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继电器技术......
zsd_3739791186
2022年10月27日 17:27:01
只看楼主

知识点:混合式继电器 1 推荐技术一     技术名称 混合继电器技术    所属行业 电子信息    应用范围 铁路机车、机床、工业控制领域低功耗、长寿命控制场合。   

知识点:混合式继电器

1

推荐技术一

    技术名称


混合继电器技术


   所属行业


电子信息


   应用范围


铁路机车、机床、工业控制领域低功耗、长寿命控制场合。


     技术优势


        (1)技术特点
  该项技术属国内首创,率先提出了混合继电器低控制功耗控制技术,电子开关与机械触点的匹配技术,将机械继电器与电子开关优点进行了有效结合,解决了机械触点切换高电压大电流触点烧蚀(寿命)问题,使得继电器接通后只需微小的维持电流即可保证继电器的可靠工作。
  (2)技术优势
  低功耗控制继电器切换后只需保证微小维持电流即可确保继电器可靠工作;
  继电器无弧切换,不存在触点烧蚀问题,使继电器的寿命理论值达到机电继电器的机械寿命,解决继电器的长寿命问题。☆实现高压超大功率切换,空间体积切换功率是普通继电器的5倍以上。
  瞬态切换功率达到同类普通继电器的10倍~100倍。

2
推荐技术二

    技术名称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所属行业


电子信息


   应用范围

       (1)该成果主要适用于制造类型的企业,其中包括以设计为主的企业、以制造为主的企业、产品设计制造混合类企业。同时也对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该成果涉及资源梳理、资源组织、标准编制和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得到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标准化部门和信息化部门的全程参与。项目投入主要体现在标准编制和软件系统建设上,具体投入取决于企业具体需求。 
  (3)软件运行环境为BS模式,因此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并需要数据库服务器的支持,一般企业均可满足。 

   技术优势

       (1)建模体系的完整性。包含了信息梳理方法、信息组织方法、信息编码方法、编码管理方法、系统管理方案等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构成要素; 
  (2)支撑的信息编码管理系统具有开放性(支持动态扩展编码标准)、模块化(各信息编码标准独立管理)、可扩展性(可依据编码规则扩充信息类别)等特点; 
  (3)对各类编码标准集中管理,自成体系,并提供对编码生命周期和体系的动态管理,属国内首创。软件系统已经发展至V3版本,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功能完整,运行稳定可靠。 

3
推荐技术三

    技术名称


舰船综合电力20MW、4MW级中压整流发电机


   所属行业

航空航天

    应用范围

船舶推进、机车牵引、大功率传动

   技术优势

在国内首次研制出20MW级电力推进模块,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舰船动力平台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变频器功率密度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提出了一种多套、多相、多电平、分布式的20MW级推进方案,解决了工作电压高、输出功率大、开关管应力高等技术难题,效率和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
  (2)提出了一种数据源可切换式高速光纤环网通信拓扑和相应的高性能同步方法,解决了同步误差的累积问题,同步精度达到8ns。
  (3)提出了一种推进变频器用载波型脉宽调制策略,解决了多节点分布式控制中脉宽调制的复杂时序精确控制难题,扩展了输出电压电流谐波频谱,降低了特征谐波幅值,从而使系统低速性能好、空气噪声和机械振动小。
  (4)提出了一种考虑三次谐波做功的十五相20MW级推进电机转子磁场定向闭环控制策略,实现了转矩、励磁和零序电流的独立解耦控制,提高了推进电机的动静态性能。
  (5)提出了针对舰船应用特点的多相无缝切换与冗余控制策略,满足了各种工况下推进分系统的控制性能要求,提高了舰船的机动性和生命力。

4
推荐技术四

    技术名称


超声波热量表


   所属行业


节能环保

   应用范围


热力控制、冷热水计量、供暖企业。


   技术优势


采用自主研发的可靠性高,一致性好的高精度换能器以及先进的电子测量技术,保证了流量测量的高精确度和高稳定性。
国内首创换能器反射面采用特种涂层,解决了换能器表面水垢问题,极大延长了换能器使用寿命,与运行稳定性。

5
推荐技术五

    技术名称


多波长拉曼偏振大气探测激光雷达


   所属行业


节能环保

  

   应用范围


应用于大气探测、气候研究、环境监测、突发情况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探测、灾害应急等领域。

相关推荐链接:

1、过压保护单元接线图纸设计

2、浪涌及过压保护解决方案





cexouemc0
2022年10月27日 21:17:16
2楼

学习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