1. 10种 危废常见的违法行为 2. 12个 危废台账的检查要点 3. 15个
(1)贮存
不规范
,
露天堆放、危废和固废混合随意堆放等。
(2)未按照规定
设置 识别标志
,危废贮存地及包装无清楚、正确的标识。
(3)未按照规定
制定 危废管理计划
或者
申报危废有关资料
,
没有建立清晰、详细的危废 台账
。
(4)未按照规定
填写危废转移联单
或者
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危废
,未按时完成危废动态管理相关信息的申报和执行联单制度。
(5)非法
转移
、 非法
排放
、 非法
处置
危废
。
(7)无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 非法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倾倒危废。
(8)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 排放、倾倒、处置危废等。
(9) 未经许可
,
擅自新增、改建、扩建
处理处置设施 。
(10)未制定危废
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1)产废单位
是否 对工业废料、废酸等危废产生名称、种类、数量、来源、出入库、转移等情况
如实登记造册和规范记录。
(2)针对《危废产生工序记录表》 ,
核对 工序、原材料、产品、副产品等相关内容
是否 和排污许可证保持一致,
是否 与实际情况相符。
(4)针对《危废特性表》 ,
核对 每类危废特性信息与实际情况
是 否 相符。
(5)针对《危废产生情况一览表》
核对
危废流向
是否
真实 。
(6)上年度产生量
是否
与申报登记或者监管平台数据一致 。
(7)针对《危废台账记录表》 ,查看
是否 有原始记录。
(8)在危废
产生、贮存、自行利用处置
环节 ,
核对 各类危废的产生、贮存、自行利用处置环节记录表
是否
与《危废产生情况一览表》保持一致 ;
(9)危废产生、贮存、自行利用处置情况 记录相关信息
是否 与实际情况相符。
(10)针对《危废台账企业内部报表》 ,
核对
危废种类
是否
齐全 ;
(11)危废产生、贮存、自行利用处置及流向
是否 与实际情况相符。
(12)危废经营单位
是否 建立健全危废经营记录簿,涵盖分析、接收、利用、处置、内部检查、运行、环境监测、事故记录和报告、应急演练等内容。
(1)
是否
按照《危废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按照危废特性分类收集、分区贮存。
(5)冲洗废水
是否 根据排污许可证要求纳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或按照危废管理。
(6)贮存
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 ,
是否 设置泄露液体收集装置。
(7)盛装危废的
容器材质和衬里
是否 与危废相容。
(8)容器和包装物
是否 有破损、泄漏和其他缺陷。
(11)危废
经营记录簿
、
信息平台数据
、
实际贮存的危废种类和数量 ,
三者
是 否
一致。
(12)针对 在常温常压下易爆、易燃及排出有毒气体的危废,产废单位
是否 进行预处理,使之稳定后贮存。
(13)不能进行预处理的 ,
是否
按易爆、易燃危险品贮存 。
(14)贮存废弃剧毒化学品的 ,
是否 按照公安机关要求落实治安防范措施。
(15)贮存易挥发的危废库房
是否
密闭 ,加装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
(1)产废单位
是否 按规定制定包含危废转移计划在内的危废管理计划,并备案;
(2)产废单位
是否 按照危废管理计划中的转移计划执行;
(3)危废移出单位
是否 如实填写运行危废转移联单;
(4)危废承运单位
是否 认真核实运输的危废与转移联单一致;
(5)
是否 制定运输过程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采取防止污染环境措施,配备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设备;
(6)危废接受单位
是否 认真核实接受的危废与转移联单一致;
(7)
是否 如实、规范填写转移联单中接收单位栏目,数据、类别等信息与经营记录簿一致;
(8)危废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 利用处置过程产生的不能自行利用处置的危废,
是否 全部转移给持有相应许可证的单位。
(1)在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
危废的设施、场所
是否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附录A
设置
规范(形状、颜色、图案均正确)的识别标志。
(2)
在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
危废的设施、场所
是否 根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5562.2)
设置规范的识别标志。
(3)盛装危废的容器和包装物
是否
根据《危废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附录A设置标签,
并
如实、完整填写
类别、数量、危险特性、产生日期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
(1)许可证持证单位 的破碎、研磨、混合搅拌等
预处理设施
是否 有较好的密闭性,并保证与操作人员隔离。
(2)含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毒有害成分的
危废的预处理设施
是否 布置在室内车间,废气经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
(3)根据排污许可证的要求 ,
检查
设施运行和污染物排放 的其他问题。
7. 6个 对持证单位的检查要点
(1)持证单位
是否 按照许可证的规定从事危废收集、转运、接收、贮存、利用、处置活动。
(3)利用处置方式
与环评及批复文件 是否 一致。
(5)调阅经营单位
利用处置台账,检查利用处置量、类别 是否 与转移联单相关内容相符。
(6)严禁接收
不明废物
和
超出经营范围
接收危废。
(1)围绕
环评文件、排污许可、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
相关要求,
检查
是否
存在“越权审批
”、
擅自降低环评编制等级
等违规行为。
(2)建设项目
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污染防治设施
是否 与环评文件要求一致。
(3)企业
主要信息、生产设施、原料、产品产量、排污节点、产废节点、危废类别、贮存设施、自行利用处置设施、污染排放情况等内容
与排污许可及现场实际 是否 一致。
(4)环评报告
是否 符合《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相关要求。
(5)
是否 存在基础资料
明显不实,内容遗漏、虚假造假
等重大缺陷。
(1)对拥有危废
自行利用处置
设施的企业和单位
,结合环评文件、排污许可证、危废管理计划、生产台账等基础资料,对原料使用量、产生环节、产品出入库量进行核实,去向 是否 存在不合理。
(2)对工业废料、废酸等危废
自行利用处置
设施
,要核算使用量、处置量和再生量是否合理, 是否 与利用处置能力和再生能力总体匹配。
(3)按照企业
的
原料、产品、排污环节、产废环节
等逐一核查,调阅企业用电量情况,核实企业生产负荷和生产经营情况。
(4)核实
企业的排污设施、污染物和现场实际设施
是否
与排污许可证正副本一致。
(5)
核实 企业 是否 涉嫌非法处置,擅自改变原料。
(6)是否
建立危废利用和处置台账
,并如实记录利用情况。
(7)是否
定期对自行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进行环境监测
,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8)是否
如实将自行利用处置设施情况和实际利用处置情况纳入危废管理计划
并通过信息系统申报。
(1)
是否 制定危废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生态环境部门备案;
(2)应急预案 要明确管理机构及负责人,对不同情形的意外事故
是否 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
是否 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物资,制定详细的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