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个项目的排烟时遇到了个问题,在计算单个排烟口的排烟量时,计算所得结果比规范后面的附表要大。下面是计算过程: 计算条件:住宅楼下面的汽车库,热释放速率取1.5MW;车库净高3m,清晰高度取1.5m,排烟口装在侧墙上,位置系数取0.5,排烟口下沿距烟层下沿高度为0.7m。环境温度取20℃(293.15K)。 计算模型:轴对称 ①计算,根据防排烟规范公式(4.6.11-3),计算得火焰极限高度约为2.68m,显然高于清晰高度,故按照公式(4.6.11-2),烟羽流质量流量约为3.12kg/s,则根据公式(4.6.12),烟层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约为333.36K,据此,根据公式(4.6.14),计算得单个排烟口的最大允许排烟量约为3273.6m3/h。
最近在做一个项目的排烟时遇到了个问题,在计算单个排烟口的排烟量时,计算所得结果比规范后面的附表要大。下面是计算过程:
计算条件:住宅楼下面的汽车库,热释放速率取1.5MW;车库净高3m,清晰高度取1.5m,排烟口装在侧墙上,位置系数取0.5,排烟口下沿距烟层下沿高度为0.7m。环境温度取20℃(293.15K)。
计算模型:轴对称
①计算,根据防排烟规范公式(4.6.11-3),计算得火焰极限高度约为2.68m,显然高于清晰高度,故按照公式(4.6.11-2),烟羽流质量流量约为3.12kg/s,则根据公式(4.6.12),烟层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约为333.36K,据此,根据公式(4.6.14),计算得单个排烟口的最大允许排烟量约为3273.6m3/h。
②查表,规范附录B中,在以上条件(净高3m,热释放速率1.5MW,烟层厚度0.7m)下,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为5300/2=2650m3/h。
显然,计算的结果比查表的结果大不少。这个结果的后果在于:如果我的排烟口下面烟层不是附表中的这些数,由于附表中的单排烟口的排烟量与烟层厚度之间有很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也不敢贸然插值。于是就变成了:计算出的结果不敢用,查表又不知该怎么查,这样一个局面。
还有个法子就是把排烟口的下沿按照表上这几个烟层厚度,卡着数值安排,这样遇到具体项目的时候又非常被动。可是那还要计算干什么?
老实说,我真的服了这本规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