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表彰。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历经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实战的建设者们,坚持科技争先,勇攀技术高峰,在无缝大坝浇筑、国产巨型水轮机组调试安装、大型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等领域,一次次打破业界纪录、创造世界奇迹。 打造“天衣无缝”的永久大坝 112项世界之最、934项发明专利、135项三峡工程质量标准,“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一大批技术创新和重大奖项,印证了葛洲坝建设三峡工程的坚实足迹。
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表彰。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历经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实战的建设者们,坚持科技争先,勇攀技术高峰,在无缝大坝浇筑、国产巨型水轮机组调试安装、大型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等领域,一次次打破业界纪录、创造世界奇迹。
打造“天衣无缝”的永久大坝
112项世界之最、934项发明专利、135项三峡工程质量标准,“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一大批技术创新和重大奖项,印证了葛洲坝建设三峡工程的坚实足迹。
◆ 从机械到智能,让每一立方米混凝土都会讲话
克服“无坝不裂”的顽疾
三峡大坝浇筑采用个性化和智能精细化温度控制,首次实施全过程混凝土温控防裂关键技术,提出了大仓面3米~4.5米厚层浇筑施工技术,解决厚浇筑层散热难题,突破浇筑层厚和层间间歇期的限制,克服了国内外水电建设中“无坝不裂”的顽症。
16252支监测仪器守护者每一方混凝土
浇筑施工中,现场预埋温度测量管监测混凝土浇筑温度、为大坝外侧盖上“保温被”。同时,在混凝土重力坝、大型地下洞室、土石坝、碾压混凝土坝、沥青心墙等建筑物内埋设监测仪器16252支,时刻监测大坝浇筑中的每一个数据,如呵护婴儿般守护着每一方混凝土。
◆ 从精细到精致,确保浇筑“内实外光”
针对气泡、错台、漏浆、蜂窝……这些大坝混凝土浇筑的“常见病”,建设者多措并举,细化改进,确保浇筑“内实外光”、精细至极。研究提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理念,形成大坝混凝土配制新技术,研制具有高耐久、高抗裂、且施工性能优良的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技术措施纳入行业标准。
为满足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强度,葛洲坝集团先后引进塔(顶)带机,胎带机、大型拌合楼,门塔机、缆机等大批国际先进设备,机械化装备实现大跨越。施工过程中,建设者采用架空皮带输送机加塔式皮带机入仓连续浇筑方案,创建崭新的大规模混凝土施工系统,首次实现了塔带机、门塔机、缆机三类浇筑机械联合作业。
三峡工程创新凝土施工系统,创造了最高年浇筑强度548万立方米,最高月强度56万立方米,最高日强度2.3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
◆ 定子“无尘、恒温、恒湿”下线技术
首创设计定子下线无尘、恒温、恒湿下线设施,通过内置除湿机、空调机及吹风除尘装置,保证恒定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同时设计环形电动起吊装置胶运输台车,可完成线棒全方位运输。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截至目前,中国能建形成了以工程研究院、3个国家级和46个省级研究机构、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体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3家,涵盖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业务板块。
累计编制并发布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38项,行业标准845项;拥有有效专利9264项,软件著作权833项。经过长期潜心科技研究攻关,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用中国标准为世界“充电”,贡献中国智慧,逐步实现了从参与者、贡献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