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分析、采取措施 钢筋工程是结构施工阶段重点控制项目,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其保护层控制不到位是施工的通病,由于是隐蔽工程,易被人忽视,故质量控制不容乐观,目前建筑施工中较普遍的存在混凝土保护层质量问题。 钢筋被誉为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筋骨,对结构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是直接影响到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他对构件的受力的有效高度、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钢筋的耐久性都有着直接影响,否则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一、原因分析、采取措施
钢筋工程是结构施工阶段重点控制项目,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其保护层控制不到位是施工的通病,由于是隐蔽工程,易被人忽视,故质量控制不容乐观,目前建筑施工中较普遍的存在混凝土保护层质量问题。
钢筋被誉为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筋骨,对结构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是直接影响到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他对构件的受力的有效高度、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钢筋的耐久性都有着直接影响,否则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现浇混凝土楼板负弯矩钢筋易被其他工种施工过程被踩踏下陷破坏,特别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扰动较大,造成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很难控制,从而大大的影响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影响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因素,也为了能提出有效控制方法,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2、原因分析
其中主要原因如下:
1、管理人员责任不明
检查频率较低、导致不能及时改进不良点。
2、板面中负弯矩筋纵横重叠
负弯矩筋多层重叠导致钢筋骨架高度增大。
3、成品保护意识不强
本工种施工班组及其他施工班组对成品保护意识不到位,踩踏等情况时有发生。
4、钢筋马镫下陷
踩踏下陷,翘头,变形。
5、马镫错位、移动
马镫未与板筋绑扎或绑扎不牢。
6、工人责任心不到位
经检查发现,有些部位工人未处理好,责任心不到位。
3、实施对策
1、增加检查频次,及时改进不良点。
2、对进场的冷拔丝钢筋马镫的质量、规格进行检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现场实验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否则不得使用。
3、对现场的冷拔丝马镫,采用绑丝至少四点固定,负弯矩处马镫使用电焊固定,并减小马镫间距,增加马镫数量,间距为800mm。
实施效果:马镫固定牢靠,马镫无踩下陷现象。
4、用钢管搭设尺寸为3000(长)×2000(宽)×300(高)施工操作平台,防止踩踏钢筋。
实施效果:很多解决了,操作人员吃力操作的问题,减少了对钢筋的扰动。
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对管理、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
二、钢筋保护层检验方法及有关规定
1、检验的结构部位及数量
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2
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3
对非悬挑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4
对悬挑梁,应抽取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梁少于10个时,应全数检验;
5
对悬挑板,应抽取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2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板数量少于20个时,应全数检验。
2、选定构件的检验部位及数量
1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2
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于单向板,应沿两受力边检测负弯矩钢筋;
对于常见的双向板,应沿两长边检测负弯矩钢筋;
检测位置尽量靠近钢筋根部,并且在两长边中间1/2范围检测
3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测量3点取平均值。
3、检验方法
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的方法进行校准。
检验误差:不得大于1mm(±1mm)。
1
检测面要求: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应平整、清洁,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
对于具有装饰面层的结构及构件,应清除装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
2
钻孔、剔凿时,不得损坏钢筋,实测应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精度应为0.1mm。
4、检验技术(钢筋探测仪)
检测前准备:
1
检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在检测过程中,应核查钢筋探测仪的零点状态。
2
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情况,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更重要的是要设定好被检测钢筋的直径,否则偏差很大。
检测步骤
1
钢筋位置确定:
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钢筋探测仪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位置逐一标出。
2
保护层厚度检测:
首先设定好被检测钢筋的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当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无效,并查明原因,在该处应重新进行检测。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钢筋探测仪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进行验证。
3
特殊情况1:
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垫块对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偏差值不应大于0.1mm。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
4
特殊情况2: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少于6处(实际检测数量不足6处时应全部选取),采用剔凿、钻孔等方法验证。
a、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b、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
c、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d、钢筋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5、检测数据处理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应按下式计算:
6、检测结论
A.纵向受力钢筋的允许误差:
梁类构件:+10mm,-7mm
板类构件:+8mm, -5mm
B.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分别进行验收,合格标准如下:
1
当全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应判定为合格。
2
当全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仍判定为合格。
3
每次抽样检测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7、检测依据
1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3
原设计图纸
三、钢筋保护层超厚或不够时,如何处理?
