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一个社会的注脚,一座城市的旁白 “写当下上海百姓的生活,房子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心居》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的同名小说,以“房子”为切入点,描绘一个上海大家庭过日子的层层图景,老上海人、新上海人如何在这座城市找到自己安心的居所。
它像一个社会的注脚,一座城市的旁白
顾清俞
一经播出,讨论度很高,有赞扬也有争议,“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它像一个社会的注脚,一座城市的旁白”。
电视剧《心居》围绕顾清俞和冯晓琴两姑嫂展开,一位是上海本地的独立女性,职业光鲜,一位是嫁到顾家的外地媳妇,依附在丈夫身上,姑嫂之间的矛盾与和解,折射了这座城市的耐人寻味与包容。
01
“房子,是一个人的脸面”
在中国人心中,房子到底有多重要? 《心居》中冯晓琴的一句话,戳中了所有人心,“房子,是一个人的脸面。 ”
来自安徽,20岁便来到上海找机会,吃尽苦头的她,就一个念想:在上海“扎根”。 于是,她把婚姻、买房视为实现阶层跨越的唯一途径。
所以尽管她不喜欢自己的老公,但还是愿意嫁过来,因为老公是上海本地人,家里有一套大房子。所以她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全职在家里照顾一家老老小小,就是想得到老公一家人的认可和帮助。
尽管她们夫妻俩没有钱,但是老公的家里人有钱,所以他逼迫自己的老公找姐姐顾清俞借钱。
当然冯晓琴做梦也想不到,她老公会因为这件事引发的矛盾而发生意外去世了。她在顾家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至此,冯晓琴才真正懂得靠人不如靠己, 也明白若是人没了空要房子又有什么用呢?
最终,她靠着自己的奋斗实现了经济独立,并在跟展翔一起开办托老所的过程中爱上了这个大姑姐的忠实追求者,虽然没有当上老板娘,却终究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当上了老板,这才是最酷的事情。
02
房子,从来不仅仅是钱的事。
顾清俞这一生什么都不缺,唯独少一个与之相配的良人。
她相貌好、事业有成,那套小房子早已经装不下她想要的生活,她看中的是两千多万的大房子,最好的小区、最高档的配置,为此她宁愿假结婚来对抗限购政策下有钱人买房的困难。
可天意就是如此弄人,那个约定回上海就找她的初恋,回上海以后再也没有找过她,反而做起了假结婚这种“皮肉”生意,成了一个豁边的初恋。
那个记忆里穿白衬衫、戴黑框眼镜,优雅地弹着钢琴的干净男生如今显得疲惫又窘迫,住在窄窄的弄堂里,为谋生用尽了一切手段。
施源从小学习钢琴
顾清俞试图买下的,是一栋“不存在的房子”,因为她想买下的,是童年青梅竹马的回忆,是对完美爱情的憧憬。
假结婚的他们似乎假戏真做半真半假彼此试探着做了一段时间的真夫妻, 他们之间差的不仅仅是钱,是彼此无法体会和融入的阶级意识和隔着几十年的空白。 最后还是好聚好散了。
03
容得下生活的房子却无法保证爱的温度
虽然物质上极大的丰富,但生活就是这样,不管表面怎么光鲜,都会有别人不知道的失意,他对顾清俞就是爱而不得。
顾昕为豪宅结婚,锒铛入狱;顾士莲兄妹为房翻脸,冯茜茜为房卖身,落魄归乡。
房子是故事的开始,落脚点却是各种家庭关系。我们总是梦想着有房有家,可很多时候家和房却是分开存在的。
有人为了有房结婚,有人为了没房分手,房子带来了无法类比的安全感,可容得下生活的房子却始终无法保证爱的温度。于是3+1的户型再好,里面没有那个想要的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身栖息之处是房子,我心安处即是家,终归缺一不可。但不管赚钱还是买房,我们想要的都是好好生活。
唯愿你我,有房也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