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2年,由欧特克率先提出的BIM之后,其技术应用逐步在中华大地施展开来,加之政府近几年频频出台文件,其应用已铺天盖地,势不可当。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公路、铁路、房建、港口,不管是各阶段还是各行业,一些企业可能是真正嗅到BIM的价值气息,大刀阔斧开辟新路,主动出击;然而,更多的企业在探索中前行。每个企业在前行的道路上存在许多不同-----目标不同,步调不同,业务内容、方式方法不同,但痛苦、迷茫都是相同的。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现阶段只停留在施工单项技术实践、应用阶段,但BIM技术最终会落到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之中;管理,必定有信息化平台支撑,那到底怎么选择平台,选择哪种平台更合适?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BIM是什么,是一项技术,一项可在其提供模型信息基础上进行管理应用的技术;目前开展BIM工作的企业大部分停留在BIM模型、管综优化、模拟等功能应用,但其更具有价值的是其可视化数据,且最终会使用在企业管理平台和项目管理当中。前面已经讲过,企业是以成本为核心,成本必须牵扯工程量。BIM模型是提供平台整体工程量的数据源,提供给计划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材料管理、风控等业务模块,但很遗憾,目前国家没有对BIM数据制定统一的标准;市场上建模软件多种多样,使用率最高的是revit,但其对工程量的提取和统计功能,很少有企业应用。为什么?因为国内外计价的标准不统一,其不符合我国清单规范,不能说错,但就是不能用,很尴尬。另一种为国内开发的建模软件,暂且不提其完成工程的精细度、处理异形复杂结构的能力如何,更不提数据是否准确,单单从其通过模型再导入已开发的二维算量软件中进行处理、修正、套价过程来看,这会给工程人员带来更多繁琐的工作,也许软件厂商是从市场角度考虑问题,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对电算化的不负责和倒退。数据不能使用和增加更大的劳动成本,对信息化平台应用基本是毁灭性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市场上的一些BIM预算培训企业,一股劲朝着二维清单去靠,没有太大意义,只是套个BIM的外衣罢了。所以,目前很多企业不使用BIM管理平台,不提取数据,而只是在项目中使用BIM独立的技术辅助:BIM技术交底、管线碰撞、施工工艺的模拟等功能的应用,也是很有道理,容易理解的。
每个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业务内容和各项指标不尽相同,再加之市场上的信息化平台与企业的吻合度相对不高,除了硬性的使用平台功能外,基本每个企业都会在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需求明确,业务规范的模块,短平快容易开发;但是,如果开发复杂模块,那么软件商不干,嫌费用低;开发简单模块,企业不干,花钱起不到管理效果;开发新业务模块,都不太想干,需求不稳定,总是在变化都没把握;如果运气更差的话,调整局部模块会涉及平台架构问题,没戏。那你说我们就不上BIM管理平台管理了吗?不!要上!
当国家BIM标准全方位落地时,企业管理目标明确时,企业标准化工作完善时,BIM技术过硬全员推广时,从市场上挑一套构建化组装平台(无码化拼装),企业内部培养一批熟悉软件项目管理的工程业务能手进行平台自行组装,到那时,高高兴兴的骑着你的山地自行车奔向山顶,想让雾霾挡住你的蓝天----都难!
来源:重庆BIM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