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屹从空间的弹性谈校园的生长
低调的生菜
2020年11月04日 11:35:30
只看楼主

原创 董屹 CA当代建筑 编者按: 如今的校园面对多种多样的学习、生活需求,教育模式也越来越趋向网络化、社区化等多元式发展,校园建筑的作用不再仅限于教学,更是教育语言与文化理念的表达。 教育模式的变革对建筑与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公众性、灵活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 代建筑》官方新媒体平台策划了“校园的复合与生长”系列专辑,邀请业内专家交流思辨,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手法实现教育建筑的时代性、生长性、可持续性。

董屹 CA当代建筑

编者按:

如今的校园面对多种多样的学习、生活需求,教育模式也越来越趋向网络化、社区化等多元式发展,校园建筑的作用不再仅限于教学,更是教育语言与文化理念的表达。 教育模式的变革对建筑与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公众性、灵活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 代建筑》官方新媒体平台策划了“校园的复合与生长”系列专辑,邀请业内专家交流思辨,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手法实现教育建筑的时代性、生长性、可持续性。










董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DC国际c+d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






从空间的弹性谈校园的生长


文/董屹

当我们谈起“生长的校园”时,往往会描述一幅校园空间根据需要不断变化的图景。但事实是,校园建设一旦完成,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也许自然环境会变,使用功能会变,但实体的建筑空间不会再有变化。 那么作为建筑师,如果要从空间的角度来谈校园的生长,从何谈起呢?或者换一个问题,校园要生长,其生长的养分从哪里来?

我个人认为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与城市社区资源的对接,引发校园空间使用性质的调整;二是校园内部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引发校园空间使用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相对于固定的物理空间,校园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有一种柔性的变化可能。如何为这样的生长提供空间的弹性,就成了建筑师能够回答的问题。那么如何从设计的角度来提供这种空间弹性呢? 依据我个人的一些项目经验和感受,如果要实现这样的弹性,在校园空间设计上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公共性的分类,二是校园开放设施的分级。

01校园公共性的分类

校园公共性的分类是对校园空间使用性质的多重定义。 事实上,校园公共空间由于其空间界面的开放性、进入路径的多样性,成为校园内最具空间弹性的部分。如果要将这种空间弹性释放为空间生长的潜力,可以从校园的城市属性和学生的自治属性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是校园的城市属性。虽然大多数传统校园都是封闭性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校园出现在城市中时,也就具有了城市属性,包括城市形象的属性、城市空间的属性和城市功能的属性。而如今的校园设计也越来越关注这种属性, 强调校园与城市的互动,从城市生活中找到校园空间生长的新的激发点。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治属性。学生自治空间是校园的另一面,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空间和社团空间为主体,是秩序型空间的有益补充,也是最有生长潜力的部分。其潜力包括通过功能的转化来激发新的活动和通过模式的转变来激发新的空间两个层面。在这样的校园里,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自发活动形成了校园活动的两个方面,互相促进着彼此的演变和生长。
02校园开放设施的分级
在空间生长的命题里讨论校园的开放设施,则更多是将校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来考虑的。 校园设施的开放弥补了城市功能的不足,保持了社区空间的弹性,是校园与社区共享、共生的主要方式。对其进行分级可以从与社区资源对接的可能性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设计本身。这些设施可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进行研究,在设计时主要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室外运动空间与停车设施。这两者是最常见的向社区开放的校园设施,但在设计中一般要预留能够不进入校园的、直接与社区相连的路径,同时这些设施也具备与校园其他空间相对独立的可能。 非常完备的出入口安全设置是其保持弹性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级是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这是开放设施,主要包括室内剧场、室内体育馆等校园公共设施。 如果将这类设施对社区进行开放,为了避免交叉干扰,一般会在设计时对其进行集中设置,以区域的方式加以控制。
第三层级是学习空间。这是最难与社区共享的设施,主要包括自习教室和图书馆等。但目前也有项目在尝试进行开放,这种开放在空间上已经难以隔离,主要靠时间进行错时控制,一般会在假期时进行开放。
总体来说,我认为校园的生长性主要来源于其与资源的结合能力,这种能力又来自设计为校园空间和设施所预留的弹性。

-END-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