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即人——记成都地瓜社区初建成
zgbhkfxo
zgbhkfxo Lv.2
2021年06月30日 09:46:49
只看楼主

What is a City, But the People 城市即人 地瓜的核心,绝不只是运营空间,更是通过艺术设计和社会创新的方式“运营”和重构社区里人与人的关系,从而达成人性化的社区治理。城市即人,盘活闲置资产绝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我们首先是要帮助团队成员成为阳光、有目标的人,然后再一起去激活身边一个个有着真实情感的人。人活了,资产才能活,才能真正形成幸福的城市。



What is a City, But the People

城市即人


地瓜的核心,绝不只是运营空间,更是通过艺术设计和社会创新的方式“运营”和重构社区里人与人的关系,从而达成人性化的社区治理。城市即人,盘活闲置资产绝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我们首先是要帮助团队成员成为阳光、有目标的人,然后再一起去激活身边一个个有着真实情感的人。人活了,资产才能活,才能真正形成幸福的城市。
子书


成都曹家巷地瓜社区入口




hi 大家新年好!感谢你还在关注我这个小号,虽然已经有三个月没更新了。今年我一个人在成都过年,利用这段独立思考的时间,写下了这篇长文,记录这两年在成都建设地瓜的主要经历和思考,并分享我的工作方法。也算是提醒自己在新一年的行动中不忘初心。 (全文9256字,仔细阅读可能需要15分钟)



消失并不是我懒...(jiu shi lan!)




只是长久以来,我更想专注地沉下去。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持续地去了解社会系统的运作。虽然我知道: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是在做局部的观察,更谈不上获得所谓的“真实”。我开始不满足于停留在社会学或人类学的观察体悟,试图在设计实践中去感悟政治经济学的现实运作,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努力探索“人、城市权利、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四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公共空间中“组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公共资源的新方式”。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让我走出传统设计师的舒适区。恰巧,成都给了我这样的机会。两年前,我便和这座耿直的城市开始了最亲密的接触。如今,瓜瓜落地,地瓜终于从地下走向了地上,有幸能为这座城市做一些具体的改变。



刚完成室内装修时的地瓜

在展开故事之前,我想分享一个今年最大的体会:


“如果你都不能让你的小伙伴在团队内部实现自己的价值,你怎么可能让她去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我在这里首先要特别感谢一下 YOU成都,感谢你们将成都地瓜团队评为“年度十大人物”,给予了地瓜团队宝贵的力量。



望着曹家巷,

其实,

这里的每个人,

才是日常真正的人物!




【回到两年前】



2018年7月17日,正在四川平武县关坝村研究生态脱贫的我,恰好遇见了曾在北京打拼,居住在北京外国语学院附近地下室的返乡(中)青年李芯锐,在了解了我在北京做的地瓜社区之后, (点击视频  为真实的社会而设计 | 周子书 一席第758位讲者  了解地瓜社区的起源)



李芯锐问我: “你能不能在成都也做一个地瓜社区,将这个地瓜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中转站?”






这个提议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我在村里通过朋友给届时正在成都市民政局工作的江维老师写了封信,表达了地瓜希望落地成都的愿望。没想到的是,这位素未谋面的朋友竟早已知道地瓜,并热情的为地瓜来成都落地牵线搭桥。




【机缘与信任】



2018年9月21日,一支由成都市金牛区组织部、社治委、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等组成的开放且真诚的团队专程来北京找我,有朋自远方来,我请他们在中央美院的食堂吃了顿便饭,其实那时候我连什么是组织部都不太知道,无知者无畏,席间我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的分享了地瓜这些年在社区的创意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感悟、困难和自我批判。也许是我坦诚和耿直的白羊性格和金牛区太和(BTW, 我的上升星座是务实的金牛),双方当即确定地瓜落地成都市金牛区。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之后我与金牛区及驷马桥街道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真的是信任和担当,至今亦是如此。



2019年2月23日,在考察了金牛区好几个地方以后,我最终确定了曹家巷。其实后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选曹家巷,我想大致有四个原因:



