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筑结构鉴定的类型
uu切克闹
2022年06月10日 09:35:23
只看楼主

【摘要】编者把这些年读到的相关资料和理解的检测鉴定类型进行了一些梳理。编者的分类与鉴定行业主流不太一致,给同行不一样的框架。       【关键词】承载能力评定、适用能力评定、耐久能力评定、抗火能力、抵抗偶然作用能力、抵抗指定作用能力、施工质量、设计质量、原因分析、灾后事故后鉴定、保全类鉴定、应急评估、安全评估、完损等级评定、危房鉴定等

【摘要】编者把这些年读到的相关资料和理解的检测鉴定类型进行了一些梳理。编者的分类与鉴定行业主流不太一致,给同行不一样的框架。      

【关键词】承载能力评定、适用能力评定、耐久能力评定、抗火能力、抵抗偶然作用能力、抵抗指定作用能力、施工质量、设计质量、原因分析、灾后事故后鉴定、保全类鉴定、应急评估、安全评估、完损等级评定、危房鉴定等


01

可靠性评定(鉴定)


编者把可靠性评定(鉴定)分为结构 承载能力 的评定、结构 用能力 的评定、结构 耐久能力 的评定、结构 抗火能力 的评定、结构 抵抗偶然作用能力 的评定、结构 抵抗指定作用能力 的评定6类。


可靠性: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


结构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 能承受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 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

3 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

4 当发生火灾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足够的承载力;

5 当发生爆炸、撞击、人为错误等偶然事件时,结构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固性,不出现与起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防止出现结构的连续倒塌。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


(1)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鉴定)

各种作用包括恒荷载,使用功能对应的活荷载、风雪荷载、地震作用(包括多遇、设防、罕遇地震作用)等常规应考虑的作用。


(2) 结构适用能力的评定(鉴定)

在不强调建筑结构要达到指定的使用能力指标前提下,结构一般只要求满足观感的挠度要求、普通人对振动要求等。

挠度要求,振动要求也是可以通过非结构类措施解决。比如吊顶解决挠度,地毯解决微振动。


也就是说,在特定情况下,我们有可能出现需要了解既有的结构,是否能满足一些特定的功能要求,此类的鉴定工作。比如在既有的结构中安置光学仪器,该 光学 仪器对结构微振动有较高要求,需要鉴定结构在正常使用下(仪器使用时)的微振动是否能满足要求。


(3) 结构耐久能力的评定(鉴定)

后续使用年限的保证一般靠结构耐久性措施来保证。一般采取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钢结构的防腐涂料等措施。

有时我们发现结构出现局部耐久性的质量问题(比如钢筋锈蚀)或需要改变使用环境(如改造为存放酸性物质)等情况,在完成承载能力鉴定 (或不怀疑承载能力时) 以外,需要了解结构耐久能力。

一般需要评定剩余工作年限。

依据目前已使用的条件下耐久性措施损耗程度(碳化深度,涂料变性程度),和后续使用环境与经历过的环境差异,来推断将采取的维护保养措施下耐久性措施损耗到耐久极限标志的剩余时间。

当耐久年限低于剩余工作年限时,可以采用补充耐久措施,或加强维护保养的措施来保证剩余工作年限。


(4)结构抗火能力的评定

建筑的抗火能力,可以由控制可燃物数量、采用喷淋等防火措施和结构抗火能力共同来提供。

普通建筑主要靠钢筋保护层厚度、防火涂料和结构在高温下的承载能力来提供抗火能力。

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归为结构的一部分,所以混凝土的抗火能力更多的属于结构抗火能力。

钢结构在火灾下承载能力很弱,主要靠防火涂料或喷淋措施。不能简单的归为结构抗火能力。


在现有的其他措施下,可评定结构抗火能力是否满足要求。不足时,可采用提高结构抗火能力或其他抗火措施,也提高整体的建筑抗火能力。


该类鉴定目前尚未实施,且较为复杂。需要了解火灾下构件破坏历程,可为研究方向。


(5)结构抵抗偶然作用能力的评定(鉴定)

(这里的偶然作用,更多的是指设计未考虑到的偶然作用。设计考虑的偶然作用应属于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范畴,属于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


随着行业的发展,工程界陆续的重视在偶然作用下,结构应保持一定的稳固性的能力。

对于既有结构是否具有某种抗(以前未考虑的)偶然作用的能力,也可以提上日程。

比如,临街的既有建筑结构,是否具有防撞能力。

比如,使用移动煤气罐的既有建筑结构,是否具有防爆能力?

