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及其作品,望大家跟帖
shenzuomao
shenzuomao Lv.4
2006年06月05日 23:58:02
只看楼主

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年)景观设计师、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与合伙人沃克(Calvert Vaux)(1824-1895)在100多年前共同设计的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1858-1876)。这一事件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他对结合考虑周围自然和公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方式将对现代景观设计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向美国景观引进郊外发展想法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 奥姆斯特德的理沦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发展。

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年)景观设计师、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与合伙人沃克(Calvert Vaux)(1824-1895)在100多年前共同设计的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1858-1876)。这一事件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他对结合考虑周围自然和公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方式将对现代景观设计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向美国景观引进郊外发展想法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 奥姆斯特德的理沦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发展。
奥姆斯特德相信打动人的感情是其工作的目标。这在他的公园设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创造了景观通道,使游人能融入其中,体验到景观的陶冶,奥姆斯特德称这一过程是"无意识的"。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在景观设计中追求的惟一目标是使景观体验更为深邃,所有的设计要素都要服务于此。奥姆斯特德总是追求超越现实的品味和风尚,他的设计基于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提炼升华了英国早期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以及他们对风景的"田园式"、"如画般"品质的强调。英格兰鹿园是田园景观的缩影,它具有空间扩展感,庭院修整得非常美丽,修剪过的草坪十分平整。他发现这种风格是缓解城市生活不良影响的良策。他在陡峭、破碎的地形中采用"图画般的"风格,大量培植了各种各样的地表植被、灌木、葡萄树和攀援植物,从而获得了一种丰富、广博而神秘的效果。他自己对这效果的最强烈体验是他1863年前往加利福尼亚时途经巴拿马海峡所感受到的。这两个风格都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际操作中都缺乏针对性。在奥姆斯特德的表述中,"风景(scenery)"一词并不是指能清晰见到并被明确定义的可视区域。它必须包括"近处光与影的重要组合,或远处细节的遮掩"两者之一。这些品质在风景对精神的无意识熏陶过程中是必要的。另外,作为美学敏感性的培养基础,它们也是设计的关键要素。"精巧"的品质包含了丰富多变、错综复杂性,以及纹理、色彩和色调的精细层次,这是奥姆斯特德艺术与文明化目标的基础。他教导到,检验文明程度的最终试验就是这种精巧,体现在"人们愿意对形式和色彩处理上的细小差别投入研究和劳动。"

  尽管奥姆斯特德最钟爱的风景要求较大的降水量才能获得效果,但他也认识到美同的大部分地区拥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他着手为南方开发了一种独立而鲜明的景观风格,而在半干早的西部,他则注意到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水分保持的地区风格。在旧金山海湾地区和科罗拉多的6个项目中,他奠定了这一手法的基础,尤其是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奥姆斯特德悉心培养了几个杰出的青年,以承继他的设计理念,但只有他的继子约翰·C·奥姆斯特德*承袭了这一角色。而他的两个学生兼后来的合作伙伴亨利·S·科德曼(Henry S.Codman)和查尔斯·艾利奥特*都先于他去世。

  奥姆斯特德和他的公司在他一生中承接了大约 500个项目。它们包括100个公园和娱乐场、200个私人庄园、50个居住社区和小区,还有为40所学院完成的校园设计。尽管奥姆斯特德在用文字表达他的理念上遇到很多困难。他仍不失为一名多产作家。在他的最观设计职业生涯中亲手书写的600份信函和报告得以保留下来,涉及了300个设计项目。他多次自费出版和公开发行重要的报告。其著作的完整名录中包括描述他的南方之旅的信函,以及由美国卫生委员会出版的各种文件,一共有300多项。

纽约中央公园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公园名副其实地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340公顷的宏大面积使她与自由女神、帝国大厦等同为纽约乃至美国的象征。
100多年后的今天,纽约中央公园依然是普通公众休闲、集会的场所。同时,数十公顷遮天蔽日的茂盛林木,也成为城市孤岛中各种野生动物最后的栖息地。











