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巢居穴处 茅茨土阶 原始时期的居所虽然还不能称作为“建筑”,但它的功能与现在的建筑并没有质的区别。 建筑是在原始的穴居和巢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空间,以满足于人的居住和需要。
中国建筑史
巢居穴处 茅茨土阶
原始时期的居所虽然还不能称作为“建筑”,但它的功能与现在的建筑并没有质的区别。
建筑是在原始的穴居和巢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空间,以满足于人的居住和需要。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灵长类动物的穴居
▲原始人穴居
▲福建万寿岩船帆洞
世界上罕见的早期人工石铺面遗址,
石铺面揭露面积约120平方米。
//
▲穴居发展示意图
1.仰韶时期特点
平面:方形或圆形,晚期有套间
围护与结构:木骨泥墙
节点:绑扎
地面:烧烤
▲西安半坡聚落遗址
2.中期特点
居住面上升到地面,
围护结构有木骨泥墙。
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
▲西安半坡聚落遗址
▲福州民居的灰板壁为木骨泥墙的延续
3.晚期特点
分室建筑,大空间分隔组织。
例如:客省庄二期房屋遗址
平面“吕”字形住房平面围护与结构土坯,夯土墙夯筑。
“吕”字形平面,它以双室相连的套间为特征,这是一夫一妻及其子女的父系家庭人口增多的需要。穴内设自家的窖穴,是私有观念的展露。
“吕”字形布局,也是后世前朝后寝的早期做法。
▲黄土高原的现代穴居——窑洞
原始时期的居所虽然还不能称作为“建筑”,但它的功能与现在的建筑并没有质的区别。
建筑是在原始的穴居和巢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空间,以满足于人的居住和需要。
《韩非子·五蠹》曰: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灵长类动物的巢居
《庄子·盗跖篇》曰:
“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
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昼拾橡栗,暮栖树上,
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干栏建筑发展序列推测
巢居 → 干阑式建筑 → 木构架建筑
▲浙江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遗址,巢居发展出木构建筑的榫卯结构
▲民国时期福州闽江边的干栏式建筑
▲福建省财政厅考古工地出土的榫卯结构柱础和立柱
知识点:原始时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