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zsd_5647265543
2022年11月08日 15:21:43
只看楼主

1 健康城市: (1)概念: 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等提出了更易被人理解的定义:“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2)健康城市的基本特征:

1 健康城市

(1)概念:

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等提出了更易被人理解的定义:“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2)健康城市的基本特征:

1.健康、安全和高质量的自然环境;

2.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社区之间相互支撑,没有内耗;

3.居民对于影响其日常生活、健康和福利的政策拥有较高的参与度和决策权;4.能够满足全体城市居民的食品、用水、居住、收入、安全和就业等所有基本需求;

5.居民拥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和丰富资源,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6.城市经济呈现多样化,富有创新精神;

7.鼓励延续传统文脉,并做到在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交流;

8.任何一种实现上述目的、呈现上述特征的发展模式;

9.所有居民都能够享有高质量的保健和医疗服务;

10.健康状况良好( 健康水平高、发病率低)。

图片

2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

 

3 城市生态规划:

1)概念:

是以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以实现城市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平衡协调为目的,为城市居民创造最优城市环境的一种规划类型。 

2)目标:

①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

②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③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内容:

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态保护与绿化规划、资源利用保护规划。

4)原则:

自然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系统原则。 

5)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①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与生态治理的提高。

②生态规划不仅关注区域或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

③生态规划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4 城市生态分析方法: 

(1)生态适宜性分析法: 

1.生态适宜性:即土地生态适宜性,指由土地在内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对特定用途的适宜或限制程度。

2.目的:寻求主要用地的最佳利用方式,使其符合生态的要求,合理地利用环境容量,以创造一个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

3.步骤:①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类型;②建立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③确定适宜性评价分级标准及权重。应用直接叠加法或加权叠加法等计算方法得出规划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图。

4.居住生态位:是指影响居住条件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一般可选人口密度、噪音扰民度、居住生态环境协调性指标。

(2)生态敏感性分析法:

1.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映的敏感程度。即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抗外界压力或外界干扰的能力。

2.步骤:①确定规划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类型;②建立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③确定敏感性评价标准并划分敏感性等级,然后应用直接叠加法或加权叠加法等计算方法得出规划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图。

3.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①区域自然环境现状指标:a.酸沉降(降雨量、岩石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b.洪涝灾害;c.重要的自然和人文保护区等。②人类活动强度指标:是指一定面积的区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扰动程度或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造成该区域自然过程发生的改变程度,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a.环境污染程度;b. 人口压力等。


知识点: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