  1. 首先,人的精力有限,我喜欢挑一个最需要我的地方扎根下去。了解当地发展中矛盾生长的“社会过程”,学会并享受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去理解当地人对于“时间”的观念,例如“喝茶”这件事。不会说成都话没关系,我可以用设计和艺术的语言或直接的行动去对话、启发和激励。 这种被创造出来的艺术场景应该是可以被不同文化的人们体面接受的,不是那种压迫式的征服,也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式打卡;


  2. 成都人都说北门衰败,乱,穷人多。越是这样,我越喜欢,我就喜欢干雪中送炭的事。再说了, “乱”也是另一种包容,才可能容纳“不同”(异质),有“不同”才能促成创新的多元组合。 去了一趟城南,和别的大城市也没多大区别,这就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3. 曹家巷人口老龄化,外来人口不少,还有吸毒人员。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当年在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读书时,周边的Kings Cross area(国王十字地区),情况和曹家巷差不多,当地政府是如何引入艺术(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科技(谷歌英国总部)和文学(哈利波特的9?站台 ),从而在十年间改变了区域的城市品牌。而驷马桥街道徐书记在大雨滂沱下提出的一句 “如何通过创意改变地区的人口结构” ,深深的打动了我;


  4. 当年曹家巷棚户区拆迁工作是当地居民自发成立“自改委”组织的拆迁,为此中央电视台还拍过七集纪录片,这让 我对这片区域的人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行!就曹家巷了!



【曹家巷前史】



曹家巷位于成都北门,曾是中心城区最大的危旧房棚户区,2012年以前,在这片总面积约198亩的土地上,约14000多居民,居住在65幢危旧红砖房中、并共用7个旱厕。大部分是建筑行业的国有或省属企业的公房。曹家巷作为当年的“北改第一改”,其拆迁改造对成都的整个北改都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提到曹家巷,几乎所有老成都人都知道。上世纪50、60年代,当时作为中高收入的建筑产业工人及其家人能住在这样的红砖楼房里还是非常惹人羡慕的。但在时代变迁、产业结构转型的50年后,曹家巷逐渐破败,繁荣现象不复存在。





一个单元住着40来户人家





楼下刮胡子,光线更敞亮





爬上破败危险的楼梯来到公共走廊





这儿可能就是几家人的“共享客厅”了





三、四个家庭共用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厨房,洗菜、洗澡仅靠一个小小的水池





经过共享厨房,才能进到各自的家里,

一家人通常只能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单间里。






几栋楼几百户人家共用一座旱厕所





有着“成都最牛苍蝇馆子”之称的明婷饭店当年也在自治改造的范围中






2012年12月18日,成都市一环内最大的危旧房片区——曹家巷一、二街坊危旧房(棚户区)片区自治改造附条件协议搬迁动员大会顺利召开,这对曹家巷的居民来说是个大日子,参加动迁大会的有4000多曹家巷的老街坊。






一场涉及广大北城居民的拆迁改造就此拉开序幕。






老邻居们纷纷合影话别





还有人把记忆画了下来





揭开的屋顶下

是充满了对过往生活的无尽想象。





一群新生代建筑工人,

在这里

为老一代建筑人

编织着新的家园。





2018年,曹家巷一、二街坊棚户区自治改造项目

原地返迁住户结算、交房工作正式启动。





下面这条路叫马鞍南街,

街的左手边是安置回迁居民的曹家巷广场,

右手边是外来住户的商品房恒大雅苑。





而路的尽头则是工人村,

还遗留着部分当年曹家巷的风貌。





回迁户、外来者、原住民

正在共同构建成一个曹家巷新集体。




【地方与契机】



2019年,按照约定,原恒大曹家巷广场售楼处一层和五层共约3000平米将正式移交给曹家巷社区使用。地瓜受邀为曹家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做整体设计,并建立成都第一个地瓜社区。


曹家巷地瓜位于一环内府青路与马鞍东路的交叉路口,门口就是红星桥地铁站C出口,交通十分便利,两栋尖屋顶型的房子十分显眼。虽然目前由于地铁施工,整个建筑沿街的一面暂时被围挡了起来,但我觉得此刻的地瓜就好似一座城市中的孤岛,闹中取静,坐在围挡里,感受到的是老成都的时间节奏。





中国依靠生产性消费来带动经济,随着城市更新和城镇化的进程,传统的能被人熟知和记忆的空间被摧毁,大量空间被重建为新的形式,例如新社区空间、地下室等。(下图为改造前的曹家巷售楼中心)





