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灵渠——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开朗的番茄
2022年04月13日 11:13:30
来自于水利时事
只看楼主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地球杂志”授权转载 作者: 陈宏毅  都江堰、郑国渠 和 灵渠 ,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说都江堰造就了富庶天下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郑国渠滋润了米粮之川的关中大地,那么灵渠对沟通中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和造福沿岸人民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8月13日,灵渠入选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地球杂志”授权转载

作者: 陈宏毅 


都江堰、郑国渠 灵渠 ,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说都江堰造就了富庶天下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郑国渠滋润了米粮之川的关中大地,那么灵渠对沟通中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和造福沿岸人民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8月13日,灵渠入选 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创举,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自古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之说,郭沫若先生赞称 “与 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来形容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其中的 “五岭” ,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 五岭之南 ,称为 岭南 。自古以来,“五岭”就是横亘于中原地区与岭南各族人民之间无法逾越的地理障碍。
公元前214年 灵渠通航,到1941年湘桂铁路建成通车,期间的2155年间,灵渠一直是沟通中原与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灵渠的开凿与通航不仅大大加速了 秦始皇统一岭南 的军事进程,而且对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俯瞰灵渠全景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 湘江源头 ,流向由南向北,长江水系)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珠江水系)相连, 沟通了北方的长江水系和南方的珠江水系 加强了岭南与中原地区的经贸和文化往来。
来自中原的船只从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入湘江,溯流而上,过灵渠,下漓江和桂江,在梧州境内汇入西江,最后到达广州,可直接入海;而来自岭南各地乃至于东南亚地区的船只可通过珠江水系,进入漓江,过灵渠,上湘江,在 洞庭湖入长江 ,扬帆而下,到达江南地区,或转道京杭大运河,直上北京。

灵渠地理位置图

凿开南岭通湘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军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征讨岭南,“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开始走的是五岭分水岭之间的自然陆上通道。由于受到越人的顽强抵抗,秦军在岭南“三年不解甲弛弩”,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距离秦朝都城长安路途遥远,后勤补给十分困难。为了解决秦军后勤供应问题,秦始皇派史禄将军组织士兵在都庞岭和越城岭之间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灵渠,将湘水和漓水连接起来。公元前214年,灵渠开凿成功,秦朝大军的军需从长江航道进入湘江,再入漓江。
灵渠是 岭南与中原地区 交往的 第一条人工通道 ,为后来的南北方经济交流和文化交融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朝大军扬帆远征雕塑
兴安博物馆灵渠展示中心
灵渠通航之日并不具备今日之规模,仅能够满足军需粮草船只过往之需。 再加年日持久,河流冲积淤塞,若不加以修复维护,我们今日断难再见往日的辉煌。
秦汉以来,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均对灵渠做了修缮和功能的扩展,我们今日所见的主要景点大部分为后代所建,秦代的 史禄 构建了灵渠的雏形和基本功能。据史料记载,自汉代至民国的2000多年间,对灵渠的 维修和改建共有37次 ,最主要的维修和建设就有6次。
在灵渠之上有很多有文化内涵的桥梁,比如 马嘶桥 为汉代 伏波将军马援 所建,据说当年伏波将军路过此桥时,坐骑嘶鸣不肯过桥,遂下马来看,才发现此桥已年久失修,危在旦夕,伏波将军筹资重建新桥,并以“马嘶桥”命名;此外还有娘娘桥(唐朝)、美龄桥(民国时期)、 陶铸桥 (新中国)等。一条水街,成就了当今世人缅怀千古最好的打卡地,一个灵渠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水运文化历史的浓缩。

四位为修建灵渠做出卓越贡献的历史伟人
(从左至右依次为李渤、鱼孟威、史禄和马援,兴安博物馆灵渠展示中心)
摄影:陈宏毅

在灵渠内建有 四贤祠 (元代初建,1985年重建),是为了纪念开凿和后期修建灵渠的四位故人贤达,他们分别是灵渠开凿者秦代 史禄 、汉代伏波将军 马援 、唐代桂州刺史 李渤 鱼孟威
灵渠在史禄将军开凿通航之日并没有今日之规模和功能,而是经过了历代的修缮和改扩建,才具备了今日集灌溉、供水、泄洪和旅游之综合功能。灵渠的组成主要由 铧嘴、大小天平坝、秦堤、泄水天平、南渠、北渠、陡门等7部分 组成。
灵渠“湘漓分派”的巧妙设计
图片来源:新华社陆波岸摄、陈宏毅标注
铧嘴位于兴安县城东南3公里海洋河的分水塘拦河大坝的上游,由于前锐后钝,形如犁铧,故称“铧嘴”。 铧嘴 是与大、小天平衔接的具有 分水作用 的砌石坝。从大、小天平的衔接处向上游砌筑,锐角所指的方向与海洋河主流方向相对,把海洋河水一分为二,十分之三的水量经由南渠流入漓江,十分之七的水量经由北渠流入湘江,自古有 “三分漓水七分湘” 之说。

