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关于建筑节能的问题。
kuguateng
kuguateng Lv.2
2005年01月26日 22:45:41
只看楼主

想请问下,哪里能有关于节能建筑的资料和一些技术规范啊???!!!如果可以请告诉我谢谢

想请问下,哪里能有关于节能建筑的资料和一些技术规范啊???!!!如果可以请告诉我谢谢
免费打赏
shenguyoulan1981
2005年01月27日 11:35:12
12楼
4、加强内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4.1 调整分户隔墙构造:两侧各100mm加气混凝土,中间加50mm厚聚苯板,使传热系数达到K=0.72 W/m2.K(目前《细则》规定限值为:K=2.79 W/m2.K)。适当降低传热系数的优点在于:①顺应了钢结构梁宽的要求;②有效降低了户间传热,减少了散热设备数量;③有效降低了噪声分贝,减少了户间干扰。

4.2 调整室内楼板构造:150mm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铺20厚自熄型聚苯板,上铺40-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垫层,上做20-30mm面层,使传热系数达到K=1.40 W/m2.K(目前《细则》规定限值为:K=2.83 W/m2.K)。它的优点在于:①降低了户间传热,减少了散热设备数量;②管道敷设于垫层内,原本就需要60-70mm厚的垫层厚度,对层高无影响;③可降低户间噪声干扰及楼板荷载。④造价上基本无增加。

回复
shenguyoulan1981
2005年01月27日 11:35:23
13楼
5、改善公共区域热环境

5.1 从《细则》的热工计算表中不难看出,板式住宅不采暖楼梯间隔墙面积较大,其K值的大小,对建筑物qh指标的影响,仅次于外窗、外墙。因此,适当降低不采暖楼梯间隔墙的K值,有利于降低qh指标,改善公共区域热环境,有效分担外围护结构的节能压力。本工程经粗略计算发现,如将楼梯间隔墙的K值由1.83 W/m2.K降至1.00 W/m2.K,相比之下住宅部分的qh指标可降低13%。

回复
shenguyoulan1981
2005年01月27日 11:35:35
14楼
5.2 近几年来,随着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首层单元外门一般为设置呼叫系统的保温安防门,由于有条件保持门窗的完好及外门的随时关闭,使楼梯间采暖成为可能,从而楼梯间隔墙可作为内墙考虑,大大降低了热负荷,改善了公共区域热环境。本工程经粗略计算发现,即便按照“征求意见稿”中的理论,综合考虑温差修正系数n=0.5εi=0.6后的楼梯间隔墙K值取0.50W/m2.K,相比之下考虑楼梯间采暖的qh指标仍可再降低10%,达到12.20W/m2左右,采暖热负荷可降至30.0 W/m2左右。
回复
shenguyoulan1981
2005年01月27日 11:35:52
15楼
6、夏季外围护结构的隔热

6.1 北京属于寒冷地区,近几年夏季气候偏高,从空调节能考虑,宜在满足冬季采暖节能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满足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此外,最好在东西向外窗做外遮阳处理。
回复
shenguyoulan1981
2005年01月27日 11:36:04
16楼
6.2 本工程外墙材料采用了加气混凝土+聚苯板,均为轻质材料,保温性能好,但热稳定性稍差,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4.2.2的要求,采用了内外侧做水泥砂浆抹面的做法,有效提高了外墙的热稳定性。经验算(D=RxS)外墙D值为:3.02,屋顶D值为:3.27,基本满足夏季空调节能要求。

回复
shenguyoulan1981
2005年01月27日 11:36:20
17楼
7、结论

  结合本工程实际设计,经上述分析计算比较,得出结论:

7.1 实现第三阶段节能65%的目标,第二阶段节能50%以上的提高部分,完全由建筑围护结构承担;在外网输送效率及锅炉热效率仍保持第二阶段指标不变的前提下,一般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应达到14.59W/m2以下。

回复
shenguyoulan1981
2005年01月27日 11:36:32
18楼
7.2 通过本工程计算验证发现,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窗墙比只要符合或好于“征求意见稿”中典型建筑的相关限值规定,即能满足该建筑物达到65%的节能目标对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的要求,且该建筑物体型系数越小,所能达到的qh指标越低于典型建筑的规定值,可判定为节能建筑。
回复
shenguyoulan1981
2005年01月27日 11:36:47
19楼
7.3 适当提高建筑内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有条件时加设楼梯间采暖系统,对于降低户间热传递、节省能源、充分改善户内及公共区域热环境,对于合理分户计量、收取热费是有利的。
回复
shenguyoulan1981
2005年01月27日 11:36:58
20楼
7.4 通过本工程计算验证,综合兼顾夏季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外围护结构的材料宜采用热阻值高同时热稳定性也较好的轻、重质材料相结合的复合结构,以达到采暖、空调均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北京地区实施细则(DBJ-602-97)1997

⑵《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国家标准 1993发布


--------------------------------------------------------------------------------
回复
kuguateng
2005年01月27日 23:15:29
21楼
谢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