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聊污泥沉降比。 作为最常用的污水处理方式,活性污泥法自然不用再和大家多介绍。而在活性污泥法的应用过程中, 其处理效果会受到污泥回流比、曝气时间、污泥负荷、 污泥沉降比、MLSS 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需要基于污泥沉降比作为指标来监控处理情况。 污泥沉降比, 即在1000mL(也有显示为100mL)的曝气池混合液中,经过静置、沉淀之后,污泥和混合液之间的体积比。
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聊污泥沉降比。
作为最常用的污水处理方式,活性污泥法自然不用再和大家多介绍。而在活性污泥法的应用过程中, 其处理效果会受到污泥回流比、曝气时间、污泥负荷、 污泥沉降比、MLSS 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需要基于污泥沉降比作为指标来监控处理情况。
污泥沉降比, 即在1000mL(也有显示为100mL)的曝气池混合液中,经过静置、沉淀之后,污泥和混合液之间的体积比。 污泥沉降比能够表现出活性污 泥沉降速度、颜色、泥量比例等,根据各项数据,可以精确得到污泥指数,以此来判断出污泥的具体性状,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污泥的运行、处理状态。
如果“有机负荷” 、“生化池进水量” 、“剩余污泥排放量”等数据稳定,沉降比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温度”、“进水水质”、“pH值” 等条件发生变化,那么会导致沉降比降低,这时,就需要根据沉降比指标的变化来进行调整。
1
污泥沉降比的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对污泥沉降比指标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沉降比、污泥浓度之间存在对应性,其中最突出的指标就是SVI值。
SVI值与季节也有一定的关联,在换季时,SVI值一般会发生变化。 在每年的4月、5月、6月、7月,沉降比偏低,1月、3月、9月、11月,沉降比呈现高值。当然,每年温度不同,加上各类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污泥沉降比的变化情况也会出现不同,大体趋势是相似的。
外部环境
污水中的微生物也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 负荷变化、曝气不足或者曝气过量、中毒等,这均会导致SVI值增大,水中悬浮物浓度也会上升。 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长期的,如果发现上述问题,可以调节污泥沉降比,确定好排放量,控制好 MLSS 值的变化。
在活性污泥沉降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污泥颜色、沉降比大小变化、静置后上浮情况,了解供氧、曝气状态。 另外,根据沉降比分析剩余污泥的排放情况,控制浓度,确保出水质量。
污泥回流量
曝气池正常运行时,不断地进水和出水,活性污泥随着出水而沉降在沉淀池里, 如不及时回流或回流量小,曝气池中的污泥沉降比将逐渐降低, 影响污泥对有害物质的吸附和氧化;
另外,污泥抗冲击能力的降低,万一发生事故,将重新培养驯化污 泥。 污泥回流量大,曝气池中的污泥沉降比过高,会使污泥耗氧快而造成缺氧现象。 因此,污泥回流量的大小对污泥沉降比有着直接的影响。
2
通过沉降比变化判断运行状态
在污水处理厂中,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元素非常多,在没有其他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可以以沉降比作为主要参考指数,相较于其他因素, 沉降比用时短、操作简单,掌握沉降比的变化,可以了解污泥絮凝、沉淀过程的变化,判断运行状态。
在污水处理中发现, 沉降比变化对DO影响非常大。 在沉降比较小的情况下,DO会增大,反之,DO减小,这是由于氧化有机物、微生物吸附耗氧量发生变化。 在沉降比较小的情况下,微生物数量少,对溶解氧的消耗量自然不多,剩余溶解氧就会增多; 在沉降比较大的情况下,微生物数量多, 溶解氧消耗量增大, DO就会减少。
污泥沉降30min后呈层状上浮,说明活性污泥氧化能力较强, 氨氮发生硝化反应并还原为氮气,附着污泥上浮,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或降低曝气来解决。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30min沉降比指标的变化来调整处理工艺, 从沉降比性质来看,活性污泥会出现“正常”、“过生”、“老化”、“腐化” 等几种状态。
正常污泥 颜色为褐黄色,有土腥味,在处理时,前5分钟沉降比可以达到50%以上,不会出现颗粒,上层清液透明,分离清晰,有少许钟虫、线虫、轮虫等生物; 过生活性污泥 中的深层清洁不再透明,变得浑浊,需要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 老化污泥中, 有很多悬浮污泥颗粒,微生物主要为后生动物; 在腐化污泥中 , 颜色发黑,污泥浓度升高,需要增加溶解氧。
根据沉降比数据,能判断出设备的运行情况, 如果沉降比大幅下降,可能是由于二沉池刮泥机运行故障、二沉池排泥堰门堵塞、潜水搅拌器停止运行、外回流泵故障、生物池二沉池放空管未关闭, 上述故障的存在都会致使沉降比下降。
沉降比与污泥指数、污泥浓度 也有密切关系:
如果 污泥指数介于80~120 之间,沉淀性能好,污泥性状呈絮状、褐色;
污泥指数<80时 ,颜色发黑,污泥细小,活性大受影响;
污泥指数>120时 ,污泥沉淀性能降低,过于松散。
在操作时, 还可以根据污泥放置沉淀后的效果来判断, 如果在静置3~4h后,颜色呈褐色,不上浮,说明供氧充足,状态良好;如果在静置1~2h 后,污泥呈黑色,上浮,说明供氧不足。
污泥沉降比不同,污水处理效果也大相径庭:
如果 沉降比介于5%~50% 之间, 污水处理效果最好;
如果 沉降比超过50% ,那么污水处理效果会呈线性降低;
在 沉降比不足10% 时,污泥发育不良,甚至不达标;
在沉降比 介于10%~50% 时,污泥成熟,污泥负荷进入沉降阶段,沉淀效果较好;为了节约能源,降低曝气池鼓风量, 污泥沉降比一般介于15%~30%间即可。
除此之外, 污泥沉降比在确保曝气池稳定性、预防污泥膨胀上,也有重要意义。 如果污泥浓度较低,丝状菌繁殖力将会大大提升,这会影响泥水的分离能力,在具体实践环节中,需要基于季节特点、沉降比数据、微生物镜检情况避免污泥膨胀问题的发生。 总之,在运行过程中,水质的波动较大,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的效果,需要根据水质变化来把控运行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