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解答
不上你的当
2022年09月21日 13:14:06
只看楼主

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其主要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系统日常运行的核心,其处理效果受曝气效果、停留时间、供风量、污泥浓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前些天,我们就活性污泥法总结了25个常见问题解答,今天,我们继续跟进了解活性污泥法及其在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其主要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系统日常运行的核心,其处理效果受曝气效果、停留时间、供风量、污泥浓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前些天,我们就活性污泥法总结了25个常见问题解答,今天,我们继续跟进了解活性污泥法及其在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图片

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① 曝气池:反应主体

 

② 二沉池:

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

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 回流系统:

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

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 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

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 供氧系统:  提供足够的溶解氧


2

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① 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 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 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④ 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⑤ 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故障解答:

(一)  我们现在的污泥龄很短,顶多有四天,这个是通过污泥浓度和排泥量算出来的,不是去通过控制得来得!我观察到曝气池的生物沉降性很差,二沉池表面有很多可能是漂泥吧,总之是悬浮状的,所以我们的出水比较浑浊!


我刚开始是怀疑是曝气太大破坏了絮凝性,但我们的溶解氧不是很高啊,设定在1.5,究竟原因是什么啊,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下?  


  1. 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龄4天的操控,如果进水浓度高,水量大(即污泥负荷高)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污泥负荷不高,如此污泥龄控制是不合理的。

  2. 如果你对各参数的操控理解比较透彻,那么,不论是通过污泥浓度和排泥量算出来的,还是去通过控制得来得!都没有关系。但要和其他参数一起考虑,总结各个情况下的最佳控制点。

  3. 曝气池沉降性差,依据的参数是SV30值,30%以下比较正常,否则应用显微镜检查丝状菌的增殖情况。

  4. 上清液的混浊,多半是污泥负荷较高,导致生物活性增强不易沉降导致。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多量的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比如,侧跳虫,滴虫等常见的快速游动型纤毛虫。此类生物可以直接利用游离的细菌及有机物作为食物源。在负荷高时,游离不易絮凝的细菌增加,为此类生物提供了大量食物源,由此导致大量增生。不易絮凝的细菌和此类原生动物,导致活性污泥沉降变差。机理于此,还请自己体会。

  5. 飘泥产生的原因也很多,空间产生来源考察一下,是池底沉降后又浮上来,还是未沉降到池底就浮上来了呢?颜色,粘度,上浮物显微镜检查都是要检查的。少量产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大量产生,将使出水指标上升,曝气池污泥量减少。

  6. 正常的微生物是不易被曝气所打碎的,即使如此,在二沉池同样,在水切力小的时候可以快速絮凝的。

  7. 溶解氧控制在1.5,是基于成本控制而言,而且是指曝气池出口出水的溶解氧含量,曝气池首端的曝气要经常检测,必须予以保证的,因为,吸附氧化的主要位置就在前2/3的位置,后1/3就应该,为其絮凝做准备,试想,出口过度曝气,其生物活性被动升高,怎么利于二沉池的生物絮凝沉降呢?尤其是污泥老化时,污泥粘度升高,很容易粘附曝气的小气泡而有浮泥,不易沉降。


(二)  请问:我公司食堂经隔油池出水后COD值为1200mg/l左右,水量2万t/月,要求出水COD<300,如何处理?


根据水量,成本及处理要求,我想要增加生化处理系统了,单单依靠物化可能达不到要求,费用也会较高的。


1、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C:N:P=100:5:1,但是怎样计算面粉和尿素和磷酸氢二氨的投加量。

2、我厂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污泥膨胀现象,镜检应该怎样监测?

3、请告诉我详细的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的具体操作! 


  1. 其实不但是培菌,运行中,营养剂的添加也可按照C:N:P=100:5:1来确定。但要注意,检测生物系统进水前,原水中的氮磷含量,并予以抵扣掉。

  2. 投加面粉来促进培菌,有点浪费吧!直接将面粉溶解在水中,检测BOD5,然后根据投加量及水量换算一下就可以了。

  3. 尿素的氮含量好像是46%,计算投加量时不要忘了。

  4. 磷酸氢二氨你根据分子式自己计算一下磷含量吧!

  5. 例如:根据日实际处理水量(如1.5万吨),进水BOD5=200ppm,进水几乎不含氮磷(含则扣除),则尿素投加量=(15000*200*5)/(100*1000*0.46)=326kg;磷酸也同,只是分子中的5换成1,分母中的0.46换成磷酸氢二氨中磷的含量。

  6. 丝状菌检测是容易的,但控制是比较困难的。

  7. 通常,我所见到的丝状菌或类丝状菌,大凡如下特征:呈透明半透明状,细如发丝。粗细均匀,有的体内带硫粒成黑点状,部分具有活动性,甚者菌体长出细小分枝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能力。光学镜600倍放大可见到的,内部构造1000倍放大可见。

  8. 藻类有的形状也如丝状菌,但大凡带绿色而可区分!