人类学家马克·奥热(Marc Auge)将这些新空间定义为 “非地方”(Non-Place)。非地方,是乌托邦的反义词:它是客观存在的空间,但它不作为任何有机社会的庇护。且这些在都市里形成的越来越多的新空间,它们总是在形成、变革、出发、不断变化的片段中演进。(下图左为售楼处,图右为闲置下的原售楼部)






在我看来,社会设计在当代中国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对大量“非地方”的转化,使之成为新的“地方”。正如马克·奥热所指:一个“地方”(Place)必须包含三个基本特征:具有认同感(identical),能产生人与人的关系(relational)和历史性(historical)。这正是我们今天中国社会在发展中所迫切需要的。








【展开设计行动】



Step 01

 问问当地人 


一旦明确了具体行动的“地方”,我们就要开始分析当地的“社会过程”,对实在的人的一些实在的行为进行观察。 如社会学家项飙老师所建议的那样: 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去理解世界,并从非常具体的生存状态出发去讲事情。


2019年4月,我带着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十几个大一同学们来到了成都,并联合四川师范大学与四川大学的志愿者,展开了联合课程《NEXT 1968——城市权利的调研与社会空间的实践》。


从1853年奥斯曼(Haussmann)负责的巴黎市政工程建设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通过城市化的方式解决资本过剩和失业问题,建立起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从1942年罗伯特·莫西( Robert Moses)在纽约通过(债务融资建设的)高速公路系统和基础设施改造到1968年的城市运动——通过郊区化,对城市和整个都市区域的重新建设来吸收剩余产品,进而解决剩余资本的吸收问题;正如恩格斯1872年预言,且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正在发生的——通过城市政府的财政管理、土地市场、房地产投机以及在“最高产出和最好使用”的旗号下,按照能产生最高经济回报率的方式对土地进行分类。我们由此引出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和思考——NEXT1968,下一次的城市运动会以何种形式发生?我们该如何面对可能的城市危机,设计师又该如何介入?课程以成都曹家巷为研究对象,通过场景分析、居民调研,以及精读研讨会,帮助同学们对城市权利和共享空间建立初步的理解。



如何进行
基于居民满意度的
城市策略实施?



鼓励居民分享想法和思路,解决居民的不信任感和事不关己的消极感。 设计一个可以服务多元受众的定位叙事,让社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但满足所有居民的需求是不切实际的。居民对他们生活、工作、娱乐的地方的态度和依恋程度,可以通过他们的建议或抱怨来影响游客和访问者的感知。




在老茶馆开精读研讨会《叛逆的城市》





在曹家巷进行了“问问当地人”的活动




把访谈到的内容画成4.5米×4.5米的人文地图



用从售楼处捡来的垃圾搭建未来的社区共享空间,体验空间尺度




Step 02

 理解成都包容的拼贴美学 



在展开具体的设计之前,其实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 对于成都北门的社区公共空间,到底应该是追求完美的极致美学?还是体现多元的拼贴美学?


曹家巷是成都著名的美食一条街。过去两年里,由于喜欢吃,我经常光顾各种苍蝇馆子,和不同阶层的人搭讪聊天,试图去感受他们与人的沟通方式,并且观察他们的“舒适”状态。慢慢的,我终于理解到:



成都之所以是包容的城市,是幸福感最强的城市,其关键点,就是能接纳各种不同的文化,特别是不同层次的文化。在这里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每个人都很平等,你越是有个性,做你自己,别人就越尊重你,人们对待事情也都很随意,很真实。且注重自己生活态度的同时,也能接纳别人的方式。各有各的小确幸。所以这座城市才具备了丰富的异质性,才有可能蕴藏起各种阶层所喜闻乐见的食物,并随着时间的流逝,留存下大众喜欢且消费的起的美食与生活态度。


当然,随之而来,这种随性的工作方式也体现在地瓜空间的施工过程中了,凌乱的吊顶管线,不匀开裂的水磨石,临时的隔栅封顶,四处拼凑的过门石.....


