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选择(请教)
alicezhouxiaomin
2006年07月17日 02:42:03
来自于变压器
只看楼主

设计手册中提到,测量表计用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一次电流应选为1.25倍的所测位置的额定一次电流。保护用电流互感器一次额定电流应大于该电气主设备可能出现的最大长期负荷电流,对Y/d接线的变压器差动回路,为使两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能使差动继电器达到平成,应将变压器的Y测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一次电流增大1.732倍。实际选择中存在以下问题,请问如何解决?1、计量回路、测量回路、保护回路需要选择不同的变比么?具体按额定电流的多少来选择呢?

设计手册中提到,测量表计用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一次电流应选为1.25倍的所测位置的额定一次电流。保护用电流互感器一次额定电流应大于该电气主设备可能出现的最大长期负荷电流,对Y/d接线的变压器差动回路,为使两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能使差动继电器达到平成,应将变压器的Y测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一次电流增大1.732倍。实际选择中存在以下问题,请问如何解决?
1、计量回路、测量回路、保护回路需要选择不同的变比么?具体按额定电流的多少来选择呢?
2、对于用户终端变电站,两条进线一运一备,也可能各带一台主变,各回路按哪种情况考虑呢?若本期置建设一台主变,是不是按本期考虑,然后终期改变分接头位置呢?
3、将变压器Y侧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一次电流增大1.732倍,如何理解呢?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请不吝赐教,谢谢!:)
免费打赏
epriw_yu
2006年07月27日 09:52:38
12楼
1、实际上,现在的微机保护装置的功耗应该是非常小的,对于电流互感器而言,主要的负载应该是信号电缆的电阻值和接触电阻等。比如:二次5A的CT,如果距离控制室100m,采用4平方的线(每千米约4.5欧),则,线路上电阻就为:2×0.1×4.5=0.9欧,线路的损耗就达到了:22.5VA,很厉害的。

2、准确限值系数主要是看过电流的能力,即,在多少倍的额定一次电流下,要求其复合误差不得大于10%(10P),或5%(5P)。选择容量时,对其不需要哦过多的关注!

3、两个CT串联使用的情况也有,但是还是应该谨慎使用,毕竟串联后合成的性能也需要实际的校核。不过,对于容量不足时,有个非常简单的办法:一般信号电缆都是多芯4平方的线,并且应该会有一些空置备用的,用两根4平方的线并联起来作为回路信号线,其截面增大1倍,回路电阻减小1倍,实际负载会下降将近一半,效果非常明显的。

我是作电流互感器的,有具体问题和我联系,也许可以提供些帮助!epriwang@163.com
回复
alicezhouxiaomin
2006年07月27日 10:36:24
13楼
非常感谢楼上的解释。对我的选型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的计算和选型已经完成了,下次希望可以得到你的帮助,选得更合理些,呵呵。
还有个问题,如果考虑准确限值系数,只按额定电流选容量,那么对应于过流情况有极限输出么?
回复
epriw_yu
2006年07月27日 17:19:31
14楼
容量肯定是按照额定电流算了,设计时,极限过流也不会让其超过准确限值系数(ALF),这时其输出按理论上说,应该是额定二次电流的ALF倍,实际输出是在10%(10P)或5%(5P)的范围之内的。

例如:300/5,5P30,30VA,其额定二次阻抗为:30/(5*5)=1.2,一般功率因素都取的是0.8,同时,实际负载最好不要超过额定值,否则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测量也一样)。在一次300A时,输出5A(误差:比差1%,角差60‘),当极限状态时,即:300×30=9kA时,其二次输出为150A(误差范围5%)。应该正常输出。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时,二次输出一般情况下已经不是纯正弦了,所以这里说的是复合误差。实际上,在过电流很大的情况下,虽然互感器铁心还没有进入定义中的饱和区域,但是也已经远离线性段了,也就是说,已经有波形畸变发生了,但是这在实际应用中是可以接受的。要是把其都控制在线性段,那成本、尺寸、重量等都很难控制了,呵呵

有具体问题也可以到我公司的网站上看看,那里的问题我会及时回复的。
北京诺德威电力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www.nuodewei.com
回复
ling.wei
2006年12月13日 10:21:35
15楼
受教了,谢谢楼主,帮顶一下
回复
lxm85210
2007年03月19日 11:49:33
16楼
不错。来看看
回复
yalyxh
2007年04月11日 17:36:10
17楼
谢谢楼主.
回复
yysyysyys
2007年04月25日 15:02:05
18楼
电流互感器的变比计量回路可以按比额定电流大一级选择,测量回路按额定电流的1.3倍来选择,保护回路比测量回路大一级选择
回复
hubbybbe
2007年04月27日 09:02:19
19楼
专业 ! 学习了 谢谢
回复
try_it_again
2007年06月12日 18:32:32
20楼
帖子收藏,回家慢慢看
回复
shenshijie2010
2007年06月25日 15:32:37
21楼
真的很专业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