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住宅发展形式
yibubu
yibubu Lv.2
2022年11月11日 16:03:29
只看楼主

【冬窟夏庐】 夏季用树枝、树叶、树皮等植物编制成遮蔽风雨的粗糙棚屋,冬季用泥土或树枝、茅草封盖地穴。   1.【早期聚落特征】 (1)以适应地缘展开生活方式,汉族以农业活动为主 (2)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2. 住宅构筑类型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主要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 抬梁和穿斗两种技术在汉代便以成熟。

【冬窟夏庐】

夏季用树枝、树叶、树皮等植物编制成遮蔽风雨的粗糙棚屋,冬季用泥土或树枝、茅草封盖地穴。

 

1.【早期聚落特征】

(1)以适应地缘展开生活方式,汉族以农业活动为主

(2)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2. 住宅构筑类型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主要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

抬梁和穿斗两种技术在汉代便以成熟。北方多用抬梁式,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正房为代表。南方多用穿斗式,如云南白族住宅的主体部分。

 

2竹木构干阑式

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僮侗族地区各少数民族

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为主要特征,主要用于潮湿山区和水域。

 

3木构井干式

主要分布地:东北、云南等林区

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在我国原始社会便使用。受木材长度限制,通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4)砖墙承重式

主要分布地: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砖普遍用于住宅砌墙并承重,是在明代,因此在北方形成和普及了硬山式住宅。

 

5碉楼

主要分布地: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

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楼层,内为密良木楼层的楼房,楼层用土面层。和当地属高原气候干燥又多风有关。

 

6土楼

主要分布地:福建、广东、赣南等

用土质地黏重,有较大的韧性,稍作加工便可以夯筑起高大的楼墙。硬木用于建房,竹片则提供了相当于建筑骨架的拉筋。

 

7窑洞

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窑洞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主要流行于黄土高原和干旱少雨、气候炎热的吐鲁番一带

8阿以旺

主要分布地:新疆南部 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

阿以旺是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常见之一种,有三四百年历史。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

9毡包

主要分布地:内蒙古、新疆

主要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牧民居住的建筑方式。搭建方便、构造简单。

      例如云南一颗印住宅,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用外砖内土,称为“金包银”


3.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及使用特点

1中轴对称,等级分明

2次序通过门来体现,垂花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

3院落内向,墙椽厚重,防风沙,防干扰和噪音,噪音低

4院落是交流场所,但是确实私密性

5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比较大



图片


4. 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住宅,大致有几种等级】

(1)城市官式住宅

(2)乡镇天井式住宅

(3)民间小型住宅

【吴县东山秋宫第尊让堂】

这个建筑的楼层也很有地区特色。其梁架正贴为抬梁式,次间和边贴为穿斗式,从而大堂室内空间开敞,而其他梁架由于多柱落地和梁枋穿插,楼高但结构稳定。另一特点是楼上立柱和下层柱并不对齐,上层柱立于梁上,故底层梁较大。

 

【天井式特征】

(1)天井高深,通风量大,较小辐射

(2)进和进之间以备弄相联系,避免纵向穿越

(3)手法多样化,风格典雅和精致

 

5.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1)以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的必需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中央

(2)无论是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3)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4)出于防卫需求,土筑外墙高大厚实。

(5)地处南方,注意防晒,檐口伸出较远。

(6)在建筑内部利用活动屏风,有利空气流通。

(7)外环楼层开箭窗,外小内大。

(8)选址注重风水。

其它案例云南一颗印、徽州民居。

  

6. 窑洞的类型

1开敞式靠崖窑:直接依山靠崖挖掘横洞成窑,有天然崖面。

2下沉式窑院(地坑院):在没有天然崖面的情况下,于平地下竖穴成院,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的方式。

3砖砌的锢窑:实质上是在地面上用土坯、砖石所砌筑的拱顶房屋,券顶上覆以土层。


【河南巩县窑洞】

  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典型。巩县窑洞和其他地区窑洞一样,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隔声、经济适用、少占农田等优点,但也存在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施工周期长等劣势。

 

知识点:中国古代住宅发展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