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压力参数对冷水机组有什么影响?
爱笑的高山
2022年05月31日 14:32:56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一、冷水机组原理与介绍 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由4个基本部分即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组成。由铜管将四大件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个封闭系统,系统内充注一定量的制冷剂。 冷水机组这是中央空调的“制冷源”,“心脏”,通往各个房间循环水由冷水机组进行“内部交换”,降温为“冷却水”。 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及冷冻水管道组成。从冷水机组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 在各房间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内热量,是房间内的温度下降。

 

一、冷水机组原理与介绍


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由4个基本部分即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组成。由铜管将四大件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个封闭系统,系统内充注一定量的制冷剂。


冷水机组这是中央空调的“制冷源”,“心脏”,通往各个房间循环水由冷水机组进行“内部交换”,降温为“冷却水”。



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及冷冻水管道组成。从冷水机组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 在各房间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内热量,是房间内的温度下降。


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冷却泵及冷却水管道及冷却塔组成。冷水机组进行热交换,水温冷却的同时,必将释放大量的热量。该热量被冷却水吸收,冷却水温度升高。冷却泵将升了温冷却水压入冷却塔,使之在冷却塔中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再降了温的冷却水,送回到冷水机组。



二、冷水机组相关参数解读


1、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


根据国家标准GB/T18403.1—2001,冷水机组的额定的工况为冷冻水进出水温12℃/7℃,冷却水进出水温30℃/35℃。所以冷水机组在出厂时工况为冷冻水进出水温12℃/7℃,冷却水进出水温30℃/35℃。


运行中,在满足空调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高冷水出水温度。一般情况下,蒸发温度较冷水出水温度低2℃~4℃。蒸发温度则常控制在3℃~5℃范围内。过高的蒸发温度往往难以达到所要求的空调效果,而过低的蒸发温度,不但增加了机组的能量消耗,又容易造成蒸发管道冻裂。


2、冷凝压力与冷凝温度

在冷水机组中,高压表所指示的压力称作冷凝压力,该压力所对应的温度称为冷凝温度。冷凝温度的高低,在蒸发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机组功率消耗有决定意义。冷凝温度升高功耗增大,此外,离心式制冷机组冷凝压力升高会引起主机喘振。反之,冷凝温度降低,功耗随之降低。 因此,在冷水机组运行操作时,应注意保证冷却水温度、水量、水质等指标在合格范围。



3、冷水的压力和温度

空调用冷水机组一般是在标准工况所规定的冷水回水温度12℃,供水温度7℃,温差5℃的条件下运行的。 蒸发器的冷水流量与供、回水温差成反比,即冷水流量越大,温差越小; 反之,流量越小,温差越大。 所以,冷水机组工况规定冷水供回水温差为5℃,这实际上是规定了机组的冷水流量。 这种冷水流量的控制就表现为控制冷水通过蒸发器的太力降。


在标准工况下,蒸发器上冷水供回水压降调定为0.5kgf/cm2。其压降调定方法是调节冷泵出口阀门开度,和蒸发器供、回水阀门开度。


4、冷却水的压力和温度

冷水机组在标准工况下运行,其冷凝器回水温度为30℃,出温度为35℃。对于在运行的冷水机组,环境条件、负荷和制冷量都已成为定值。这时,冷凝热负荷无疑也为定值。标准规定进、出水温差为5℃,冷却水流量必然也为一定值。而且该流量与进出水温差成反比。所以,冷水机组在标准工况运行,只要规定冷却水的进出水温差就行了。这个流量通常用进、出冷凝器的冷却水压力降来控制。


在标准工况下,冷凝器出水压降调定为0.75kgf/cm2左右。压降调定方法同样是采取调节冷却水泵出口阀门开度和冷凝器进出水管阀开度。 为了降低冷水机组的功率消耗,应当尽可能降低冷凝器温度。 其可取措施有两个方面: 一是降低冷凝器的回水温度,二是加大冷却水量。


5、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是指压缩机吸气腔中制冷剂气体的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高时,排气温度也高,制冷剂被吸入时的比容大,此时压缩机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小,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相反压缩机吸气温度低时,其单位容积制冷量大。 压缩机吸气温度低,可能造成制冷剂液体被除数压缩机吸入, 所以,要规定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



6、压缩机排气温度

排气温度要较冷凝温度高的多,排气温度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两者是正比关系。如果往复式压缩机吸、排气阀片不严密或破碎引起泄漏(内泄漏)时,排气温度会明显上升。在离心式制冷机组中如果制冷系统混入空气,则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都会升高。


7、 油压差、油温与油位高度

润滑油的油压差,油温与油压高度,是保证机组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动零件润滑和冷却的三要素。


油压差是使润滑油在油泵的驱动下,在油系统管道中流动,输送到各工作部位时克服其流动阻力。没有足够的油压差,就不能保证系统有足够的润滑和冷却油量,及驱动能量调节装置时所需要的动力。


油压差的控制范围:


油温即机组工作时润滑油温度。油温的高低对润滑油的黏度产生重要影响。油温大低会使油黏度增大,流动性降低,不易形成均匀的油膜,达不到预期的润滑效果;同时还会引起油的流动速度降低,使润滑油量减少,油泵的功耗增大。


油位高度是润滑油在储存容器中的高度,各机组的贮油器均设置有油位显示装置,在油位过低时,及时给润滑系统内补充相同牌号的润滑油,直到油箱内的油位高度达到视镜的规定高度为止。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