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瑞: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整理对农村人文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对农村发展政策的启示
+ 关注
只看楼主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整理对农村人文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对农村发展政策的启示》文章发表于国际期刊Land Use Policy,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裕瑞。
原文题目: Impacts of land consolidation on rural human–environment system in typical watershed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implications for rural development policy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19.0
4.026
研究背景: 黄土高原是我国农业由农区向牧区过渡的重要地区。长期以来,当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严重降低和生态环境恶化。此外,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部分居民仍生活在贫困之中,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的人文环境系统(HES)困境极其严重的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LHGR)沟壑密布,地形起伏破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特别严重,而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定。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坡耕地不断开垦,水土流失规模急剧增加,该地区陷入了“越开垦越穷,越开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自1999年以来,黄土高原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GGP)、沟壑土地整理项目(GLCP),并且取得显著成果。长期以来,农村土地整理一直是全世界非常重要和高效的发展工具,现在正成为中国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但很少对此类项目进行正式评估,后续的可持续土地利用和农村综合发展是土地整理的核心目标,我们在土地整理对后续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当地社区的后续响应的方面了解仍然薄弱。
主要内容 : 本文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景观格局分析、土壤侵蚀模拟和实地调查,探讨GLCP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最脆弱的特殊地区LHGR农村HES的影响,以弥合土地整理与其局部效应之间的差距,从而为黄土高原特别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分析流域HES演变的方法是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定量研究,结合地块调查和住户调查的定性分析。基于ArcGIS10.3中两阶段土地利用图的空间重叠分析,可以得到研究期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弦图被用于可视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景观指数高度浓缩了景观格局信息,可用于分析不同尺度上的各种生态过程,以反映景观结构和演化的生态特征。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被用来量化土壤保持服务。土壤侵蚀通过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而土壤保持等于无植被覆盖和相应管理措施的土壤侵蚀量(潜在土壤侵蚀)与当前土地利用/覆盖的土壤侵蚀量(实际土壤侵蚀)之差。此外,还随机选择了12个家庭进行面对面的家庭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农户基本情况、农民对GLCP的了解、GLCP对每户、社区和整个流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农民对GLCP的满意度。
研究结论:
(1)GLC有助于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沟谷底部和两侧的阶地、坡地、灌丛地和草地大多转化为优质淤地坝地。由于采取了生物措施,一些灌木地被改造成了更适合生态的原生林。
(2)GLC还可以帮助优化景观格局。淤地平均斑块面积和斑块凝聚力指数增加,表明生产功能改善。林地和灌木林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和斑块凝聚力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生态功能稳定。在流域层面,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平衡,景观抗干扰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
(3)GLC对生态安全有积极影响。植被覆盖、生态环境和防洪能力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减少55%。
(4)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就业多样化和非农化程度提高。但是,农业结构仍然单一,农业效益仍然低下,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实地调查表明,公众参与不足,缺乏对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领导和统筹规划是主要原因。
创新点: 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论阶梯模型,以了解土地整理对农村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了取得长远和更积极的效果,必须把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这种阶梯模型与阿恩斯坦提出的公民参与阶梯有着内在的联系。阶梯模型是一种简化,但有助于了解影响的显著分级,并且并非所有影响都同时发生。然而,这一模型需要在未来通过更多的案例研究或定量分析进行验证。
本推送中图表均来自原文,内容仅代表个人对文章的理解,请有兴趣的同学阅读原文。因个人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误,欢迎各位专家、同学批评指正!
分享人:刘珑
排版:苏德胜
审核:曲衍波
免费打赏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