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不错的地铁站设计
旺财很乖
2022年11月07日 09:04:45
只看楼主

十个不错的地铁站设计案例   01.乌克兰Dnipro地铁站02.布达佩斯地铁双站03.北京地铁14号线丽泽商务区站04.上海豫园站05.莫斯科Terekhovo地铁站06.巴西萨尔瓦多地铁2号线车站07.意大利那不勒斯地铁“大教堂站”08.Sound Transit华盛顿大学站09.约克大学地铁站10.杭州五常地铁站



十个不错的地铁站设计案例  

01.乌克兰Dnipro地铁站

02.布达佩斯地铁双站

03.北京地铁14号线丽泽商务区站

04.上海豫园站

05.莫斯科Terekhovo地铁站

06.巴西萨尔瓦多地铁2号线车站

07.意大利那不勒斯地铁“大教堂站”

08.Sound Transit华盛顿大学站

09.约克大学地铁站

10.杭州五常地铁站



01.


Dnipro地铁站

乌克兰 / Zaha Hadid Architects


 

Dnipro市一直是乌克兰的工程、冶金和制造业的中心,如此丰富的历史体现在了新地铁站钢铁焊接的入口空间中。建筑使用的结构薄板由从Dnipro当地铸造厂回收的钢材制成,其雕塑般的外观展现了该城市在钢材加工上的精湛技艺。每个入口空间都形成了一片新的公共广场,并为城市地铁提供了清晰可见的地标指引。



车站的室内集散区、走廊和站台在遵循共同的形式和空间逻辑的基础上,各具特色,赋予Dnipro地铁强烈的特征。遵循直观导视的概念,室内设计在引导游客去往各个车站的同时,加强了他们的感官体验,保证其能够安全、舒适、愉快地穿梭在城市之中。



02.


布达佩斯地铁双站

匈牙利 / sporaarchitects


地铁站濒临多瑙河,承担和运转着来自电车,巴士,地铁,船运,汽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人流。建筑师希望阳光能够直达这样重要的地下节点,就在地铁站的地面交界处设置了晶体状的天窗。同时建筑师在两个地铁站中都采用骨骼系统式的混凝土结构,制造出十分壮观并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象。







地铁站采用了复杂的结构体系以满足滨河地段和施工现场的要求。最终有三个层次的钢筋混凝土梁穿梭其中,虽然让人眼花缭乱但却具有统一感与壮观性。 车站的地面入口处设置了一系列有机晶体状的天窗,阳光倾泻而下,洒落在电梯切出的“深谷”里,透过层层混凝土结构的空隙,到达地底世界深处。


03.


北京地铁14号线丽泽商务区站

中国 / BIAD-TOD


北京地铁14号线丽泽商务区站 作为首都五线换乘的重要枢纽站,设计方案意图用简约现代的设计语言,营造开阔明亮的整体氛围,形塑一个国际化的“地下城市客厅”。 站厅的主要承重构件为Y形柱,在满足结构跨度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站厅内立柱的数量,带来更为宽敞的开放空间。设计上摒弃繁冗的装饰,以素水泥材质突出Y形柱本身的结构之美,体现地铁站“向下生长”的力量感与生命力。







04.


上海豫园站

中国 / XING DESIGN行之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地铁14号线豫园站位于城市核心区,它毗邻城隍庙和外滩,与陆家嘴隔江相望。这个区域融汇了东西方、历史与当代的多重风貌,不仅是上海的一处文化地标,也是一个城市景区。豫园站不仅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这个区域的门户,是游览的起点。



拍打到柱 的天花“浪尖”,曲线经过多次调整,拟合城隍庙的飞檐,只不过是朝下的,作为“飞檐在水中的倒影”。利用柱廊横向与纵向曲面相切,一举同时生成“西方的拱廊“和“东方的飞檐”——这就是豫园站厅的基本几何逻辑,巧妙而含蓄地回应了多个场地元素。










05.