坦白讲,一开始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就在痛苦的某一个夜晚,我在春熙路遛弯儿,无意间发现一个衣衫得体的流浪汉老爷爷,正借着橱窗里的光,在一个本子上打网格,我都惊了,难道他也是平面设计师?我二话不说,一屁股坐了下去,和他聊了起来。老爷子笑而不语,拿出了几本他制作的“手工书”——这些都是他用捡来的纸板“装订”起来,写着平时在成都街头流浪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还用捡来的各种包装贴纸,拼贴成画面,好看极了!完全记录了一个超现实的成都市井!(左右滑动以下画面,查看更多内容细节)



滑动查看更多 





临走,老爷爷还送了我一本他的手工书,以作留念。





那晚以后,我突然释然了,我对空间施工中目前的种种不满意渐渐消失了。



我开始明白:所有的“不完美”都是一种“异质拼贴”,它有一点儿法证建筑(Forensic Architecture)的影子,每一处的“拼贴”都客观记录了该空间在此刻“社会过程”中的生产。我不需要将他们掩饰,这反而是一次绝佳的记录历史变迁的机会。我应该通过进一步的软装设计,去化解或诠释这些“不完美”。



事后证明,正是由于那些随性的不完美,社区老百姓反而没有了压力,敢进来了,我做了几次小访谈,无论老年、青年还是小朋友,大家都感觉很舒适和放松,有逼格,但没有极致美学的压迫感。



有时候,社区空间就应该是一个呈现矛盾、梳理矛盾、化解矛盾的地方:矛盾不应该被掩饰,而是需要被呈现和梳理,进而才能被化解。





Step 03

 异质拼贴、将错就错、空间自组体 



整个空间设计,三个关键词: 异质拼贴、将错就错、空间自组体



红砖+不锈钢+木。红砖代表老曹家巷的建筑记忆,每一片红砖都是一页日记本,记录的是每一个老曹家巷人的集体回忆,更是“创造当下历史”的新曹家巷人的生活日常。不锈钢代表了现代人快速的生活,在模糊的反射中看不清自己,这也将更加凸显红砖上实实在在的情感记忆。木代表了自然和日常,因为经得起日常的,才是最有力量的。






入口处老茶馆和社区小酒吧的并置





因为在那个物资和能源匮乏的年代,成都的社区活动中心就是茶馆,社区里的三流九等,包括社区书记,一般都在茶馆里摆龙门阵(聊天),以及解决邻里纠纷。





再者,老曹家巷红砖房,首先要穿越的就是一个公用厨房,然后才能进入到各家的小单间。所以我就在地瓜的入口处设计了一个“共享厨房+茶馆”。


我邀请了三年前认识的老朋友,也是曹家巷原住民——原二医院附近的“成都小时候的糖油果子”的颜二哥重新出山,入驻地瓜,而且就放在地瓜的入口处。 一来,二哥可以在这里摆个茶铺,帮着招呼一下曹家巷的老居民;二来,我不想“成都小时候的味道”就此消失,糖油果子是多少老成都的回忆。




两年前,二医院的糖油果子被拆迁,被迫关门了


我三年前和支付宝一起帮二哥改造的二医院附近的糖油果子店面



现在可以继续来地瓜,象这位90岁的老奶奶一样吃糖油果子喽


来地瓜坝子“挑三花”(喝茶)




共享厨房——糖油果子私房菜




下班回家来地瓜吃饭






为了削弱临时封顶的格栅效果,我们特意在玻璃上贴了手绘的黑色线条插画,且笔触的粗细和格栅一致。








社区空间的美学结构的形成,应充分的将居民个体的自由发挥与社区的组织结构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书架不是简单用来放书的,而是被设计成一组组不同的兴趣小组,是呈现不同的社区自组织的美学结构。每组书架由一个电视机、一块黑板、一块软木板、以及若干书架构成。





以前曹家巷都是下面这种尖屋顶,我们在地瓜的一面墙上也设计了很多小房子,金属的代表商品房,木头的代表回迁户,并在每个小房子上标注上楼号,然后在地瓜组织了乐高工作坊,鼓励每个家庭把自己的玩具人物形象放在每一个自己居住的“楼”里,立刻就显现了曹家巷微缩的“小景观”。