  9. 培菌和驯化有专门的教材和工具书,你可以看一下,我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的,还请原谅! 


(三)  进水含有大量的印染废水,只要曝气二十几分钟,氧化沟上就有半米高的白色泡沫。一个氧化沟有六个曝气机(30kw),曝气机的主要作用为充氧和推流。DO基本上为8到9。所以我一般交替开启曝气机。

1)印染废水除了白色泡沫外,还有什么危害?我们该怎样杜绝?

2)进水时我们该开启几台曝气机?不进水又该如何操作?

3)二沉池该开几台回流?一台还是三台回流泵(37kw)?才不导致出水带泥?

4)氧化沟的MLSS有所增加。SVI(30)达到5%,但是污泥比较细小,泥相还是比较好。可发现菌种!接下来的工作该如何开展?

5)可以打剩余污泥吗? 


  1. 我想告诉你,白色泡沫的产生和印染废水关系不是很大的,应该是你的生物数量少,相对进水浓度,负荷很高,由此,在底物较高的情况下曝气,自然会产生白色不易破碎的比较粘稠的泡沫了。也所以生物培养较好的几个池不产生泡沫的原因吧。只要生物数量上去了,泡沫是会消失的。

  2. 如果你检测溶解氧时,每个断面测定值都是8~9ppm,那么,是一定要降低曝气量的,可能你会觉得我已经开很少的曝气机,怎么溶解氧还很高,我想这是因为微生物数量少,氧的利用也就很少了。

  3. 我认为你可开2台曝气机,并交替开启,但首端一定保证有一台进行充氧。

  4. 印染废水浓度不高危害不是很大,浓度过高其不易降解的物质将影响生物正常代谢,以至印染废水生物培菌比较慢的缘故。同时前段物化控制不好,对生物产生冲击,就会使出水色度上升,产生超标现象。

  5. 污泥回流按略大于正常回流比即可,100%回流也是可行的。

  6. 在相对负荷未降低的情况下,我不建议你排泥的。

  7. 飘泥的产生,跟你曝气过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8. 表曝气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易调节充氧量,关闭设备来减少充氧又导致搅拌不足。 


(四)  我厂是A-A-O工艺,在缺氧段有两台搅拌器,中间用混凝土墙隔开,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在走廊左右两侧都有浮泥,浮泥没几天就变结实、变干。清理后,过几天就恢复原样了,影响视觉。帮分析一下原因。

 

  1. 可能是您的搅拌设备搅拌不到位,存在死区!

  2. 或者水力负荷不够。

  3. 浮泥的产生并不会影响你的处理效果。部分流出厌氧区也会在好氧区被打碎的。

  4. 有点感官不好看,但特意处理也无必要的。

  5. 我想运行较好的其他该工艺的污水厂也多有这个现象。 


(五)  我们的A/O池今天产生很多泡沫,而且那泡带有很多污泥颗粒。这是为什么呢?昨天晚上我们没给A/O池进水,但有加过面粉。而在二沉池中也有很多污泥上浮上来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1. 看来和您投加面粉有关。

  2. 面粉含有大量的淀粉物质,直链淀粉,不易很快分解,由此会对微生物产生影响。

  3. 产生的泡沫多半是您在未进水时,反复曝气,未降解有机物过多时产生的。

  4. 大凡您的AO池产生过多泡沫浮渣会累及二沉池的。

  5. 进水后,过几天应该会好转的。

  6. 为提高底物浓度,投加面粉不是唯一,效果和费用也不合宜的。处理水量不大时,购买工业甲醇或许效价较好! 


(六)  含油污水处理的工艺有那些?哪一种工艺的投资低,处理效果好?隔油混凝气浮似乎比较常用!我们现在的工艺是水解酸化+CASS,设计的最大负荷试进水COD1000,但是现在进水经常在1500左右,同时氨氮在150左右,PH值为9.5。现在的现象是出水在250左右,氨氮的处理效果非常的不好,同时污泥散碎,微生物的个体小,SV在99%,出现了严重的膨胀,我应该如何调整运新参数。我们的参数分为曝气、沉淀、滗水、间隔,在一个池子里面间隔进行。 


