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讲义3
49853674
49853674 Lv.2
2008年03月22日 17:51:40
只看楼主

第四节 景观的分析 作为景观,是对全体对象群的观看眺望为起因,人的心理现象。为此,视点和对象的关系,对象相互的关系,各式各样的观察方法。景观的分析即看对象的方法.一、可视与不可视从对象的特定的视点能看到的,看不到的指标。视点和透视间的透视空间的位置关系。视程(视距离)等变动要素的考虑。可以看到的区域与不可看到的区域,视点和对象间的透视关系。

第四节 景观的分析
 作为景观,是对全体对象群的观看眺望为起因,人的心理现象。为此,视点和对象的关系,对象相互的关系,各式各样的观察方法。景观的分析即看对象的方法.
一、可视与不可视
从对象的特定的视点能看到的,看不到的指标。视点和透视间的透视空间的位置关系。视程(视距离)等变动要素的考虑。
可以看到的区域与不可看到的区域,视点和对象间的透视关系。
1、能看到的频率(量)
多视点,观看到的景观指标。
2、不可视的深度
不可感知的程度。跟前的地形和建筑物等,有障碍物时,不能被看到。不可视领域的不可视的程度在景观计划,设计上是重要要点之一。
障碍物高于视平线时容易将前景和背景看成两个部分,低于视平线时容易将前景和背景看成整体.这两种情况都于视距有关系.
二 、视知觉特征
视知觉特征,人观察对象时人的眼睛所具备的基本的特性的总称。视力、视野、空间的周波数、色彩等等。有各种各样的知觉的特征。就景观论而言,基本上有(视野)、(视力)的说法。
1、视野:观察者能看到的范围。
2、视界:一定以上的距离、范围内的视空间.
3、视力:观察者对对象的认别的能力。比如:人的视野60º视锥体的学说。驾驶汽车时65km/h, 80km/h, 100km/h,对前景注视点和视角的变化。
三、 视距离
从视点到对象的距离。
1、视距离的作用。
以人间和树木的观察为例。体验视距离的作用。

2、视程:
数十公里以上,视程的目标为气象景观。
四、 仰角、俯角
视点和对象的上下关系表达的指标。
1、仰角和围合感 : 45º有完全的围合感;18º有围合感;14º围合感消失。 D/H的比例 ,街道、广场等开放空间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关系。用于分析城市空间的封闭与开敞等.

2、俯角和展望:俯瞰景的分析指标。
五、 能看到的大小
能看到的大小和对象的规模。
1、估计角和对象的印象
2、恒常性:身高相同,视点、视距相同,知觉基本相同。
3、尺度、物的大小
六、 能看到的形
景观的形 ,大小是对象重要的属性。
环境中能看到的基本上是透视的形.
1、透视的形和能看到的形
2、比例和构图
黄金分割比例,美的法则运用于景观设计构图中.
 七、 色彩
色的三属性,表色体系,色彩和景观计划
1、色彩的三个属性
2、色立体
3、色彩和环境计划
八、肌理、视线入射角
1、肌理和观看的效果:都市空间房屋材料的表面,地面和墙面的模样和素材表面的表情等等。对象表面的材料质感。空间与材质的配置。
2、视线视线入射角和能看到的形,透视感。
视线入射角不同,看到的透视感变形不同。比如视线入射角为:α=90º,α=45º,α=16º,α=9º时观看桥梁景观的立体感的变化不同。再如:依据视线入射角的变化观看方格网地面的透视效果的不同。
九、形状、图形
1、图和底:用于分析城市街道与房屋协调的面积与比例关系.在绘画艺术中,艾舍尔的版画,对景观的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群化:复数化。
3、轮廓线
十、错觉和透视感
1、错视:对象重复存在的场合,对象周围与其他对象的相互影响,产生错觉。 图
2、透视感 : 景观如果没有透视感,将有平板的印象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