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材料应用--“草”的分类
看得见风
2022年10月18日 16:46:10
只看楼主

草本植物的根部较不发达,故草茎的支持依赖“膨压”来维持形状。草是一种轻型的柔韧材料,大部分品种不具有抗压强度。 1:结构类 草束纵向承压作柱子,横向集束可以用作轻型屋顶中的椽子。北方民间的普通住宅中,常用“高粱杆”或“海柴”充当椽子与望板的功能,属于承托屋面的基层结构。高粱杆,每棵直径2cm,高2.5cm,是一种体轻而硬质的材料,多用于华北和东北的居民中,当地又称“胡秫秸”。海柴多用于江苏北部一带(连云港、淮安、盐城、徐州),是在盐碱地上生长的一种细茎而强韧的芦苇,射阳叫“柴铺子”,也叫“碱柴”,这两种草用于屋面基层时做法相似:用草绳扎成直径约

草本植物的根部较不发达,故草茎的支持依赖“膨压”来维持形状。草是一种轻型的柔韧材料,大部分品种不具有抗压强度。


1:结构类

草束纵向承压作柱子,横向集束可以用作轻型屋顶中的椽子。北方民间的普通住宅中,常用“高粱杆”或“海柴”充当椽子与望板的功能,属于承托屋面的基层结构。高粱杆,每棵直径2cm,高2.5cm,是一种体轻而硬质的材料,多用于华北和东北的居民中,当地又称“胡秫秸”。海柴多用于江苏北部一带(连云港、淮安、盐城、徐州),是在盐碱地上生长的一种细茎而强韧的芦苇,射阳叫“柴铺子”,也叫“碱柴”,这两种草用于屋面基层时做法相似:用草绳扎成直径约50~60cm的笆子,直接铺于檩条上,有些甚至不用捆扎,弄齐后就可以铺就。


2:屋面围护类


将草用于屋顶覆面是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方式。“就地取材,因材施用”是古代建造的共同智慧。靠山取山草;沿海取海草;盐碱地取红茅草;水泽地带取芦苇;高原地带铲草皮;平原可农耕地带善用农作物秸秆,产麦区用麦草,产稻区用稻草,反映了农耕生活中资源的统筹利用。


一般来说,山上、水甸野生的草比农作物秸秆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防水性。东北和华北干燥寒冷地区的羊草、稗草、乌拉草,体轻柔细更耐久,稗草屋面可使用6~7年,羊草屋面甚至可以使用30年。云南地区的山茅草,叶形扁宽,长约70~90cm相较当地的稻草和麻杆屋面,可以使用较少的材料达到更好的滤水性,使用年限也更长。南方地区的稻草屋面中更喜用糯稻草,比其他稻草种属更加强韧。海草特指分布于环渤海至北黄海一带的大叶藻和小叶藻,属于单子叶植物。红茅草是指生长于江苏北部(主要是连云港、盐城、淮安一带)水甸中的一种耐盐碱的植物,用其苫盖屋顶比一般稻草更具有耐久性,可以使用5年以上(稻草仅有2年)。用草皮建屋,是高原寒区的特殊做法,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西藏日喀则和新疆西南地区(塔吉克族),干旱、少雨、风沙大的高原气候环境,缺乏植物资源,切割土实草壮的草皮(蓑堲)建房是防寒保暖的有效措施。


3:墙体围护类


墙体作为土坯、夯土和抹面泥的辅料广泛用于民间,取材就地而为,类型繁多。有些地方出现了以草为主材的夹泥墙体,如黑龙江赫哲族用草泥辫子垒筑檐墙;江苏涟水地区,将长60cm左右的整根野生红茅草,尾部抹泥,叠层夹夯如墙体,墙体外露出跌落的草排保护墙体,起到保暖和防腐的作用。


墙体用草除了承重拉结和覆层保温,还可以起到减轻荷载的作用。西藏地区高规格建筑的专属墙体用材--“边玛草”,是生长于青藏高原的蔷薇科金露梅属,极耐严寒和盐化的自然环境,生长缓慢,不易腐烂。藏式建筑将其用于女儿墙的外墙和檐口,高度1~4m不等。


来源:《中国古代建筑植物材料应用研究》--杨俊

知识点:古代建筑材料应用--“草”的分类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