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技巧,不是谁都会运用!
孔雀东南飞机
2021年11月16日 16:46:59
来自于生态园林
只看楼主

杜丽娘说: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中国园林是一件艺术品, 建筑、山水、花木巧妙组合, “虽为人作,宛自天开” 一山一石,耐入寻味。 苏州是古典园林最好的代表, 四季景色各异,流连忘返。

杜丽娘说: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中国园林是一件艺术品,

建筑、山水、花木巧妙组合,

“虽为人作,宛自天开”

一山一石,耐入寻味。

苏州是古典园林最好的代表,

四季景色各异,流连忘返。



精致需要设计来凑,

自然便是最美的风景。


中国古典园林在反应自然,追求野趣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脱离自然,走向雅致,入微入神,表现为掇山理水、点缀山河、思于其间。


▼拙政园

   

▼瞻园

 

▼寄畅园

   

▼豫园

   

▼留园

 

▼狮子林

 


中国园林发展历程

创造自然以写 胸中块磊,抒发灵性 ,表现为解体重组,安排自然,人工和自然一体化。

辋川图 王维 传为唐代他人摹本

园林以自然为情感载体,顺应自然以寻求寄托和乐趣,其外部特征是交融、移情,尊重和发掘自然美; 八达春游图轴 后梁 赵喦

以自然为探索对象,师法自然、摹写情景,但是仍然没有跳脱自然,手法上强化自然美、组织序列、行于其间。

  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 王希孟

描绘的全景式的北宋山水画变成了三维的、可居可游的皇家园林全园按照宋徽宗构想的山水景色图绘,作为其布置指导,符合山水画理。园林的形制突破了秦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传统规范,进行了以山水为主题的创作。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太湖石的大量使用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美石与叠山的兴趣与机会,远离自然的路线,使得园林开始呈现出强烈的人文气息


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中国园林尚文,人工之中见自然。中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便参与造园。中国古典园林受到“儒、道”思想影响。元明清,私家园林达到了极盛时期,“文、雅”成为评价园林的最高标准。

意境一:置身云海

太湖石象征的是浓云,波浪形的云墙象征远方的云浪,二者结合,营造身处云海仙境,云浪涌动的意境。


意境二:乘着波浪

月到风来亭是网师园最浪漫的一处——风吹浪起,亭子被浪温柔的托起,这是来自大自然的浪漫。


意境三:风吹水皱

风吹水皱,吹动的不止是水,还有桥。

意境四:冰上屹立


中国园林之父:没有他,江南美景会毁掉一半

先看几个陈从周参与保护修缮的古园林、古迹。

龙华塔-上海

1954年,主持修缮上海龙华塔,复原宋代面貌

豫园-上海

1986年起,主持豫园东部修复工程

扬州的片石山房-江苏

1961年在扬州,发现并考证明末清初僧人画家石涛, 唯一存世的假山叠石作品“片石山房”


虎丘-江苏苏州

1954年到虎丘勘察,成为太平天国后第一登塔人

广教寺双塔-安徽宣城敬亭山

1974年,勘察并给广教寺双塔提出修缮意见

楠园-云南昆明安宁

1991年,筹划设计的楠园竣工落成

水绘园-江苏如皋

1994年,设计重建的如皋水绘园落成

虽然在园林、建筑界成就显赫,但陈从周之所以能被称为一代名士,远不止于此,这还要从他的“杂学”说起。


如何打造一处优雅的新东方园林?


以现代眼光重构传统 东方文化魅力   ,在新东方园林里,展开了一系列对   山石、水、花木、厅堂   四要素的创新实验,对东方园林文化进行全新演绎,   将文化和故事赋予空间的力量   ,为当代新东方园林营造提供更多理性的思考和文化的土壤。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东方园林, 凡有园,必有山石

掇山叠石 ,意在模仿微缩自然,表达人与自然的同一,融创在延续 “咫尺万里” 写意手法的同时,用以画入园的手法和材料、工艺的创新碰撞,堆叠 “千山竞秀” “第二自然”


 
搜尽奇峰打草稿    


古人掇山,讲究 多方景胜,咫尺山林 ,核心在于自然山水概括和提炼。在融创·九棠府,融创延继这一法则, “搜尽奇峰打草稿” ,把 山之结构、块面、线条、节理精心提炼 ,收纳于庭院方寸间,营造出 “山前流水化平陆,溪上群山叠寒玉” 的情怀寄意。