比如,某特别重要的建筑,抗极罕遇地震的能力。

(罕遇地震也是一种偶然作用,但该内容可以归类至,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作用)


(6)结构抵抗指定作用承载能力的评定(鉴定)。

(该作用一定会发生,目前只能确定将要发生一次)

比如出现危机情况,或是某种施工需要,或某个特别事件需要某个结构短暂性的超载使用,评定该结构是否需要临时加固。属于使用期间短暂状况下承载能力鉴定。

如阅兵时坦克经过的地下结构应进行该类鉴定,救灾时的大量堆荷涉及的地下室应进行该类鉴定。



02

工程质量评定(鉴定)


编者把工程质量评定(鉴定) 分为施工质量评定(鉴定)、设计质量评定(鉴定)、勘察质量评定(鉴定)和材料质量评定(鉴定)4类


该大类项目评定原则:要 保护 用户、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商和建设单位(开发商)等的 合法权益


(1)施工质量评定(鉴定)

目前工程质量评定(鉴定)主要集中在施工质量评定(鉴定)。

施工单位因管理不善,技术措施理解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对质量问题进行确认,部分技术参数的测定,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等原因,常委托做施工质量鉴定。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2 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施工合同高于规范要求时,应按合同执行)


(2)设计质量评定(鉴定)

设计单位在大量的工作强度下,难免会造成一些质量问题,有时需要第三方进行设计质量评定(鉴定)。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如某项目原设计为挡土墙两侧要填土,建设方提出可否开挖一侧填土,来提供使用空间,设计院建筑师代结构工程师签字同意,造成挡土墙破坏。

如某项目 筏板 1.5 m厚 ,设计 未考虑 板上下层 钢筋支撑问 题。


(3)勘察质量评定(鉴定)

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测量、水文等勘察成果必须真实、准确。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如某项目初勘、详勘均发现溶洞,因想节省施工费用,对每桩位进行再次详勘。勘察单位未发现某几个桩位下的溶洞造成质量事故。

如某项目,勘察未发现古河塘(局部浅层软弱层),造成房屋不均匀沉降。


(4)材料质量评定(鉴定)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工程实体中使用的材料质量问题属于施工质量问题。


材料质量可以追溯材料厂商的责任,可单独考虑材料质量是否合格。

材料质量合格条件:符合材料产品规范和采购合同提出的要求(满足设计提出的要求)。



03

原因分析(鉴定)


(1)裂缝原因分析(鉴定)

结构中出现裂缝较为常见。

有时工程出现大量裂缝,需要找到原因 后续工程再次出现大量裂缝。

有时需要找到原因进行责任划分。


(2)渗漏原因分析(鉴定)

如屋面渗漏、地下室渗漏原因分析。


(3)异常振动原因分析(鉴定)

如赛格大厦异常振动,虎门大桥异常振动等。


(4)事故原因分析(鉴定)

该类鉴定,侧重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本质原因和诱发原因判断、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的判断。如应急管理局、厅、部的调查报告,一般会委托做类似鉴定。



04

灾后、事故后类鉴定


(1)火灾后, 地震灾后, 风灾后,洪水灾后,工程事故后鉴定。

该类鉴定侧重灾后的结构、构件,损伤程度和影响范围的评估,还具有的可考虑的承载能力判断,修复可能性的判断等。


(2)工程事故后鉴定

该类鉴定侧重事故影响区判断,及影响区内的结构、构件采用直接使用、让步使用、加固使用、更换使用的判断等。



05

保全类鉴定

(1)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前后, 周边 建筑结构鉴定


(2)爆破施工前后, 周边 建筑结构鉴定


(3)地铁施工前后,周边建筑结构鉴定

...



06

其他类鉴定


(1)灾后 事故后的应急评估

更侧重能否应急使用,应急使用注意事项,减少次生灾害措施等。


(2)安全评估

北京市专门出了一个《北京市安全评估技术规程》


(3)完损等级评定

85年住建部颁布了《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试行)》,新的《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2020年11月-12月征求意见,尚未发布。


(4)危房鉴定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有过86版、99版、16版(现行)。

《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JGJ/T363-2014


(5)历史遗留建筑安全性鉴定

部分地区出过关于历史遗留建筑的一些管理规定,通过鉴定后,给予发放房屋证等。


(6)自建房安全性鉴定

最近运动式的自建房排查,部分地区要求做临时性的阉割版的安全鉴定或是危险性鉴定。


(7)各种建筑评优评奖

...



07

主要参考文献


[1]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

[2] 高小旺, 邸小坛. 建筑结构工程检测鉴定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  既有建筑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2006BAJ03A02研究报告[M] .电子版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