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村舍 半亩田园,九华山下山居聚落设计
幼儿园大班首富
2022年09月07日 09:21:46
来自于家装设计
只看楼主

  感谢ZWA卓时水石的投稿       “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诗中令李白向往的归处陵阳即是“九华山下”项目用地所在。

 


感谢ZWA卓时水石的投稿      



“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诗中令李白向往的归处陵阳即是“九华山下”项目用地所在。


项目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陵阳镇礼山下,地处“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核心区,“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地以及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交汇点。整体功能定位为集旅游度假、文化体验、生态农业、健康养生为主要功能的 农旅文养度假目的地,世界级治愈系永续田园社区。



 
 

? 九华山下项目区位及整体用地规划



“九华山下”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包含了林地7000多亩和农田3000多亩, 本案 用地共140亩,是项目的启动片区。 这里只有一条小路穿村而过,一端连接陵阳镇,一端连接山间的徽州古道。项目傍山而建,山中林木滴翠、溪流潺潺,风景四时变幻不同。



 
 
 

? 九华山下项目场地实景



山下与项目用地偎依有古村 ,据史料记载,古村初次形成于西晋永嘉年间,为当时衣冠南渡的世家大族至此处时,因风景绝美周边安稳,驻留而建。



 
 
 

? 九华山下古村风貌



场地郁郁葱葱、气韵生动,完全被田园诗意和馥郁人文所包裹,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乌托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居的属性跟内心、精神有关,本身是偏安静的,这种文化属性跟海居迥然不同。 让140亩的田园聚落融合皖南传统诗意生活与现代文明,既能和谐的融于山林环境,又能延续在地文脉并成为独特现代山居生活的体验场所,是本案设计的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 ZWA卓时水石提出了四项设计策略:




01 /

随山就势的适地性空间规划



项目用地分为东西两个地块,用地面积共94962平方米。建设用地周边主要为基本农田和林业用地。


东区场地现状地势呈北高南低的态势 ,场地内三分之二的土地海拔在180 米以下,场地最高点约为206.44米,南北向高差为40米左右,陡坡区的坡度为20-40度; 西区场地现状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 ,场地南北向总高差为45米。



     
     

 场地条件分析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我们希望尽可能减少对地形的开挖和对现有地形地貌的破坏,保护利用场地里原有的山体溪流景观,并尽量保留场地内的特色乔木,因此在总体规划上需要 对每栋建筑和地形进行因地制宜的精细化设计, 使建筑与自然更为有机地融合。



 

? 山居聚落鸟瞰效果图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塑造疏密有致的空间秩序,注重原生态自然空间在场地内的渗透、室外开敞空间的景观营造,并充分利用坡地优势,实现景观界面最大化。



 

? 聚落与自然环境

 

? 建筑与组团绿化效果模拟




02 /

化整为零的聚落式组团布局



在顺应山势的前提下,为了使建筑更好地与山地环境相融,总体规划采用了 化整为零——“大聚落、小组团”的布局方式。


景观体系以原生态的空间渗透为主,并在组团之间结合原有的山地泄洪通道保留景观视觉通廊,通廊与场地周边的山地景观相互渗透, 进一步形成山谷风貌景观带、山间风貌景观带以及田园风貌景观等多层次景观。



 

? 大聚落、小组团的山地整体布局



项目在建筑肌理上,通过不同面积段产品的有机组合, 产生更加随机的聚落感, 通过小组团的方式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使各组团灵活嵌入地形,与环境共融。同时在 单体上通过建筑形体设计来区分建筑与环境之间“显”和“隐”的关系, 使建筑在环境中呈现半隐半显的效果。各组团根据所在地形和建筑选型、细部处理的不同,体现不同的标识性和组团特色。 



 

? 典型缓坡组团手绘草图


 

? 典型缓坡组团空间布局



组团根据场地坡度的不同分为陡坡组团和缓坡组团两类。 陡坡组团根据地形等高线建筑因山就势布置, 能带来更好的山地景观视野; 缓坡组团则呈现更强的村落式空间特色, 强调在传统尺度街巷空间中的漫游式体验。



 

? 典型缓坡组团模型效果


 

? 典型陡坡组团模型效果




03 /

凝情取象的传统聚落空间延续



在项目里,尤其在地形坡度不大的低区,我们希望能 延续在地传统聚落的空间特征, 如街巷空间、在地聚落的特色节点空间等。



     
     
     

传统村落特征分类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比如皖南传统村落的道路呈现自然曲折的形态,其巧妙的处理手法即使在狭窄的街巷中仍能塑造出宜人的空间体验,街巷交叉口会尽量避免出现“十”字,均有不同程度的错位,有些则扩大为风车状的小广场。



 

? 路径仪式感:错落有致、变化丰富的街巷空间



本案延续了这些在地文脉特征,营造与传统街道尺度相近的街道空间,并融入村落常见元素古树、院墙等打造特色节点空间。



 

? 街巷空间局部放大或错位拼接,形成节点空间



构建“公共性—半公共性—私密性空间”的多层级空间结构, 由公共性最强的广场空间,过渡到半开放半私密的街巷空间,再过渡到私密性较强的单体院落。



 

? 典型缓坡组团内部街巷空间




04 /

「九华山下 生活之上」的生活场境营造



除古村以及附近已经建成的拾院酒店、会议中心、陵阳博物馆等作为项目周边配套外,本项目还形成了地块内部的公区体系,兼顾集中式布局便捷高效和散点式布局与自然融合度更高、且各个功能区可独立运营的特点, 采用“集中+散点式”布局的公区体系。



 

? 公区布局示意



村民中心作为集中公区,设置了村民食堂、多功能厅等配套功能,满足商务、展陈和休闲娱乐的多种使用场景转换;散点式公区作为“驿站”散布在各个组团,承担组团内部的不同配套功能。


在建筑设计上,尝试延续皖南在地化的建筑文化融合现代设计语言,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高品质的精神和空间体验。



 
 

? 村民中心模型效果图



在户型设计上,继承皖南传统村落田园诗意的精神内核,尝试为使用者充分体验现代山居生活方式提供诗意的环境条件。


项目户型有65-180平方米多个面积段产品,均采用前庭后院的布局方式,打造 “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园中有树”的具有温暖情感和人文情怀的品质生活空间。



 

? 户型设计手绘草图


     
     
     
     

建筑单体设计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在前庭后院的布局方式下,同时充分考虑后续空间使用场景,注重室内不同功能空间与周边山地自然景观、不同层次的庭院和天井景观的借景与融合,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从而进一步传递与自然共生的生活理念。



 
 
 

? 典型生活场景示意



九华山下山居聚落项目目前已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聚落体现了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和澄怀味象的精神追求。 在这里,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回溯来链接国际化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应来致敬现代文明。


在九华山下这片独特的自然基底和文化氤氲中,以与环境共生的方式融合传统和现代生活方式,并重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打造理想的梦中家园,是ZWA卓时水石回归初心、以设计传达生活理念的又一实践探索。



项目名称丨 九华山下山居聚落

项目地点丨安徽池州

业主单位丨安徽礼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丨 30033㎡

建成时间丨 2023年

建筑设计丨ZWA卓时水石

设计指导丨 李剑波

设计团队丨辛磊、邵馨阅、何丹、韩则阳、宋婉君、唐兴杰、丁东月

照片摄影丨 E-ar Studio

特别致谢丨 夏朋、王绮红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