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水处理专业人士的您会如何处理无锡自来水污染?
alang1998
alang1998 Lv.12
2007年06月01日 11:21:08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广为传诵的歌曲,今天在无锡市民听来却另有一番滋味。5月29日,一场突 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几乎席卷了无锡市整座城市,其罪魁祸首就是太湖蓝藻。“从5月29日开始,家里的自来水就开始发臭,不是单纯的漂白粉味道,而是类似于窨井盖下淤泥的臭味,5月30日,臭味更甚!洗完手手上一股臭味。没法漱口,煮出来的饭更是没法入口!超市的纯净水价格猛涨,甚至已经脱销!”  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广为传诵的歌曲,今天在无锡市民听来却另有一番滋味。

5月29日,一场突 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几乎席卷了无锡市整座城市,其罪魁祸首就是太湖蓝藻。

“从5月29日开始,家里的自来水就开始发臭,不是单纯的漂白粉味道,而是类似于窨井盖下淤泥的臭味,5月30日,臭味更甚!洗完手手上一股臭味。没法漱口,煮出来的饭更是没法入口!超市的纯净水价格猛涨,甚至已经脱销!”

  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
  如果让身为水处理专业人士的您来处理这个事情,你会怎么做使得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个水体污染的问题?
alang1998
2007年06月01日 11:43:33
2楼
江苏无锡太湖蓝藻暴发致自来水发臭-每桶纯净水从8元上涨至50元。

看资讯: http://co.163.com/if_37517122_1.htm
回复
alang1998
2007年06月01日 13:46:14
3楼
蓝藻
概述

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属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色球藻纲藻体为单细胞体或群体;藻殖段纲藻体为丝状体,有藻殖段。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33亿年前,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有些蓝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

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

形态

蓝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同样,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蓝藻,名叫红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色,红海便由此而得名。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膜,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光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

蓝藻的细胞壁和细菌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类似,主要为粘肽;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细胞壁分内外两层,内层是纤维素的,少数人认为是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的。外层是胶质衣鞘以果胶质为主,或有少量纤维素。内壁可继续向外分泌胶质增加到胶鞘中。有些种类的胶鞘很坚密拌可有层理,有些种类胶鞘很易水化,相邻细胞的胶鞘可互相溶和。胶鞘中可有棕、红、灰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蓝藻的藻体有单细胞体的、群体的和丝状体的。最简单的是单细胞体。有些单细胞体由于细胞分裂后子细胞包埋在胶化的母细胞壁内而成为群体,如若反复分裂,群体中的细胞可以很多,较大的群体可以破裂成数个较小的群体。有些单细胞体由于附着生活,有了基部和顶部的极性分化,丝状体是由于细胞分裂按同一个分裂面反复分裂、子细胞相接而形成的。有些丝状体上的细胞都一样,有些丝状体上有异形胞的化;有的丝状体有伪枝或真分枝,有的丝状体的顶部细胞逐渐尖窄成为毛体,这也叫有极性的分化。丝状体也可以连成群体,包在公共的胶质衣鞘中,这是多细胞个体组成的群体。

繁殖

蓝藻的繁殖方式有两类,一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分裂(即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几种方法,另一种为某些蓝藻可产生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以进行无性生殖。孢子无鞭毛。目前尚未发现蓝藻有真正的有性生殖。

价值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危害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

2007年春末夏初,中国太湖发生严重的蓝藻污染,并引发居民饮水问题。但问题的发生,蓝藻并非罪魁祸首,它只是水体污染并导致富营养化的直接表现,罪责应该归结到人类自身。

天敌蓝藻等藻类是花、鲢鱼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此类鱼苗来治理藻类,防止藻类爆发。
回复
binnnn
2007年06月01日 13:59:05
4楼
魏卓:蓝藻滋生在一定程度上可控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程师魏卓介绍,如果采用化学物质控制的方法,治理有蓝藻滋生的湖水,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但用“生物控制法”,投放牧食浮游生物的鱼类以遏制藻类滋生,已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武汉的东湖在上世纪70年代至1984年间蓝藻频发,每年夏季都会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水华暴发时,东湖水粘稠得难以拨动,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然而自1985年起,东湖的蓝藻却突然消失了,至今已有20余年没有重现。

为了找出蓝藻水华消失的原因,有关专家开展了长达11年的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博士牵头,用实验湖沼学的方法,先后于1989年、1990年、1992年和2000年的夏秋季节,在东湖里进行了4次原位围隔试验,采用放养鲢、鳙鱼直接控制微囊藻水华的“生物操纵”法,同时观察鲢、鳙鱼放养量与水华现象之间的关系。

试验证明,鲢、鳙鱼会吃掉藻类,改善水质,大量放养这两种鱼,是水华消失的决定性因素。在养鱼的围隔里,蓝藻减少了很多,而在不养鱼的围隔里,蓝藻则生长得很好。已经出现蓝藻水华的围隔,在引进鲢、鳙鱼之后的10天至20天内,水华即全部消失。试验结果还证明,每立方米水投放46克至50克鲢、鳙鱼,控制水华发生的效果最好。

“虽然这个研究成果已在滇池、巢湖水污染治理中得以应用,但不能认为它是万能的,因为东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还不是那么高。而在一些水体富营养化较高的湖泊中,生物控制法还有局限性。”魏卓说。

回复
neardespring
2007年06月01日 14:05:44
5楼
蓝藻是如何在太湖大面积繁殖的?有熟悉微生物的同行说说看。
回复
yyoy
2007年06月01日 14:07:13
6楼
比较复杂的问题,我想没什么直接了当,又十分有效的办法
回复
dashanwu
2007年06月01日 14:17:19
7楼
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成为领导人,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回复
waj
2007年06月01日 15:12:27
8楼
最有效的办法:1。加大补水量,稀释蓝藻浓度。2。用大功率的充氧机给太湖充氧。
回复
nkboston
2007年06月01日 15:40:29
9楼

加大补水量?怎么加,水源从哪来?
富营养化造成的很难处理。上游不注重环保,废水不治理就直接稀释排放,或者偷排等,需要从根上治理
回复
njy1980
2007年06月01日 21:37:40
10楼
主要是从源头上首先控制,然后注入正常水稀释,最后再采用一些生态处理系统,譬如湖底曝气系统等充氧装置来处理,从根本上解决。
回复
coball
2007年06月01日 22:33:23
11楼
三种方法:分离、转化、稀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