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温度越低制冷量越大,还是越高制冷量越大?
阿狸粑粑与企鹅
2020年11月19日 13:57:19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收录于话题 一、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的关系 1、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 蒸发温度就是液态制冷剂沸腾时的温度。 实际使用的制冷系统,由于用途各异,蒸发温度各不相同,但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必须低于被冷物料要求达到的最低温度,使蒸发器中制冷剂与被冷物料之间有一定的温度差,以保证传热所需的推动力。这样制冷剂在蒸发时,才能从冷物料中吸收热量,实现低温传热。



一、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的关系


1、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
蒸发温度就是液态制冷剂沸腾时的温度。 实际使用的制冷系统,由于用途各异,蒸发温度各不相同,但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必须低于被冷物料要求达到的最低温度,使蒸发器中制冷剂与被冷物料之间有一定的温度差,以保证传热所需的推动力。这样制冷剂在蒸发时,才能从冷物料中吸收热量,实现低温传热。 蒸发温度所对应的压力就是蒸发压力。


2、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关系
蒸发压力越低蒸发温度也就越低, 如果不断的降低系统的蒸发温度,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也会不断地减小,制冷速度也不是一定就能变快,而且在 蒸发温度越低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就越低,系统的负荷还在不断地增加,从而造成系统的能耗不断地增加,尤其是低温系统 提示:一味的降低蒸发温度并不是好事,应该根据不同的工况确定调整蒸发温度。


3、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 的应用

制冷系统就是利用制冷剂的沸点随压力变化的特性,使制冷剂在低压下汽化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降低其温度达到的制冷目的,汽化后的制冷剂又在高压下冷凝成液态。如此循环操作,借助制冷剂在状态变化时的吸热和放热过程,达到调节房间温度的目的。


4、蒸发温度异常的原因

蒸发温度偏低常见原因有: 膨胀阀开度小了;制冷系统缺少冷媒;节流机构堵了;过滤器堵塞;内机风量不足;蒸发器结霜严重



蒸发温度偏高常见原因有: 膨胀阀开度过大;制冷剂偏多;系统中有空气;蒸发器排出口有堵塞;冷凝效果不好;压缩机效率低或者转速低;压缩机阀片断裂或者有泄漏;热负荷太大等



蒸发温度越高制冷量越大


有些人问,蒸发温度是越低制冷量越大,还是蒸发温度越高制冷量越大?应该说, 当冷凝压力一定时,蒸发温度越高,制冷量越大。 上图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冷凝温度与 冷凝 压力的关系


1、冷凝温度与冷凝压力

冷凝温度是指过热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液体的温度。压缩行程中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流进冷凝器,在此被空气或水冷却,放出冷凝热,变成液体。冷凝温度所对应的压力就是冷凝压力


2、冷凝温度与冷凝压力的关系

在制冷剂冷凝过程中,如果冷凝压力一定,冷凝温度也是一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如下图R410A冷媒为例,它们的关系是:



3、冷凝温度与冷凝压力的应用

影响冷凝温度的因素有冷却水温度、冷却水流量、冷凝器传热面积大小及清洁度。冷凝温度主要受冷却水温度的限制,由于使用的地区不一和季节的不同,其冷凝温度也不同,但它必须高于冷却水的温度,使冷凝器中的制冷剂与冷却水之间有一定的温度差,以保证热量传递。


4、冷凝温度异常的原因

冷凝温度的高低取决于 冷却空气或者冷却水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 风冷凝温度比环境温度高8~12℃,水冷凝温度比冷却水的出水温度高3~5℃。


冷凝温度过高,冷凝压力也相应提高,压缩比增大,轴工提高, 输气系数降低,实际排气量减速犀利,制冷量也减少 ;另外,冷凝压力升高,将引起 排气压力升高,排气温度也升高,冷凝压力所对应的冷凝温度每升高1℃,耗电量将增加3%左右。


T-S图上明显的看出,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提高了, 制冷量减少



冷凝温度过高的原因:

水冷: 冷凝器选的过小;冷却水流量不足;冷却水温度过高;冷凝器换热面积减少;冷凝器管道上有水垢;制冷剂充注量过多等。


风冷: 冷凝器中有空气;制冷剂充注量过多;翅片有堵塞或散热不好等。

三、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确定参考数据


水冷:蒸发温度=冷水出水温度-5℃(干式蒸发器),若是满液式蒸发器,则-2℃。 


冷凝温度=冷却水出水温度+5℃ ;风冷:蒸发温度=冷水出水温度-5~10℃ ;冷凝温度=环境温度+10~15℃,一般取15。 


冷库:蒸发温度=冷库设计温度-5~10℃。


制冷小丁
2020年12月10日 17:38:53
2楼

制冷量等于冷凝器出口焓值与蒸发器出口焓值的差值再乘以制冷剂循环量(质量流量),所以制冷量不光取决于蒸发温度,还跟循环量和冷凝温度等有关系。制冷量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蒸发温度越低意味着压缩机冷量输出越大,因为单位制冷量小,所以质量循环量就得大,且蒸发温度低时吸气比容要大,所以冷媒体积流量就得更大,只能有足够大的输气量才能保证低蒸发温度。


以上为个人分析。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