地瓜空间里自从有了这个小舞台,各种社区小团体都纷纷涌现。







从空间组织到空间自组体:空间自组体能使受他们影响的人以未知的甚至在以往不可行的方式参与到他们所处的空间变革中,重组社会空间,从而激发社区空间的潜力。



下图这位曹家巷妈妈告诉我,她儿子小学六年级,压力很大,不愿意做作业,但无意间来过地瓜以后,现在每天都想来地瓜写作业。





而成都知名的麓湖社区居民们在一周内两次来地瓜交流,我无意间得知一位居民曾大姐由于上次来地瓜后,才决定竞选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居民理事,并竞选成功。





有天晚上八点半,一位小姐姐跑来地瓜,我搭讪问她做什么的,她说是老师。“你教什么的?”“我也是”,她说是不是科研任务好重?!她指了一下包包:“我就是来写论文的!”.....我说:“你慢慢写.....,我们等你。”


她就坐进了下面的卡座了,那一晚,直到很晚。





无论在北京还是成都,地瓜从来都是小伙伴们玩耍的秘密基地。 能有幸成为孩子们童年记忆的地方,真好!





美学还有助于提升基层服务体验,以及基层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自豪感。





小朋友集体做作业的桌子








Step 04

 角落城市——叙事空间的人文关怀 



人是空间的主体。一方面,空间要满足人们眼下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则应该通过娓娓道来的空间叙事引发每个人产生对社会关怀的思考。


2020年的暑假,我和央美的石韵媛老师共同在成都举办了“角落城市”的工作坊,有80个成都周边的青年报名,最终我们遴选了近一半人参加。从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到社会设计的“角落城市”,我们一起探索学习如何用艺术治疗的方式建立人与社群的新联系,深入参与到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以修复城市角落的生活。



大家在未建成的地瓜工地上讨论




《远眺的男孩》



缘于曹家巷一户外来务工家庭,妈妈对于自己平时不能带给孩子更多陪伴的时间而感到内疚,艺术家马奕奕在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后,用一个下午带着孩子们一起摄影,他们热情地带她去往平时玩耍的秘密基地——一个屋顶平台。期间,她用相机捕捉到这张照片的瞬间:眺望曹家巷未来的孩子。





《消失的地图》


下面这件作品是一位曹家巷嬢嬢边回忆述说,边记忆默画出来的老曹家巷地图。艺术家谌雪洋回忆起她当时采访这位嬢嬢时的感受:“这一幅简单的地图融汇了表婆婆在曹家巷的童年与青春时光,每在地图上走一步,就会出现一个记忆,有街坊、杂货铺、粮店、姐妹,每超前走一步,后面的房屋、道路、人就消失了。”





《公厕007》


学英语的Jue很关注成都公厕保洁员的生活,我们将她的作品展出在地瓜的公共厕所的走廊里。



高中生可可与小阮给曹家巷做的拼贴海报



老窗里的记忆



捡了个破柜子,贴了张曹家巷孩子玩耍的老照片,躲猫猫的时光机



孩子们的涂鸦墙



“业”字还没写完,就被妈妈叫走了...这以后每天的日子怎么过?





Step 05

 产消者计划 



齐格蒙特·鲍曼指出:美可以支撑,却永远不会直接提供希望。所以地瓜的目标,绝不是只创造美,更是要努力赋能每一个人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地瓜长期的经验看来,空间只有提供给当地人,激励其参与空间的生产、消费和分配,才能产生当地人对空间的归属。而不是单纯被资本裹挟,当然,也允许资本的局部参与。

地瓜的工作,就是要鼓励当地居民用自己的技能来利用社区的空间,为邻里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服务,将未被充份使用的闲置空间按照时间轴和社群改造为社区里“邻里社交和教育的优选场景”,打造社交协作共享的“社区小经济”,构建社区里新型的产消文化空间,即:居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我认为:“社区小经济”应区别于传统的社区商业,其目标是以商业的逻辑来重构社区的社会关系,因此,其场景设计及品牌必须以连接人为核心。




空间自组体的核心在于鼓励每个人同其他人分享知识的愿望,这需要通过承认非专业人士的贡献,并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播知识。



产消者:张伟 & 张鹏


这兄弟俩,都是曹家巷原住民,哥哥喜欢读书,弟弟喜欢拍纪录片。家里满屋子的书,他们在一席上看过我的分享,没想到地瓜居然开到了家门口,便给地瓜捐了2万册二手书,希望能和曹家巷社区的邻居们分享,还定期组织读书会。





