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IV类水标准!陕西省首个全地下污水处理厂正式交付使用!
干练的抽屉
2022年12月23日 10:07:31
只看楼主

2022年12月20日,由中建安装承建的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扩容EPC及提标改造总承包项目正式交付使用。据了解,该项目位于西安市灞桥区,不仅是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重点工程,更是陕西省首个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工程,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标准化足球场的大小。整个扩容及提标改造项目交付后日均水处理量高达30万立方米,惠及周边居民46万人。                  

                 
                 

                 
该项目为全地下式施工,基坑深达17.4米。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结合施工方案对地下空间进行多维度优化,形成立体三维布置;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重组单元组团、修改构筑物布局等方式,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将项目占地用地减少了三分之二;为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臭气的浓度,项目团队在箱体内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排风及机械送风或防火百叶进风系统,以确保工艺处理车间及管廊区域内的空间处于微负压状态,防止臭气外溢。                  

                 
项目采用双层加盖的全地下式布置,地上为敞开式绿色生态主题公园,污水处理采用最先进的A2/O+MBR工艺,利用MBR超级滤膜截留污水中的活性污泥、细菌及大部分悬浮物,减少污泥排放量,利用膜分离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环保高效,出水水质将达国家地表环境质量准IV类标准,可直接用作城市绿化用水及居民清洁用水。                  

                 

全封闭+微负压降低臭气浓度


                 

距项目不到1公里处分布了3个社区,相比传统地上污水处理厂,这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无异味、无噪音,既节约土地,又生态环保,极大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设备都在地下巨坑里,全封闭的环境加上微负压处理系统,让臭气无处可逃。”项目土建总工张小峰说。



项目采用全地下式施工,基坑深达17.4米,为保持良好的运营环境,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臭气的浓度,项目团队在箱体内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排风及机械送风或防火百叶进风系统,送风量为排风量的80%,以确保工艺处理车间及管廊区域内的空间处于微负压状态,防止臭气外溢,箱体内的臭气经生物除臭及离子除臭双重系统处理后,再经由通风塔高空排放,空气中闻不到一丝臭味。


                 

分区重组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


                 

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并不只是简单将地上的污水处理厂“下沉”,而是在充分考虑各类安全风险等因素后,重新统筹功能分区,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优配置。项目采用分层布置形式,地下一层为操作层,为设备调控中心和人力检修中心,地下二层为水处理构筑物和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沉淀池等在这里“一应俱全”。同时,项目团队结合施工方案对地下空间进行多维度优化,形成立体三维布置,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重组单元组团、修改构筑物布局等方式,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将项目占地用地减少了三分之二。


                 

                 


相比地上污水处理厂,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常年温差较地面温差小,水温比较恒定,有利于各种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建成后,出水水质可达国家地表环境质量IV类标准,经过处理的水可实现就近处理、就地回用,一部分直接用于地上公园的园林绿化,另一部分由巴氏计量槽引入箱体内的冲洗水池、回水池和消防水池,可用于冲洗细格栅和膜格栅,既减少了管网投入和运行成本,也美化了厂区环境,实现绿色可循环发展。


                 

创新工艺 疏通地下城“毛细血管”


                 

在项目旁,已建成6年的原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仍在运转,新建的第三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与原厂区连通,日处理10万吨污水。施工过程中,项目尾水排放出水管道与原厂现有的超越管标高冲突,项目部需在原厂不停产情况下将直径1.4米的原管道封堵切除,为新水厂直径2.4米的管道“借道让路”才能实现新旧出水管连通。


“夜间照明落实了没?井盖打开了没?封堵人员几点到场?堵漏材料带足了没......”安装总工李宝科一遍遍确认现场准备情况。为了不影响原厂运行,项目团队将封堵施工定在了深夜,为确保顺利通水,施工前李宝科带领团队反复推敲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细节,制定提升泵池超越管封堵及断管专项施工方案,采用管内砌墙式封堵及碳钢管道断管等离子切割,由专业水下作业人员分两次潜入4米深水下,对管内东西两侧进行砌筑封堵,待水下墙体凝固后,再将碳钢管道切断,用盲板焊接封堵。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历时5小时顺利完成水下封堵,有效解决了项目出水管道施工难题,使原厂在污水来量高峰期前恢复正常运行。


施工过程中,这样的创新工法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还有进水管道施工,因全长877米的污水管道起于厂区西南角,沿厂区西侧围墙外绿化带向北敷设,最终要接入地下箱体粗格栅进水井,沿线已建成的污水管道、中水管道、路灯、电线杆等管线设施密布,施工难度大。为最大限度减少对既有设施和周边绿化的破坏,项目团队因地制宜,引入顶管施工法。在开挖作业井之后,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从井下将管道顶入土中,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最大限度减少大面积开挖对环境污染和道路的堵塞,最终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地下“治”污,地上“造”绿,这座2.0版的智慧污水厂,不仅惠及民生,也助力构筑城市生态屏障,为十三朝古都注入绿色发展新活力。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2年12月25日 06:57:53
2楼

资料不错,。期待后续报道。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