南渠两侧的秦堤风光
摄影:陈宏毅

大小天平坝 即为拦截海洋河的拦河坝,大天平在拦河坝的北侧,小天平在拦河坝的南侧部,大天平与小天平衔接成人字形。小天平左端设有南陡,即引水入南渠的进水口;大天平右端设有北陡,即引水入北渠的进水口。

大天平和小天平近景
摄影:陈宏毅
秦堤 是指从南陡口到兴安城区上水门街口灵渠和湘江故道之间约2公里长的堤岸,因建于秦代,故称“秦堤”。堤顶顶面在5~10米之间,是一座横截面多变的石堤。秦堤两侧均用巨型石条构筑,中间填充砾石。远观秦堤,犹如一道绵延的古城墙,颇为壮观。堤岸上广植草木。春天桃李争妍,杨柳飘扬;夏天夹竹桃怒放,一片火红;秋天丹桂盛开,飘香数里;冬日雪压枝头,腊梅竞秀。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是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
泄水天平 是指建在灵渠南北二渠上的溢洪堰,具有排泄洪水、保持渠内正常水位,确保渠道安全的作用,因此被叫作泄水天平。南渠第一处泄水天平位于南陡下游892米的秦堤上,为大条石砌成的溢流坝,坝外用片石砌成鱼鳞状溢流面,当南渠水位超过坝顶,水从坝顶溢出,泄入湘江古道。第二处泄水天平,位于南陡下游1953米的兴安县城内,第三处泄水天平位于北渠北陡下游的水泊村西。


南渠第一泄水天平
影: 陈宏毅

南渠和北渠是灵渠通航的主干道,南渠下入漓江,在玉林注入郁江,最终到达广州。南渠共有三段,全段合计长度为33.15公里。北渠下接湘江,直至注入洞庭湖,全段自北陡至海阳堤长3.5公里。
陡门 是灵渠工程中 最具有技术含量 的一项工程创举,至今的三峡大坝船闸通航的基本原理与灵渠陡门也是一个原理。陡门,或称斗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壅高水位,蓄水通航,具有船闸作用的建筑物。陡门被水利专家誉为 “世界船闸之父” 。由于南陡是在世界最古老的运河灵渠上修建的第一座陡门,因此被称为 “天下第一陡”


南陡——天下第一陡
摄影:陈宏毅

灵渠的开凿不只是沟通了一段水路,同时造就了一场俊美的风景,惠及了沿岸的人民。湘江的汹涌,漓江的秀气,分水塘的静怡,分水天平的坚稳持重,铧嘴的锋芒,渠水的清秀柔美,秦堤的郁葱,以及随处可见的陡门和桥梁,使灵渠在历朝历代都是一处风景名胜。时至今日,灵渠的航运功能逐渐消失,但仍然 灌溉着沿岸的万亩良田 ,发挥着巨大的蓄水泄洪和给漓江补水的作用,福泽数万苍生。
灵渠是中国古代水利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改变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走向, 首次完成 了人类历史上 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融合 ,更是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链接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连续更迭的古老文明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于今的灵渠两岸,依然绿色葱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安居乐业,仍然是人们去南岭深处 访古问今、放逐心灵 的休憩静养之地。
 

本文   首发于《地球》2020年第11期,有删节修订     
免费打赏
cof1640740709755
2022年04月14日 07:45:06
2楼

秦汉距今太遥远了,不知道那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回复
加倍努力
2022年04月14日 08:26:49
3楼

很好的资料,学习了兴安灵渠——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设计构思,多谢了。

回复
wjj0827
2022年04月14日 10:50:52
5楼

最牛逼的是开凿时的高程控制,到位啊到位!

回复
qidepj
2022年04月14日 14:30:24
6楼

不错哦,学习了

回复
dunxinchun
2022年04月14日 14:40:46
7楼

古代先人智慧高啊,在那个年代,能做出这等至今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值得我们水利人学习!

回复
lw010
2022年04月15日 08:54:43
9楼

古代先人智慧高啊,在那个年代,能做出这等至今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回复
芷絩
2022年04月16日 16:23:35
10楼

真棒!

回复
x让我冲申请
2022年04月18日 08:26:02
11楼

 公元前214年 灵渠通航,到1941年湘桂铁路建成通车,期间的2155年间

回复
天方一谭
2022年04月23日 10:35:52
12楼

湘江的水很多到漓江去了

回复
qq_1562123331403
2022年04月23日 11:04:19
13楼

古人智慧超前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