1、钢筋保护层超厚
钢筋保护层超厚的原因
楼层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将楼板面筋踩踏下去,没有将其拉正恢复,导致楼板面钢筋(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
处理方法
1、首先在楼板底部搭设好脚手支撑架顶紧,然后再进行楼板面剔凿除施工,采用人工剔凿楼板面混凝土。剔凿时为避免扰动原有钢筋与混凝土,应使用小锤子、錾子进行剔凿施工,不可用大锤猛击。
2、剔凿除板面混凝土时,剔凿施工安排两人凿除,剔凿深度为≤30mm,不能多剔凿,先沿墙边、梁中间向两边剔凿,保证结构的安全,减少施工中对周边结构的影响。
3、剔除混凝土板面部分的原配筋不扰动,在上面重新植筋绑扎布置,配筋同设计板面的负弯矩筋配置。
4、上层新绑扎钢筋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拉结采用φ6 @600拉 结筋拉结(植筋)。
5、剔凿后应保证原板面钢筋完整,如有弯曲应理直。
6、剔凿除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后,通过监理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清理剔除混凝土后,用墨斗在板面上弹好拟植筋位置及间距线,有墙、柱的位置植筋规格间距同原楼面板设计的负弯矩配筋,无墙、柱的位置面筋(负弯矩筋)锚固按规范长度锚入绑扎;面上层钢筋绑扎时由一侧梁、墙边开始,从梁、墙边50mm处开始依次植筋和绑扎。
8、按弹好的间距线,先植板面长向钢筋(在下层负弯矩筋),再 植板面短向钢筋(在上层负弯矩筋),待植筋胶固化后开始绑扎钢筋。
质量要求
1、主控项目:
(1)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及锚固长度、接头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使用的钢筋必须具有合格证及复试报告,且复试合格。
2、一般项目:
(1)钢筋绑扎要求满扎,不得留缺扣。
(2)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1、基层处理:老基面凿毛→清污→冲洗→湿润→刷水泥浆一遍。
2、浇筑混凝土:采用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掺微膨胀剂),从一个方向开始浇筑,混凝土摊铺后高出相邻板面同一标高1-2cm,严禁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80-100mm。
3、振捣:用手提小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
4、混凝土板面施工: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按墙上的弹的水平线拉线进行标高控制,拉线必须拉紧,由建筑500mm控制线控制混凝土面,用卷尺控制顶面标高。然后大面积板面用2m刮杠按拉线标高控制找平,柱四周用3m靠尺检查平整度,发现不平整处用刮杠刮出或增补刮平。
5、抹面压光:找平后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搓压三遍。第一遍在混凝土找平后用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拍实搓平,将灰浆的水分拍出来;第二遍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也就是在表面踩出的脚印可以保持时抹压;第三遍在第二遍抹压后进行,压实挫平。
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前用铁抹子压光,使表面密实平整,闭合收水,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避免因密实度不同而产生应力集中,出现裂
缝。墙、梁内根部用木抹子压实搓平。
6、拉毛:压光后紧接着进行拉毛施工。用塑料扫帚沿横向在板面扫出细麻面。拉毛施工时用刮杠按毛刷宽度靠线,保证一行压一行且相互平行。
养护
覆一层塑料布,浇水保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2、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
露筋原因分析
露筋现象指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产生的原因如下: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露筋现象的防治与处理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
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处理方法
表面漏筋,应先刷洗干净后,再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表面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的处理方法
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一般均采用抹水泥砂浆来处理,如抹灰层厚度较大,最好先挂钢丝网,抹灰前应先刷一遍结构胶,再抹灰。这样可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对此部位混凝土进行凿毛;
2、挂钢丝网,网丝直径0.5~2mm、网格尺寸5~25mm,网格形状为正方形或矩形;
3、抹灰前刷一道结构胶,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
4、用高一标号水泥砂浆进行抹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