 
壁画版《烟江叠嶂图》    

安静风雅的归家体验,空间的转换形成移步易景之趣。 布局疏密自然,景墙、竹林、汀步等 元素的铺排,烘托出文人诗意的生活情怀。

除了古代园林常见的园山、厅山、楼山、池山形制,融创新东方园林里,进一步丰富了山的形态:融创九樾府在景墙中 以栅格的形式、金属的质感,打磨出群山环抱、犬牙交错的磅礴山势 ,上方倒悬的山如云如崩,如欣赏董其昌 《烟江叠障图》 ,令人心生 高山仰望 之感。



 
材料与意境的碰撞    


重庆国宾壹号院屏风前四座假山石雕塑, 灵感就源于大英博物馆艺术家展望的作品《假山石59号》 ,在萃取 现代工业文明意旨 的同时,与太湖石的天然沟壑融合,可领略 “瘦、漏、皱、透” 的古典意蕴,碰撞出 古典与现代、矛盾与创新 的哲思。


中国园林运用

绿地徐咒语墅    



                绿屏寻幽、抱石归心、

            风松石流、松风宛转




借鉴日本轻井泽度假酒店自然野趣的休闲理念,水边结合自然的景石摆放,呈现奢贵的当代“园林间”生活。



山水间·遇湖  望山  栖居

 造园记

古代江南园林布局——拙政园


设计师从 古典园林院落礼制中提取精髓 ,结合仕官府邸与江南园林打造四方围合、八方稳固、礼仪秩序、天人合一的新徐州人文住宅景观。


                                                                                               山居生活


张家界-中建凤栖台    


 

源起


 


70 年代末,于机缘巧合之下,著名画家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步入大庸景的林场张家界,其大山深处美丽壮观的景色令他震撼,离开后,先生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感慨颇多,便记下短文《养在深闺人未识》,将张家界喻为“失落在深山的明珠“ 文章发表后,如平地一声雷,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众多艺术家慕名而来,纷纷赞赏,张家界逐渐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图片来自于网络



 

致敬


 


中建凤栖台的景观设计概念正是来源于这段良缘,借吴冠中先生之笔,重现张家界仙境的发现之旅


张家界的美不止青山绿水,也不仅是那一抹让人远离灰色世界的舒缓之息,用先生的话说,张家界所拥有的,是“形式结构之美” 云、水、峰,层叠而不断变化,我们向先生致敬、向自然致敬,用一掊后生手中的水土,去勾画张家界的大美之境



水、云、峰,是时空之笔挥洒的泼墨,汇聚流淌、凝聚升腾


设计师手稿



 

重塑


 


四进空间在流动的水墨中逐渐成型


挥毫云峰,宾客皆惊喜相至


从入口登门望府,屏影藏幽,凤栖台案名缀于玉台之上,引人走入这段妙意的旅程



跨过府门,由草、灌、乔多层次营造形成迎宾序列,云雾刻纹景墙端坐在前,寓意这段旅程的开端



一段惬意的入场走道,是远处逐渐清晰的“山影”,飘逸的云雾沿着景墙延绵开来,若隐若现的山峰落影在水中,拉开张家界仙境的序幕


转身迎面简洁大理石景墙留白,正中一方刻有“凤栖台”,寓意画章印在画卷之上,书写了“一抿空灵、一丝惬意、一帘清幽、一厢抒情”



琢墨清池,见挥墨作画之势。


转息间便遁入了后场的雅致幽静之境,眼前一片平静的水面送来清爽的空气,白色花岗石铺就的步道游走在水中,呼应着远山。一时间水波相叠,翠竹、蓝天、飞鸟尽映其间,远离尘世的喧嚣




视线前方,飞瀑流泉从景墙喷涌而出,浑圆的雕塑错落散于水中,其挥洒之势如冠中先生手中的画笔,墨滴四溅,晕染成一幅幅绝美的张家界图画,再次呼应设计主题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可以欣赏的景,是你参不透的文化。


免费打赏
放水发电
2021年11月17日 07:05:44
2楼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参考资料, 但是表述的还是过于简单,未提供相应参数及技术要求等, 建议上传一些附件技术资料(如CAD外形尺寸图和对应的型号规格及技术参数等,以方便设计人员选用),? 不过这里还是要谢谢楼主能发布和分享出来给大家学习和参考使用!

回复
和平卫士
2021年11月17日 16:20:09
3楼

领略 “瘦、漏、皱、透” 的古典意蕴,碰撞出 古典与现代、矛盾与创新 的哲思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