莫斯科Terekhovo地铁站

俄罗斯 / Buromoscow


 

 

大环线(BCL)是俄罗斯首都地铁网络发展的核心项目,总长71公里共设置31个车站,是世界上最长的环形线路。大环线的落成将减轻辐射线路的负担,每次出行最多可为乘客节省30分钟,并将公共交通送至莫斯科的偏远地区。




莫斯科地铁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公共空间,一个停留的地方,一个浪漫约会的地方,一个地下宫殿般的网络。Terekhovo车站的设计让人联想起莫斯科地铁内部的历史,长笛、沉箱、柱廊等典型细节以现代简约的形式再现,柱子上人的抽象剪影致敬了工人、农民和科学家等历史上的地铁英雄。




建筑师旨在创造一个充满光与空气的空间。玻璃纤维混凝土的使用作为一种解决方案,保证了内部的完整性和可塑性。墙体表面反射和漫射的光线在视觉上扩大了空间,内部点缀的优雅环形吊灯专为车站量身打造。








06.


萨尔瓦多地铁2号线车站

巴西 / Hunter Douglas


 

萨尔瓦多是一个特定的和具有丰富文化条件的继承者,它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非洲和葡萄牙的遗产,这已经体现在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在此背景下,该地铁系统也沿袭着这一传统,并以现代的方式合理合法的融入到这里的文化中来,避免了给人以重复刻板的印象。

车站为两层楼高,包括站台和上面的夹层,采用可持续性发展的施工方法。这里的柱子根据瓷砖本身的曲率设计,很好的减少了建筑体积。整个建筑的跨度约为23米,采用自支撑金属瓦结构和双重隔热和隔音保护层。人行道和封闭结构都位于金属结构之中。从水平面倾斜10度,自支撑钢屋顶部分与水平面呈10度角,这既有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又能够形成一系列拱形棚。



07.


那不勒斯地铁“大教堂站”

意大利 / 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


地铁站位于尼古拉·阿莫尔广场,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广场,位于 Via Duomo和Corso Umberto I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与大教堂和城市南部的直接联系,将历史悠久的Mercato和Orefici市镇串联,以便于市民和游客在当地的游览。

车站地下二层的空间设计致力于城市间的通勤和旅行;伴随着颜色、灯光、几何纹理和镜面的室内铺装,意在敲打着此趟旅程的节奏,伴随乘客通往站台。该项目空间内的所有元素,包括铺装材料,即采用了反光的苏格兰金属板的墙壁和天花板,以及石灰华材质的地板,旨在为神殿创造一个气氛融洽的环境。



08.


Sound Transit华盛顿大学站

美国 / LMN Architects


车站整体设计以打造良好的城市连接性和移动性为基础,在地上与100英尺处的地下站台之间,建立良好的交通流线。各层间的视觉联系创造了强烈的空间导向。 透明 立面 除了拉近车站内外视觉联系外,还充当了地下站台的采光天井。彩色瓷砖活跃了地下站台的气氛,售票处周围的绿色线条让空间氛围动感十足。



09.


约克大学地铁站

加拿大 / Foster + Partners


约克大学站的设计主题类似于最初在伦敦金丝雀码头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地铁站进行的探索:其设计考虑了周围的公共空间以及它们与城市的联系,并利用自然光线将乘客直观地从入口引向下方的到达平台。车站坐落在大学校园的中轴线上,与著名的Vari Hall相邻,造型独特的屋顶为大学提供了新的“门面”。




[object Object]

车站被Harry W. Arthurs广场的公共草地环绕,其外观采用了较为谨慎的设计手法。建筑体量沉入景观之中,其入口被设置在圆形剧场的底部,并由机翼般的醒目顶篷带来荫蔽。顶篷的内侧面覆盖以高度抛光的金属,反映出人们在下方的活动。














10.


杭州五常地铁站

中国 / TOMO東木筑造

 

 

有别传统的轨道商业设计的挑战,東木结合项目定位,以“未来感、交互性、生态圈”为关键词,采用轻松自然的美学氛围、清晰高效的动线设计策略,呈现了这一融合城市交通、商业街区、新城标识等多种功能与需求的最新实践。




步出地铁闸口,映入眼帘大面积柔和木质色调,与温馨的光线,一扫轨道交通常见的高效冰冷,彰显着站点目的地“天空之城”项目轻松自然的氛围。通道尽头一束环形天光洒落,折射的树影,朦胧摇曳,像是阳光与绿植的游戏,构建了一处悬浮于空的“未来之森”。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