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耐火等级的划分 根据建筑物各主要组成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将建筑物分两个等级 (2) 耐火等级的选定 考虑因素: 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火灾危险性、 疏散和扑救难度。 一 类: 19 层及 19 层以上的住宅、 高层建筑地下室 高度>50m 或楼层面积>1000m2 的办公楼、 高度>50m 或楼层面积>1500m2 的商住楼、 藏书 100 万册以上的图书楼、 省级通信中心和广播电视建筑、 省级邮政楼、
(1) 耐火等级的划分
根据建筑物各主要组成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将建筑物分两个等级
(2) 耐火等级的选定
考虑因素: 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火灾危险性、 疏散和扑救难度。
一 类: 19 层及 19 层以上的住宅、 高层建筑地下室
高度>50m 或楼层面积>1000m2 的办公楼、
高度>50m 或楼层面积>1500m2 的商住楼、
藏书 100 万册以上的图书楼、 省级通信中心和广播电视建筑、 省级邮政楼、
大型医院、 大中型体育馆、 影剧院、 百货楼、 展览楼、 综合楼等。
二 类: 10 层至 18 层的住宅、 裙房
除一类以外的高层建筑、。
防火间距
2. 1 防火间距的确定
(1) 火灾在相邻建筑之间蔓延的途径
1) 热辐射: 由建筑开口向外发射
2) 热对流: 向建筑上方扩散
3) 飞火: 在风力作用下, 由上空飘飞
4) 延烧: 由开口沿水平方向斜偏, 使直接接触的建筑燃烧
(2) 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因素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 辐射热、 风向、 风速、 外墙燃烧性能及开口面积、 室内可燃
物的种类及数量、 相邻建筑高度、 室内消防设施、 着火时的气温和湿度、 消防车到达的
时间及扑救情况等。 规范考虑因素:
1) 防止热辐射作用造成火灾蔓延
2) 满足消防车最大工作回转半径的要求
3) 消防扑救的影响作用
4) 节约用地
(3) 计算防火间距的理论依据
热辐射作用: 在全面燃烧阶段, 建筑内出现持续高温, 从外墙开口释放大量热辐
射, 把火灾传播给相当距离的建筑物。
2. 2 民用建筑防火间距
注: ① 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 其防火间距不限。
② 相邻的两座建筑物, 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屋顶不设天窗、 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1h, 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 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 但不应小于 3. 5m。
③ 相邻的两座建筑物, 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 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 但不应小于 3. 5m。
④ 两座建筑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 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 5%,且门窗口不正对开设时, 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 25%。
⑤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建筑物,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确定。
2. 3 工业厂房防火间距
注: ① 甲类厂房增加 2m, 戊类厂房减少 2m。
② 高层厂房增加 2m。
③ 相邻的两座厂房较高一面为防火墙时, 间距不限。 但甲类厂房之间≥4m。
④ 厂房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 按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确定。
⑤ 甲、 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25m, 距重要公共建筑≥50m。
2. 4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
注: ① 相邻高层较高面为防火墙、 比较低屋顶高 15m 且以下范围不开口, 其防火间距不限。
② 相邻高层较低屋顶不开口、 承重构件耐火极限≥1h, 且较低面为防火墙时, 其间距可≥4m。
③ 相邻高层较高面外墙耐火极限≥2h, 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 其间距可≥4m。
④ 高层民用建筑与厂房防火间距, 详见规范要求。
知识点:高层建筑耐火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