免费打赏
shenzuomao
2006年06月07日 22:12:40
22楼
纳帕山谷的葡萄酒酿造厂,图有点小,外墙很有意思铁网里堆放着石块...这种做法后来也有人借鉴,比如玻璃里堆放枕木一类的
回复
shenzuomao
2006年06月07日 22:15:25
23楼
酒厂内部
回复
shenzuomao
2006年06月07日 22:17:39
24楼
外墙细节...
回复
shenzuomao
2006年06月07日 22:37:09
25楼
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ss——就是引起全国广泛争论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方案的那位建筑设计师

雷姆·库哈斯1944年生于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来移居阿姆斯特丹,曾经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库哈斯曾在伦敦建筑联合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1975年,他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简称为OMA),进行全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目前,OMA的总部设在荷兰鹿特丹,库哈斯目前是OMA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近年来,他又成立了AMO以研究OMA。
  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包括库哈斯在内的“解构建筑七人展”。1995年,库哈斯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年度回顾展的主题,展览的题目是“雷姆·库哈斯和公共建筑空间”。2000年5月,库哈斯被授予第25届普里策建筑奖。


作品:法国图书馆(1981年)、
拉维莱特公园(1982年)、
波尔多住宅(1994年)
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
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1997年)
西雅图图书馆(1999年)
中央电视台新楼(2002年)
广州歌剧院(2002年)

  某种意义上说,有争论永远是好事,远比平静如水要理想得多,尤其在建筑设计界,争论所带来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国家大剧院(俗称“水蛋”),因为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因为CCTV新大楼,大胆的造型与这样醒目的建筑联系在一起,免不了万众瞩目,于是,普通社会大众也都不知不觉参与到讨论中来,原本只在建筑界和艺术界拥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师也成为明星级人物,比如安德鲁,以及库哈斯。
  
  “建筑最有趣之处是,它总是走向新世界,而不是返回旧世界。”

  让库哈斯在中国广为人知的设计作品是CCTV新大楼,其大胆的造型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备受争议,而事实上,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库哈斯便是以一个叛逆的幻想家的形象出现,此后,尽管他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思想研究及写作诸领域均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仍难掩他早期的英雄主义痕迹和反传统的姿态。

  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者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可以通过建筑的革命去改造社会,解决社会问题,这种英雄主义建筑观曾影响了几代建筑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激进的乐观主义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建筑师更多地将目光移回了建筑自身。库哈斯对这种转变持一种保留的态度,他继承了包豪斯叛逆的、激进的立场,但并不认为建筑师承担着改造社会的使命,相反,他主张正视建筑师在变化迅速的社会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事实。

  库哈斯认为,建筑师表面上拥有“创造这个世界”的权力,而事实上“为了将其构想付诸实施又必须引起业主的兴趣”,这种矛盾作用让他将建筑称为“全能和无能的混合物”。他主张通过了解和接受在我们周围发生的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式,来重新确定建筑在这个时代所处的位置,以及建筑所能做的一切。
  
库哈斯完全沉浸在现代化的海洋中,根本没有对昨日的丝毫留恋,他一贯的作风便是前进前进再前进,他对新事物始终保持者不息的热情、不衰的兴趣;他想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端,这也正是他建筑创作的基础之一。

  “建筑最有趣之处是,它总是走向新世界,而不是返回旧世界。”
  
  “如果我们不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
  2000年,库哈斯获得普利策建筑奖,他在授奖仪式上说:“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的确,他处处体现出远超过一般建筑设计师对变化中的现实的关注。
  库哈斯表示,目前来说,他最感兴趣的地方就是中国和俄罗斯,原因在于,俄罗斯刚从社会主义中走出来,中国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并存,而市场经济使得社会诸多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不理解市场经济,就无法理解现代设计师们所做的事情。”例如,过去的建筑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在严谨的规划下完成,但是现在,市场经济的扩展使得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所有的一切建筑都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建筑的设计方法可能都由电脑拼凑而成,是临时的、即发性的,现代感非常强。“为什么建筑师不能适应市场来应对这种变化?”

