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 (1)上海的地位 a中国人口最多的特大城市 b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 c多功能经济中心,航运,外贸,金融,交通,枢纽,企业文化中心。 (2)发展过程 1)设立租界 2)城市改建(工业区分布,对外交通,市内交通,居住,市政,绿化) 3)“大上海都市规划”——中心区规划1927 a将市区建在江湾##路一带,另在吴淞建港,虹江建新码头,另有联络铁路、总站、道路用小方格+放射道路方式
近代上海
苏联模式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亟须建立城市规划体系,为此引入“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即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和延续,也即所谓三段式,国民经济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①在具体规划中,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重视原有城市基础的利用和改造;②采用一整套的规划定额指标,对建设标准进行控制;③讲求构图和城市建设艺术,带有古典主义色彩,城市总图布置众多广场和强调对称式的轴线式干道系统,讲究轴线、对称、放射路、对景;④城市建设一度出现了“规模过大、占地过多、求新过急、标准过高”的所谓“四过“现象,忽视工程经济等问题。
梁陈方案1950年,梁思成先生与陈占样先生,针对建国后北京的发展,提出的规划设想,史称“梁陈方案”,其重点在于对背景旧城区的整体保护。主要观点:(1)该方案认为北京城人口密度大,可发展空间不足,且北京为古都,文物建筑及它们位置部署上的秩序和整个环境是城市的特点,必须加以保护,因此建议疏散旧城压力,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城,定为首都的行政中心区域、(2)新中心同城内文化风景区、博物馆区、庆典集会大广场、商业繁菜区、市行政区的供应设备,以及北城、西城原有住宅区,都密切联系着,有合理的短距离。新中心的中轴线距离复兴门不到二公里。未能实现的原因:①意识形态;②缺乏对资金及市政的考虑;③城市设计宣传不足
总结
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城市从封闭型逐步向开放型演变
2)道路系统由礼制为主转向适应实际需要
3)城墙等防御设施不断强化
4)对园林绿化建设高度重视
5)建设发展总体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状况
6)政治和军事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知识点:近现代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