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左),唐子颖(右) 城市隔离了人们与自然的接触,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也很难再体会到山环水抱、小桥流水似的乡村生活。 人们日常生活可及的城市景观很大一部分出自景观设计师之手——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绿地。 城市景观或许就是这样,在割裂的城市空间中刺激着普通人感知自然的神经。 作为国内景观界的佼佼者,张唐景观的设计内核聚焦在人与生态的命题上。
张东(左),唐子颖(右)
城市隔离了人们与自然的接触,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也很难再体会到山环水抱、小桥流水似的乡村生活。 人们日常生活可及的城市景观很大一部分出自景观设计师之手——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绿地。 城市景观或许就是这样,在割裂的城市空间中刺激着普通人感知自然的神经。
作为国内景观界的佼佼者,张唐景观的设计内核聚焦在人与生态的命题上。
“倘若我们所设计的景观能帮助普通人体察到自然的细微变化——体会水的温度、光的变化、懂得春江水暖、叶落知秋,那么,相信人们会更加爱护、尊重自然,整个社会将更容易形成共识,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景观设计是艺术,是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理解,基于场地需求,对自然元素提炼、抽象和重组的艺术”
01
理解自然和生态
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从词源来看,《辞源》给它“天然,非人为”的定义,当“自然”作为形容词出现时,则表达“不造作、非勉强”的意思。‘然而这与我们对自然的认知与景观设计有所差异。
山高水长、流水飞瀑这些不经人加工的天然景观固然可以称为自然,那水田稻香的农田、天苍苍野茫茫的塞上风光、城市一角的人工花园……这些充满“人”的痕迹的景观又是不是“自然”呢?当然也是。 景观设计的“自然”或许与“生态”的内核更为接近——有生命的事物、绿色、和谐、健康、可持续。
“参与性景观设计希望能让自然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让人能更好地感受到阳光、空气、风、水、季节变化和万物更替的美,能让人充分感受到自然的美、自然对人的非物质价值。通过无处不在的环境教育,让人们能了解到自然生态系统,了解到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最终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理念。”
——《参与性景观》张东 唐子颖
02
耐久性与可持续:提升设计品质
我们当下生存的社会环境面临很多问题,环境工程的粗制滥造充斥在日常的生活中——马路时不时要打开重新埋藏管线;精装修的售楼中心卖完即拆;新装修的商业门面过了一年又全部砸掉从头来过。 这种建造和制造的粗糙带来了大量的浪费,张唐二人称其为造成 浪费的“非设计因素”。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里, 谈论生态设计首先应该考虑尽量耐久 ,无论是一个雨水花园还是一片挡墙,修好以后可以使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这是生态的根本。 ”
打造真正具有耐久性和可持续性的景观,既需要在质量方面耐久,选择与施工工艺、工程造价相匹配的材料、建造方式等,又要在功能上保持一定的耐久性——用宽松可变的功能空间来对抗时间的冲击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冲击。
03
大鱼公园——创造让人深度参与的城市生态景观
大鱼公园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西路,距白云山西侧仅4公里,占地面积2.6公顷。地处老城区的缘故,开放空间建设和基础设施更新相对滞后,难以满足高密度人口生产生活的需求。城市更新中原先农业生产的土地利用得到改变,并力图使其转型成为具备高品质的城市公园。
场地原貌
鸟瞰图
大鱼公园具体的设计布局、功能划分、路线设计综合到许许多多的因素,包括周边的城市界面和不定因素(需要隔离的铁路,尚未改造的城市排洪排污沟,未来城市档案馆及施工通道,未来社区,远期规划道路临时用地等),而这些因素往往是设计初期需要综合考虑的。重要且复杂,却常常被忽略。
亲水平台
草坡地形
活动与休憩设施
设计过程是复杂的,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通道,铁路道路影响等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不确定。然而,即使在概念形成之初,它们也很难被忽视。设计布局、道路系统、入口均以区域多功能公会线为基础。雨水管理和径流控制是本工程的基本排水系统。热带植物群落提供了物种多样性和微气候的创造性。与生态系统相结合的环境教育符合游客的日常生活。大鱼公园最终提出了一种人类栖息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社区公园模式。
04
鼓励人参与的公共空间——U-Center
U-Center是一个著名的购物中心,位于北京五道口地铁站旁边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的拐角处。设计团队受到五道口十字路口的绰号的启发-U-niverse的中心,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 旋转转盘 的想法。它就像宇宙的中心一样,是整个空间的有力焦点。这种景观特征打破了线性空间的单调感。人们已经开始在通道之外使用这个地方。
一系列花盆和木凳沿着线性喷泉穿过场地。它邀请人们坐下来休息并与水景互动。直径17米的转盘放置在广场的入口处。它容纳了部分线性喷泉,灯具和带木座椅的花盆。转盘需要50分钟才能完成个旋转周期。转盘上喷泉部分与喷泉其余部分的对齐引起了喷泉喷雾的兴趣。水上表演持续10分钟,转盘将开始另一个旋转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