产消者:李俊岐


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曾任职于大凉山交响乐团,去年来到成都并加入了地瓜团队,现为曹家巷地瓜的店长。一方面,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和公益工作坊去激活社区的活力,链接社区的音乐爱好者,让高雅的艺术更加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他还想参照西方社区里常见的社区小酒吧,帮助地瓜运营曹家巷的邻里小酒吧和咖啡,不仅可以让自己的音乐理想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还可以用有趣和有意义的方式回报社区。他把这个社区小酒吧命名为:c小调。他形容小调给人的感觉是含蓄的、温暖的。希望可以在曹家巷社区营造一个让居民放松惬意的空间,让每一个居民都成为这部社区交响曲的音符。





产消者:Mamaland 麻麻地


“Mamaland 麻麻地”由多位热爱运动的产后女性共同成立。麻麻地希望通过三个层次,对产后女性提供帮助。第一层次首先解决产后女性的身体问题,用运动疗法包括系统的瑜伽和普拉提进行康复。第二层次,关注产后女性的心理问题。产后抑郁症目前成为高发,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通过互助会和正念的方式,用来帮助女性更好的适应这个角色。第三层次,我们希望帮助社区妈妈解决就业问题。其中包括嫁接其他产消者提供技能的培训、挖掘自身技能在地瓜开展知识输出、设置格子铺区角等。让产后女性在地瓜空间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联系Masa(微信号:beebeeking82)





Step 06

 融合社区新团队 



做任何事情,人和团队是最重要的!面对复杂的社区环境,光靠地瓜是远远不够的。我注意到社区基层也是越来越年轻化(曹家巷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1岁),如何让两支年轻的团队进一步融合与协作,在党建引领下,形成新一代积极阳光的社区形象与中坚力量。从人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间,就能让人感受到不同,从以前对社区的“不敢进”到现在的“主动进”,形成社区真正有人情味和品味的空间。

新年初始,成都地瓜就和驷马桥街道曹家巷社区基层坐在一起深入探讨了相互融合与互助的可能性,两支青年团队力量畅谈欢快,也是我第一次强烈感受到未来社区的协作可能。



疫情期间,曹家巷社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成都地瓜团队积极充当志愿者,和医疗工作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同在第一线。管理公共秩序、提供热水、给厕所写指引牌。



地瓜联合成都体育大学志愿者一起帮助曹家巷社区进行人口普查。





Step 07

 共创地域再生 



地域再生的有效性取决于当地民众的支持和承诺,其中包括居民、当地商业经营者和社区组织。必须让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共同创造的过程中来。



曹家巷附近一共有大大小小的商户300多家,其中一共有5家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餐饮店,分别是明婷饭店、胡记串串香、叶麻辣、张记香辣蟹、马师红烧鸭,很多都是在这条街开了至少20年的老店。通过跟这些头部商家进行沟通,一方面是了解这条街的餐饮发展历程,听取商家们对于整条街打造的想法;另一方面是首先邀请这些头部商家加入联盟,以带动其他商家的加入。下图为地瓜成都负责人李鸿瑞正协同几位老板一起在地瓜空间内拟定商居联盟初步计划。





Step 08

 下一步:连接城市和农村的中转站 



历时两年,成都曹家巷地瓜终于初步建成,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开幕的那天,当初那个建议我在成都做地瓜社区的平武青年李芯锐专程赶来曹家巷地瓜,对我说了这些话,听了很受触动。



李芯锐的话提醒了我,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真正要干的事还没开始呢。 2021,祝大家都有新的开始,旧的坚持!



-End-



致谢:
每一位成都人!金牛人!
每一位参与成都曹家巷建设的人们!
每一位批评和支持地瓜理想的人们!
我亲爱的地瓜团队!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给予我支持的同事们!
免费打赏
口天鱼昆
2021年07月06日 14:26:10
2楼

好东西啊,未来社区的样子不就是这样的么?

回复
呱哥
2021年07月09日 00:39:29
3楼

一个有趣的人,做着有趣的事!

回复
yyz639
2021年07月09日 14:14:24
4楼

即完成了棚户区改造,又保留了部分原有的人文气息,不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