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们享受着极其丰富的物质生活,似乎不再为挨饿而担忧。然而,中国人才吃饱饭没几年,许多人就忘记了挨饿的日子。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世贸组织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上表示,干旱、洪水、热浪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与新冠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瓶颈相叠加,导致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俄乌冲突加剧了这种局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与去年5月相比,全球小麦价格上涨56%,谷物整体价格上涨近30%,近期植物油价格同比上涨45%。
今天的我们享受着极其丰富的物质生活,似乎不再为挨饿而担忧。然而,中国人才吃饱饭没几年,许多人就忘记了挨饿的日子。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世贸组织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上表示,干旱、洪水、热浪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与新冠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瓶颈相叠加,导致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俄乌冲突加剧了这种局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与去年5月相比,全球小麦价格上涨56%,谷物整体价格上涨近30%,近期植物油价格同比上涨45%。
据美国农业部的消息,今年全球产出的粮食,并不能填饱全球所有人的肚子,也就是说注定会有人被饥饿困扰。
结合前不久财政部官网发布消息,考虑到农资市场价格走势和农业生产形势,为了进一步调动老百姓种粮的积极性,中央财政拨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
这些足以说明,粮食问题刻不容缓。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明确指出,“此乃国之大者”“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粮食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多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我们的粮食缺口超过一亿吨,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依赖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
尤其是大豆问题,在我国的粮食进口的1.7亿多吨的粮食当中,大豆占了将近1亿吨。我国进口的大豆占了国内大豆市场的80%,这足以说明我们对外大豆的依赖性到底有多大。中国一年要消耗的豆油超过5000万吨,而且这些豆油基本上都是美国供应的大豆榨油产生的。
如何应对粮食危机?
首先就是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目前中国有耕地20.23亿亩。其次,鼓励农民,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了。
此外,还有完善储备粮制度,储备粮就是指国家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
如何解决粮食储备问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UN)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6亿吨粮食损失或浪费,导致每年损失1.2万亿美元。同时他们指出,约有14%的食物浪费发生在收获之后,到达商店和市场之前——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实践的低效所致。
无论是粮食储备阶段,还是运输、供应阶段,制冷技术尤为关键。
比如: 低温和准低温储量技术。 低温储粮是指能将粮温控制在15度以下,准低温储粮是指能将粮温控制在20度以下的储藏技术。低温储粮能杀虫抑菌,抑制粮食呼吸,减少粮食干物质损失,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证粮食安全卫生。尤其重要的是,低温储粮能有效延缓粮食陈化,确保粮油食品的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这是其他储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比如: 烘干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就表示,近几年,煤改清洁能源,各地明令禁止使用燃煤热风炉作为热源。考虑到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现状,作为能源替代方案的太阳能、生物质、柴油、天然气、电热均有明显的缺陷,使用热泵烘干技术来取代传统燃煤热风炉为主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粮食烘干技术,在节能、环保和高效方面优势明显。国内很多制冷企业已认识到热泵技术对于农特产品烘干的价值,从广东开始逐渐向北进行了大量的应用,这些应用比传统燃煤烘干节能率高出40%~70%。江浙一带复杂环境下的稻谷小麦热泵烘干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比如: 气调技术。 目前一些新建库房安装应用“氮气气调储粮”绿色储粮技术,即从空气中分离氮气,通过粮库地下预埋的供气管道,充入气密性达标的粮仓中,置换出粮堆内的氧气,使其长期保持高浓度氮气,减弱粮食自身的呼吸代谢,延缓粮食品质变化。有实验表明,98%的氮气浓度维持时间28天以上,可防治甲虫、蛾类、螨类等储粮害虫;长期维持95%氮气浓度,可抑制害虫种群繁殖,直至种群消失。除了氮气气调储粮,“负压通风技术”“负压分体式谷物冷却系统技术”等也在逐步推广,可以确保粮食始终处于低温(15℃以下)或准低温(20℃以下)状态,以控制储粮品质。此外,通过仓库内安装的自动感应传感器等,管理人员可在“智慧粮库”系统上实时查看粮食湿度、温度、通风状况等,并实现远程操控。
此外,冷藏车、冷库设备等大规模发展,也进一步减少了粮食在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损耗。最近农业农村部又部署了今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要开展项目储备,以便更好地给予补贴支持。制冷关系到国计民生,在政策的支持下,制冷市场又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