  欧共体也被库哈斯屡屡拿来做例子,甚至促使他开始尝试在建筑设计中进入以前未涉足过的***与宣传领域。库哈斯说,欧共体是所有国民的重大事件,当然也是建筑设计师的重大事件,***空间的改变,使得神圣与世俗的空间也在不断延伸,而通过进入到***的空间,他希望以建筑的语言构成第三个有层次的空间。而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建筑的隐喻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任何国家任何场所,建筑都已成为隐喻性的符号,那么,建筑师被邀请来做设计,就需要比前辈建筑设计师们更多地投入,将人性和有趣的元素加入到建筑当中,也就必须让作品具有更大的气势,客观上正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对城市的记忆正在消失,以后可能要靠图片拼凑成我们的记忆了。”
  对现代大都会的兴趣与研究,是库哈斯建筑思想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978年出版的《疯狂的纽约》一书起,库哈斯便开始了他对现代大都会的研究。该书通过对曼哈顿的研究,指出现代大都市生活是一个不定性的、相当无序的“拥塞文化”,其最大的特点是不稳定性。“即使建筑最轻浮的分支所表现出的永久性与大都会的不稳定性都是不相容的”,而曼哈顿通过“外表与行为的分离”解决了这个矛盾,“他保留了建筑完整性的幻想,但实际上却对大都会的要求做了彻底的投降。”在以后的文章中,库哈斯一直坚持着他对现代大都会本质的浓厚兴趣和执著探索。
  在他最重要的理论著作《S,M,L,XL》一书中,库哈斯提出了“普通城市”这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可识别性来自物质环境,来自历史,来自文脉,来自现实,然而大都会的膨胀使这些因素被稀释而淡化;可识别性需要集中,但“一旦影响的范围扩大了,中心的权威和力量就日渐淡薄”。据此,库哈斯认为可识别性的趋向淡化甚至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可识别性的消失导致了大量没有历史、没有中心、没有特色的“普通城市”的出现。
  1995年,以哈佛大学教授的身份,库哈斯又组织他的学生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大都会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包括对中国珠江三角洲的五个城市(香港、深圳、广州、珠海和澳门)的研究。他认为,珠三角五个城市是由几个差异巨大的城市组成的一个超大尺度的城市地带,这些城市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巨型都会”的模型,城市间巨大的相互差异决定了它们的功能、它们的合理性以及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库哈斯将其作为现代大都会中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研究。
  而从1997年开始,“运动中的城市”便开始成为库哈斯的研究项目。他认为,全球化使得城市的公共空间正在减小,其实是对几十亿人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使土地与文化的联系正在逐渐消失。“我们对城市的记忆正在消失,以后可能要靠图片拼凑成我们的记忆了。”
  由于大都会的不稳定性,建筑师无法把握和控制环境的质量,库哈斯更倾向于把这一切归于大都会自身发展的规律。“建筑学对此无能为力,文化也同样。我们所有人都抱怨我们面临无差异、无特色的环境,我们说,我们要创造美、可识别性、质量和秩序——但也许,事实上我们拥有的城市就是我们所最渴望的。”
回复
shenzuomao
2006年06月07日 22:44:37
26楼
在包括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SOM和KPF等在内的10个国际竞标者提交的方案中,设在鹿特丹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凭借这个蔑视地心引力的方案胜出。虽然OMA的合作伙伴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长期以来一直表示对高大的建筑情有独衷,但这座高达228m的高层建筑,对他而言也还是第一次。在此,库哈斯运用一个水平的体块和一个高悬在距地面161m处的角来形成一种雕塑般的扭曲,从而创造出一种新颖的巨型建筑。但是为什么要做出这样扭曲的形状?

这个形状具有显而易见的潜在标志性和巨大的视觉冲击。但除了作为一个吸引关注和塑造CCTV形象的建筑之外,它会不会还有更多的意义呢?与库哈斯同为OMA的合伙人并与其一道主管该项目的奥勒(Ole Scheeren)声称北京需要一个强烈的当代标志以替代在形象上难于描述的紫禁城来标明自身

——————————————————————————个人持怀疑态度
回复
shenzuomao
2006年06月07日 22:45:11
27楼
cctv
模型比效果图漂亮多了...效果图好丑,不只是哪家做的
回复
shenzuomao
2006年06月07日 22:57:58
28楼
下面是西雅图图书馆的一系类图片
回复
shenzuomao
2006年06月07日 22:58:59
29楼
1
回复
shenzuomao
2006年06月07日 22:59:37
30楼
2
回复
shenzuomao
2006年06月07日 23:00:17
31楼
3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