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十四五”专项规划,涉及十大领域50项技术
一直单身的西装
2022年11月17日 10:43:52
只看楼主

科技部等五部门共同编制的 《“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11月2日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在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领域、生态环境监测、应对气候变化等10个领域 ,共有工业废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大气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 3 )污染综合立体监测技术、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等50项技术的重点任务。 其中, 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领域包括城镇水生态修复及雨污资源化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工业废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饮用水绿色净化与韧性系统构建技术、地表—地下统筹水生态环境修复与智慧化管控技术、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修复技术。


科技部等五部门共同编制的 《“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11月2日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在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领域、生态环境监测、应对气候变化等10个领域 ,共有工业废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大气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 3 )污染综合立体监测技术、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等50项技术的重点任务。


其中, 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领域包括城镇水生态修复及雨污资源化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工业废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饮用水绿色净化与韧性系统构建技术、地表—地下统筹水生态环境修复与智慧化管控技术、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修复技术。


该专项规划由中国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编制,旨在积极应对“十四五”期间中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加快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其重点任务确定的10个领域50项技术具体如下:


1.生态环境监测领域 ,包括大气PM2.5与臭氧污染综合立体监测技术、水生态环境先进监测装备及预警技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天空地协同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污染源多要素智能化协同监测技术、天空地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生态环境应急多源数据智能化管理技术。


2.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领域 ,包括城镇水生态修复及雨污资源化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工业废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饮用水绿色净化与韧性系统构建技术、地表—地下统筹水生态环境修复与智慧化管控技术、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修复技术。


3.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包括动态源清单与大气环境自适应智能模拟技术、多尺度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跨介质的耦合机制、大气复合污染健康损害机制与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多污染物源排放全流程高效协同治理与资源化技术、多污染物多尺度跨行业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技术。


4.土壤污染防治领域 ,包括土壤复合污染成因、风险基准与绿色修复机制,以及农用地污染修复和可持续安全利用技术、土壤污染精准识别与智能监管技术。


5.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领域 ,包括固废风险智能感知与数字化管控技术、典型产品生态设计与绿色过程调控技术、工业固废协同利用与产业循环链接技术、废旧物资智能解离装备与高值循环利用技术、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高效分类利用技术及装备、固废资源化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6.多污染物跨介质综合治理领域 ,包括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和绿色修复技术、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


7.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领域 ,包括人与自然耦合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技术、重要生态系统及脆弱区系统保护修复技术、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技术、生态产品开发与价值实现技术。


8.新污染物治理领域 ,包括化学品高通量毒性测试和精细化暴露评估技术、化学品优先排序及分级分类和绿色替代合成技术、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分级分区与管控技术、新污染物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全过程防控技术、噪声与人体健康风险基准及评估技术。


9.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包括气候变化大数据与地球系统模式关键技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与风险预警关键技术、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全球气候治理支撑技术。


10.支撑国际生态环境公约履约领域 ,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履约支撑技术、巴塞尔公约管控废物综合防治与成效评估技术、保护臭氧层公约履约成效评估与预警技术、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履约支撑技术、汞污染监管与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


《“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为重点目标,深化生态环境健康、化学品安全、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研究;研发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端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引领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完善适合生态环境学科、产业特点的科技创新模式,构建面向现实与未来、适应不同区域特点、满足多主体需求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为推动规划贯彻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还提出创新组织实施机制、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多元投入、深化生态环境国际科技合作等5项保障措施。


其中,深化生态环境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加强国际双多边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区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等研究合作,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中欧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旗舰计划、中德应对气候变化联合研究、中加清洁技术工作组、中新(加坡)水资源联合研究、中挪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合作等国际合作计划,推动中美在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开展可持续发展南南合作、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多角度谋划开展科技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加强创新成果共享。


来源:科技部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