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施的生命周期中,维护阶段所占的时间最长,花费也高,虽然维护阶段如此重要但是所能应用的资源却比较少。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中,设计、建造阶段的数据往往无法完整的保留到维护阶段,例如兴建途中多次的变更设计,但此信息通常不会在完工后妥善整理,造成维护上的困难。 BIM即是为了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信息传递的问题而产生的解决方案。将一建筑设施的所有信息,利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储存,包括的信息有建物的空间信息,材料,数量等等。利用此数据标准,在建物的设计时间,即使用BIM进行设计,兴建中如有变更设计也能实时反应在此档案中,维护阶段则能得到最完整详细的建物信息。
建筑设施的生命周期中,维护阶段所占的时间最长,花费也高,虽然维护阶段如此重要但是所能应用的资源却比较少。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中,设计、建造阶段的数据往往无法完整的保留到维护阶段,例如兴建途中多次的变更设计,但此信息通常不会在完工后妥善整理,造成维护上的困难。
BIM即是为了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信息传递的问题而产生的解决方案。将一建筑设施的所有信息,利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储存,包括的信息有建物的空间信息,材料,数量等等。利用此数据标准,在建物的设计时间,即使用BIM进行设计,兴建中如有变更设计也能实时反应在此档案中,维护阶段则能得到最完整详细的建物信息。
传统建筑设施维护管理系统多半是以文字的形式表列各类数据,但是文字报表有其局限,尤其无法显示各个设备的空间关系。如今BIM模型除了整个建物的空间信息外,建物内的设备数据也都能提供,由于建筑设施的组成元素众多,各项元素内又含有众多信息,如材质、尺寸等,十分庞杂。而信息的取得会影响维护作业的进行,因此若导入BIM的概念,在设计、建造阶段即建立BIM模型,在营运维护阶段可直接应用前期建立的数据,避免重复建立数据的浪费,也可减少整合数据时因格式而产生的冲突问题。图为IFC架构图,可看到其中除了对空间、建筑、结构的描述外,也对MEP有其规定。
使用设施维护管理应用BIM的重要性除了数据整合的优点外,管理方式也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维护管理往往仅是由设备数据库展开的列表/列表,记录每个设备的维护纪录。当应用了BIM之后,藉由BIM中的空间信息与3D可视化的功能,可以达成以往无法做到的事:
1.提供空间信息:水管、电线通常埋于墙中,使用平、立面图在管路复杂处有时很难清楚辨识,藉由BIM的可视化功能,可以快速找到该设备或是管线的位置以及与附近管线、设备的空间关系。
2.数据更新迅速:由于BIM是组件化的3D模型,新增或移除设备均非常快速,而平、立面图均是由3D模型中的剖面,因此不会有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BIM带来了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使得信息得以在建筑设施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顺利传递、累积,解决了以往在营运维护阶段数据不足或是错误的问题。BIM的空间信息也对营运维护的管理方式带来了变革,现在能使用更多可视化的工具来增加效率,提供更多信息给进行维护的人员。
但是目前IFC格式对于机电设备的支持仍有不足,因此各厂商在某些组件上只好使用各自的定义,使少部分数据在不同厂商的软件间转文件会发生问题。不过IFC仍在快速发展,相信不用太长的时间即可解决机电设备的定义问题。
来源:重庆BIM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