  1. 进水PH9.5是肯定需要调整的,否则对微生物不利。

  2. 进水底物浓度超过设计标准,但处理水量不知是否也超负荷了呢?如果处理水量只有设计处理水量的70%的话,应该还不会超过设计负荷的。

  3. 高负荷运行,通常认为不会导致丝状菌膨胀的发生,如果污泥回流入水解酸化池,回流量能够保证,那更加不会有丝状菌的膨胀发生了。

  4. 还请检查曝气的分布是否均匀,有无死角,此也可能导致丝状菌膨胀的原因。

  5. 如果您处理的是工业废水,成分单一的话,产生丝状菌膨胀可能比较难避免的。

  6. 我想通过充分发挥水解池的作用,阶段缺氧,应该抑制丝状菌有利。

  7. B/C比不知如何,这可能是您出水超标的一个原因,还请尽量提升该值。

  8. 氨氮的去除还请根据缺氧效果、底物是否充作处考虑,因为我不知道您具体的操作过程,所以,无法做出更深的判断了。 


(七)  我们水厂是间歇进水的,而且目前只是一级处理,我想问一下您,在初沉池取出水样作化验,是否还需要考虑初沉池的停留时间?如果不考虑,那取水样最佳的地点和时间怎么选择? 


1.阶段性检测结果是为阶段性操作提供依据的。

2.没有必要去考虑停留时间。

3.数据的采集要善于统计总结,最后指导生产工作。

4.取样位置通常是初沉池出水汇集后的出口处。 


(八)  请问在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时,是否能看到霉菌?需要多大倍数的显微镜才能看到霉菌?


当然可以,在普通低倍镜下就可以,可以参照俞毓馨等人编写的环境工程微生物检验手册。


(九)  请问活性污泥法中的污泥越来越少,曝气池进水COD约100~200mg/l,污泥难生长,而且没投用的池死泥多,怎么办好呢? 


一、采用间断曝气,间断少量排泥。没有运行的池就让它闲置。不要进水。

二、如此进水,似乎污泥浓度也无法保证的,还请尽量减少曝气时间,采用低溶解氧运行。 处理水量小的话,可以适当投加外加碳源,或者将附近的生活污水引入。 


(十)   德国的一台机器很好,能够把水、油、泥分别分出来,名字叫什么伟!


德国福绿韦的离心脱水机用于含油污泥效果很好。


(十一)        5000m3/天棉纺印染废水,现正兴建,工艺为混凝初沉-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沉淀-次氯酸钠脱色,水解酸化池为折流板式,污泥内部回流,接触氧化池污泥不回流,不知是否可行?是否有这样的实例?  


水解酸化池不回流似乎可行,接触氧化池似乎要有排泥系统,否则生化池都没有排泥,符合变化过大时可能对出水水质造成影响。 


(十二)        请问你对生物槽假期管理有何高见,请指教!


1.不同工艺、及环保设施的自身情况。管理似有不同。

2.低负荷保持是必要的。 


(十三)        我污水场采用A/O/O工艺,最近受到含硫污水的冲击,来水中H2S严重超标,结果二沉池出水水质暗红,另外氨氮来水也超,是那个原因引起的色度,H2S或氨氮? 


  1. 市政或工业区的污水厂,收到此种情况是比较正常的。

  2. 此类情况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是很大的,多半是新增企业的排放水或是其他企业的事故排水。

  3. 严格进行源头控制,出台企业排水指标(污水厂受水指标)比较重要的,定期派员检查也可减少此类情况的产生。


(十四)        间歇排泥对处理效果有影响吗?排泥会影响污泥龄变化,这会影响到工艺吗? 


  1. 尽量连续排泥。

  2. 间断排泥时也请间隔不要太大,规律性要保证。如此对污泥龄、工艺的影响就比较小。 


(十五)         印染废水处理,好氧池和终沉池为什么生长大量的藻类植物,但出水很清。有可能氨氮超标吗?怎样解决? 


  1. 藻类本身和活性污泥是共生的,能够满足活性污泥的营养要求那么,基本上也满足了藻类的要求。

  2. 大量的存在,多半是营养剂在放流水中过多所致。

  3. 同样,出水浑浊的话藻类是不易生存的。 


(十六)        我所在的一个污水回用装置前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水COD=50,BOD=8,请问接触氧化法能够有效吗?


如此浓度,似乎不太好!


(十七)        活性污泥法,SVI低,MLSS在2g/l左右。进水氨氮2mg/l左右,最后出水氨氮5mg/l左右,其他指标正常。请问各位,要提高SVI和降低出水氨氮,该用什么办法呢? 


提高食微比,可降低活性污泥浓度。


(十八)         我们的二沉池近日出现了反消化现象,有大量的黑色污泥上浮,槽口处, H2S 100PPM以上,当初设计时,装有抽浮泥的设备(AIR TO SKIMER)但是现在我一打开,池内翻腾的很厉害!不一会污泥就上浮了,请问这个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呀,对于二沉池我们应如何管理??? 


  1. 我想二沉池污泥的反硝化上浮污泥应该棕黄色的。为此还请判断是否缺氧导致污泥上浮。

  2. 您的刮泥装置我不太了解。

  3. 二沉池这类问题,重点是控制曝气池的工作状态。


(十九)        如何使表面曝气池(我们的是完全混合式的)的污泥增多,我想问问有什么直接有效时间短的好办法么?


