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著名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在抖音“线上开讲”!24小时内,累计超过600万人涌入课堂跟着刘院士了解“冷门地质学”知识,不少网友调侃道:“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上院士的课。”
近日,我国著名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在抖音“线上开讲”!24小时内,累计超过600万人涌入课堂跟着刘院士了解“冷门地质学”知识,不少网友调侃道:“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上院士的课。”
刘嘉麒院士从事地质科考多年,足迹遍布七大洲五大洋。据了解,刘院士曾十进长白山,七上青藏高原,三入北极,两征南极,造访和考察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率先查明了我国火山的时空分布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让中国新生代火山活动规律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
在节目中,刘嘉麒院士分享了有关地球科学方面的重要知识、自己从事地质科学工作的历程以及人生成长故事和感悟。
“对于宇宙、地球和大自然来讲,人类是渺小的。每个人的人生时间很短,就是几十年上百年,对于整个地球的发展,确实是暂短的一瞬间。”刘嘉麒院士介绍到,地球至今有46亿年的历史,如果把它缩到一天也就是24小时的话,人类在其中的位置就是0点往前走1分零17秒。所以,人类在地球演变过程当中,就是辗转一瞬。
刘嘉麒院士今年已经80岁,笑称自己是“80后”的他,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追求,“我现在已经是‘80后’了,不过是倒数的‘80后’”。
在演讲中,刘嘉麒院士特别强调,看似“冷门”的地质学,其实与航空航天工程等“热门”学科也有着紧密联系。他甚至开玩笑地说,“他们航天人不服气,飞船上天你们学地质的来指挥,我们是不管上天,但是我们要管上去干什么。比如你往哪里落,落了以后要取什么样的样本,怎么取,这些都是我们的事。从月球带回来的样品,好多在我们这里分析呢”。刘嘉麒院士还介绍到,采集自月球的1700多份月球土壤标本,总重量不超过2公斤,“但每一份标本都比黄金还要珍贵。”
“一次精彩要比数次平庸要好”,
在刘嘉麒院士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循规蹈矩,要勇于创新,创新是科学的本质是想方设法地做新东西,做比别人强的东西,这是科学本身的规律和要求。
靠8个小时上班搞科学是不行的,从事科学的人必须潜心敬业,孜孜以求,应该把工作当责任,把专业作为事业,对研究对象到了痴迷的程度才能做出非凡的成绩。
所以科学家必须得有这种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此外,科学家的精神有很多特点:求真务实、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在刘嘉麒院士看来,更重要的是爱国,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
。而只有具备科学精神才能承担科学工作。
我们国家这些年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而自豪,也要为这个国家做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贡献。
在很多人眼中,地质研究是一个“冷门”专业,不过在刘嘉麒院士看来,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是相对且动态变化的,某些时候是热门的专业,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变成冷门了,冷门专业也可能变热,不管选择什么专业,关键是要明白学完以后有什么用、怎么用。
地学是非常重要的、既理论又应用的科学,比如登月、登火星,就少不了搞地质的人,从月球拿来的样品需要分析,火星车应该落在哪儿、到哪儿去取样、怎么取,都需要地质学家来指导。
“总的来说,地球科学是养活人类的科学,没有这种科学、没有这项工作,人类甚至是难以生存的,因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都跟地球科学密切相关,都需要去研究、去探索,然后去推进社会发展”,刘嘉麒院士表示,“知道了这门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就觉得我们能做这件事还是自豪的,所以也应该努力把这件事做好。”
刘嘉麒院士介绍,我们国家地质资源丰富,地质现象也特别多,所以能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非常宝贵的资源。搞地质、搞自然科学一定要多跟大自然打交道,好多资料和样品是从现场得到的,而且有些现场资料是拿不到实验室的,只能亲自去看,有了第一手的资料、样品,才能够做出来一些原创的工作。
“像我们搞地球科学的,要以天地为己任,山川作课堂,揭宇宙之奥秘,探地球之宝藏。必须进行广泛的地质考察和科学探险,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敢于实践。” 刘嘉麒院士说。
除了专业知识的分享,刘嘉麒院士还谈了一些人生感悟,
他表示,人生会遇到很多抉择,应该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面对抉择时,要理性、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周围环境,不要为一时的安逸、富有、权势所诱惑,也不要为自己缺乏社会资源而气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尽可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怕没机会,就怕没准备,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准备却要常备不懈。有了充分准备,终会赢得机遇。
未来属于青年人,青年时代是人生最宝贵、最应有作为的年华;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要肩负起国家兴旺的责任;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担当,早日成为国家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