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除了涂装外,经常采用热镀锌来作为防腐蚀措施(尤其是涉外工程),比如平台、钢梯、格栅板、花纹钢板、檩条、压型钢板等等,另外还有目前在大量推广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的轻钢龙骨。常有人问我,这个镀锌量取多少好像没规定啊,咋确定呢? 其实规范里是有一点影子的,先贴两个表,能看明白吗? 稍微解释一下。表3.0.1出自《钢结构防腐蚀涂装技术规程》(CECS 343-2013),表C.0.1出自《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 50896-2013),其中都有一项,关于各环境类别的镀锌层厚度年损失率。那么按照结构的工作环境进行分类(各防腐蚀规范基本是按这个分类),按上表给出的锌损失速度,结合防腐蚀的使用年限或者说维护年限要求(如8~10年、10~15年),即可得到需要的镀锌层厚度(按锌的密度就能换算为质量)。
钢结构除了涂装外,经常采用热镀锌来作为防腐蚀措施(尤其是涉外工程),比如平台、钢梯、格栅板、花纹钢板、檩条、压型钢板等等,另外还有目前在大量推广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的轻钢龙骨。常有人问我,这个镀锌量取多少好像没规定啊,咋确定呢?
其实规范里是有一点影子的,先贴两个表,能看明白吗?
稍微解释一下。表3.0.1出自《钢结构防腐蚀涂装技术规程》(CECS 343-2013),表C.0.1出自《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 50896-2013),其中都有一项,关于各环境类别的镀锌层厚度年损失率。那么按照结构的工作环境进行分类(各防腐蚀规范基本是按这个分类),按上表给出的锌损失速度,结合防腐蚀的使用年限或者说维护年限要求(如8~10年、10~15年),即可得到需要的镀锌层厚度(按锌的密度就能换算为质量)。
但是这两个表再细看看,你会发现有点问题:
1)表3.0.1腐蚀环境只有4类,其中关于C4强腐蚀性的描述,似乎与表C.0.1的C5混淆起来了,而锌损失量还不同;
2)表3.0.1说明这是“第一年暴露后的厚度损失”,而表C.0.1说的是每年损失量。
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你就需要去查查这些规范的洋大哥(洋爸爸?)了。
CECS 343规范的条文说明提到了它是完全引用了国际标准《钢结构防护涂料系统的防腐蚀保护》(《Corrosion protection of steel structures by protective paint systems》)ISO 12944:1998,下图就是那个腐蚀环境类别表(表注说明,ISO 12944-2关于锌损失的量同ISO 9223),显然,这个和GB 50896规范的分类一致(2um以后的数值取整,ISO 14713的数据也取自ISO 9223),但同时确实说明,这个锌损失是第一年暴露后损失量。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Corrosivity of atmospheres - Classification, determination and estimation》(ISO 9223:2012)中的表如下,确实一致。因此,很明显,CECS 343规范表3.0.1腐蚀环境4类是搞错了;GB 50896规范表C.0.1说的每年损失量也不对,应该是第一年。
为啥强调锌损失是第一年暴露后损失量,是因为,这个损失量并不是每年匀速的,所以直接拿第一年的损失量乘以防腐年限并不是需要的镀锌量。这事,在跟《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Corrosivity of atmospheres - Guiding values for the corrosivity categories》(ISO 9224-2012)规范中有更明确的规定,实际它给了一个按指数变化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一张表,分别给出了1-20年的锌损失量,可以参考。当然,第一年的腐蚀速率是最快的,按第一年的速率推算偏安全。
当然我们的规范对于有些钢结构镀锌量另外也有一些具体规定,比如压型钢板、轻钢龙骨,其实大致也是按锌损失量和经验定的。而本文的内容,至少可以让你对防腐性能心里有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