通常的方法是减少排泥,增加进水底物浓度。具体投加何种底物可以自己决定的。 


(二十)        啤酒废水设计.经过厌氧处理后,出水COD=550mg/L,要求达标排放<=90MG/L,请问采用哪种好氧工艺好呢 


可以采用二段推流式接触氧化法处理,但是爆气系统必须选用微孔爆气,二沉池污泥应设回流系统。 供参考! 


(二十一) 我们厂出现大量的水蚤,你告诉了我生长的原因,但是该怎么解决啊?针对你说的在低浓度,低浊度环境下生长的条件,我们现在投加培养基,目前暂时减少了,但是这是治标不治本,还有就是我有个想法就是即使进水BOD很低,针对有好多营养物质养好多微生物来说,虽然污泥量不大,但是性状应该好才对,现在我们氧化沟的污泥含有机物成分不到20%,是否是造低浊度生虫的主要原因,我想如果重新培养污泥,虽然量没啥变化,但是只要含有机成分比较多达到70%以上,这样,虫是否能从根本上被减少? 


  1. 重新培养大可不必。

  2. 水蚤泛滥,有一定的周期及季节性,降低污泥浓度,可以没有问题的。 


(二十二) 当水中含盐量在什么情况下,微生物的增长会受到抑制? 


当水中含盐量在3%时候,微生物的增长会明显受到抑制。 一般控制Cl离子在1200mg/L以下,最好低于400~600mg/L。 


(二十三)  我接触到的这个污水厂采用的是CAST工艺,从培菌到现在大概运行了3个月,到目前为止,出水水质较好,除了N的去除率很低外,其余均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我也试着通过改变运行程序来提高N的去除率,可未曾见效,希望你能给我提供一些建议,不甚感谢!


我想还是厌氧控制时间和底物浓度供给的问题上进行检查。具体方法,您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尝试!以充分发挥前置厌氧段的脱氮效果。


(二十四)  我们厂是双沟氧化沟工艺并且沟前有厌氧段加强除磷,就是所谓的加强型DE工艺.设计处理量2.5W/D,水温15℃,进水BOD,COD较设计值低50%左右,COD只有80,TN18,TP1.8.现在我们厂已经培养污泥有一个月了,我们的培养方法是:12月17号开始.8台转碟加四个水推一起曝气3-4小时,再静沉1.5小时排水,再进水1.5小时.再曝气3-4小时循环,两沟DO都在7-8ma/l左右随后做的SV30只有2%-3%,但MLSS计显示MLSS在增加,考虑是进水BOD低了,12月29号我厂从成都污水处理厂购进脱水污泥培养基(其实就是脱水污泥+饲料),一天投6袋(35公斤),连续投了5天,做SV30还是只有2%-3%,做SVI只有50多,MLSS计显示MLSS1000多点,但是污泥始终浓度上不来,染货停止投培养基继续曝气到1月12号,1月11号疑为曝气过量,一沟开三台转碟,水推依然全开,DO保持在5-6ma/l,污泥暂时还没变化.请问是那里出了问题,怎样改进工艺?


还有个问题,就是我们厂的厌氧段在满水实验后,里面的水就一直没动,现已经过了1个多月,水已变很黑,估计厌氧发酵阶段也过了,请问,如果把水放入氧化沟,是否对污泥培养有影响?谢谢!


  1. 我想你的问题,在本站前面的交流中已有提及。您可以仔细的看一下。

  2. 作为进水底物浓度如此之低,想要提高微生物浓度是不太可能的。

  3.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生物系统进行排泥,如此进水底物浓度,我想你的活性污泥浓度1000PPM的数据存在误差,正常情况应该在800PPM以下。你的1000PPM的生物浓度中可能有比较多的惰性物质。

  4. 在这里,我再次认为,过度曝气,进水底物浓度过低,是不利于微生物浓度的提高的,也就是说会延长培养时间。我想,你的氧化沟有推流装置,那么,大可降低曝气量,保证DO在3ppm就可以了。

  5. 到其他污水厂获得污泥饼,投入生化池,常被称为接种,而不是增加营养物质。同时适当投加即可,多次投加并无益处,因为,泥饼中大部分是无机惰性物质,投入生化池.....

  6. 前段厌氧池水流不动,我不太理解,有水进入怎么会不动呢!


(二十五)   我厂是二廊道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无脱氮除磷工艺,进水BOD80-110,出水进入河道,出水看上去很清,进河后,浅处也能见底,但河道水体呈浅褐色,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1. 您的放流水达标排放并且,河道水体为活水的话。应该排除是您的废水厂排水造成的。

  2. 可以考虑是否为其它企业所为!


相关资料推荐:

活性污泥的常见问题

https://ziliao.co188.com/p63052202.html



知识点: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解答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