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乌斯河镇中心幼儿园 设计公司:东意建筑 东意建筑 乌斯河中心幼儿园是壹基金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计划的一个项目,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建成后是镇上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乌斯河镇人口近万人,汉、彝、藏族杂居。它坐落于大渡河支流的峡谷一侧,全镇沿等高线分布在山坡上,一条乡道作为主要道路贯穿小镇,是典型的依托交通干道两侧自然发展的村镇。小镇风貌混杂,布局无序,缺乏有质量的城镇空间。
东意建筑
乌斯河中心幼儿园是壹基金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计划的一个项目,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建成后是镇上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乌斯河镇人口近万人,汉、彝、藏族杂居。它坐落于大渡河支流的峡谷一侧,全镇沿等高线分布在山坡上,一条乡道作为主要道路贯穿小镇,是典型的依托交通干道两侧自然发展的村镇。小镇风貌混杂,布局无序,缺乏有质量的城镇空间。
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在《城市之冠》(Die Stadtkrone)一书中,将现代城镇这种混沌状态比喻为“无头之躯”——失魂似的场所性特征缺失,是中国现代城镇发展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
本次设计希望把幼儿园这个全新的功能置入到小镇中,在创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环境的同时,形成新的小镇精神和情感中心。
小镇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山谷向南打开。幼儿园选址在镇中心小学旁,场地隐匿于主干道旁的商铺和民居之后,仅由一条3米宽20米长的上坡路联系主要干道。
幼儿园场地就坐落在一个不断抬升的路径上。我们将山地特征强化为空间营造策略。根据原有场地整理成东西两个大的台地。整个建筑体量坐落在两个平台之间,围绕一个共享中庭布置,首、二层可以分别与两个平台连接。
通过各层露台和屋顶平台,将地形关系在建筑外观中表达出来。屋顶提供了足以容纳6个班级的室外活动场地,视野开阔,横断山脉壮丽的景观尽收眼底,并可俯瞰整个城镇。儿童可以透过开敞的侧天窗与中庭内的小伙伴交流,形成有趣的互动。
幼儿园周边紧贴民居,用地面积紧张。为了满足容量,日照退缩和建筑安全距离的要求,采用L型聚集式。主体共三层,活动室单元布置于主体的东西两侧;南翼第四层为办公管理用房,入口的体量被刻意拉高,与狭窄向上的入口通道形成对话,成为场地的制高点和视觉中心。
集聚与上升的空间策略同样反映为建筑的外部形式。屋顶上部突出的“老虎窗”造型与下部建筑的格栅式立面共同构成了强烈垂直感的建筑形体。立面采用干净的白色立面与周边环境的灰色主调形成对比,侧墙亮丽的色彩,含蓄地透射出幼儿园的活力。从镇外十数里的盘山公路上,人们便可一眼看见山坡上的幼儿园,它通过与周边建筑群形式差异所带来的张力,成为视觉焦点,也承载了小镇未来的希望。
中庭强化了集聚的效果,并成为了整个建筑的空间核心。三层通高的中庭升腾向上迎接着上部的天光,不同于当地彝族民居固有的昏暗空间,创造一种明媚活力的精神场所。交叉连续布置的侧天窗,将富有韵律的光线引入中庭,营造出温暖而阳光的氛围。上下午的阳光分别投射在不同颜色的墙面,使室内空间强调出时间属性。中庭的墙面和走廊嵌入小尺度空间,是儿童欢乐的小游戏区。
中庭作为整个建筑行为的中心,构成建筑室内外活动的水平与垂直联系。根据儿童奔跑嬉戏的行为特点,建筑的各层均设置了交互环游式的体验路径,串联起中庭与室外空间,为儿童释放活力与动能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建筑首层仅布置少量的功能用房,一条环形跑道从室外引入室内。作为重要功能用房的音体室置于中庭的中心,与小台阶对应构成开放的剧场空间,是全园和社区共享的活动中心。
二、三层环绕中庭的加宽走廊,丰富了活动属性,并结合不同的公共功能与室内外空间形成环游的路径。中庭中各层走廊交错布置,形成空间上视线与行为的游戏。各层的建筑开口将来自山谷的地形风导入中庭,结合侧天窗,形成具有良好自然通风采光的舒适的小气候。
幼儿园的建设试图完成对小镇空间特征的启蒙,通过平台定义地形、通过集聚完成上升,通过中心组织环游,用幼儿园重新定义了城镇的中心。尊重自然格局环境,用建筑语言来诠释场所意志,通过空间介入激活无意识状态下的城镇形态。这里是远眺小镇视野中显耀的标志,也是儿童每天向往的欢乐殿堂,更是寄托小镇发展美好未来的原点。
乌斯河镇中心幼儿园平面图
乌斯河镇中心幼儿园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