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几篇关于地下室上浮事故的文献(PDF版)
linghonghua111
2010年04月17日 13:18:51
只看楼主

1、地下室上浮开裂事故的鉴定与加固处理2、珠海口岸广场三层地下室抗浮技术措施的研究3、一项大型水池工程上浮事故的处理

1、地下室上浮开裂事故的鉴定与加固处理
2、珠海口岸广场三层地下室抗浮技术措施的研究
3、一项大型水池工程上浮事故的处理
edd4aa8f75502fbd4892.pdf
228 KB
立即下载
206ed2c3b45fd3987207.pdf
332 KB
立即下载
dabb0d9fe21176570245.pdf
166 KB
立即下载
setou
2010年04月17日 16:58:23
2楼
第一次见这样事故的资料!学习了!多谢!
回复
下沉的鱼
2010年04月23日 14:39:11
3楼
回弹怎么考虑?

施工上是加强观测,机挖一定深度后,人工再挖至坑底设计标高 ,采取一定措施并观测此高度随时间变化,定出坑底回弹量,并据此修正 为保证结构底板在砼浇注后能达到设计标高和设计厚度。其实, 建筑荷重增加到一定时, 基础会有回弹再压缩变形,设计上计算沉降量要用E0和Es进行比较再定。JGJ 6—99里有讲。
回复
thg1982
2010年04月23日 15:08:42
4楼
很好的资料,听说过地下室就像船一样,水真来的时候不注意真的会飘起来的。正好也在做地下室,需要抗浮,学习下
回复
bxzyh
2010年04月27日 10:28:42
5楼
规范都没有关于浮力的明确规定~~~郁闷~~
回复
sejzjx
2010年04月27日 11:22:28
6楼
:victory:
回复
sejzjx
2010年04月27日 11:27:24
7楼
瑞金万年青水泥厂2#线Ⅰ标段


立磨基础大体积砼
施工方案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江西建工集团公司
2009年5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施工准备工作 2
1、混泥土材料选择 3
2、混凝土配合比 3
3、现场准备工作 4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与计算 4
1、砼拌和温度计算 4
2、砼浇筑温度估算 5
3、砼最高升温值估算 5
4、覆盖麻袋及塑料膜 5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5
1、砼浇筑顺序 5
2、钢筋 5
3、泵送砼浇筑及振捣: 6
4、毛石砼施工 6
5、砼收浆抹面 7
6、混凝土测温监控 7
7、混凝土养护 8
8、砼试块留设 8
9、雨期施工 8
五、主要管理措施 9
六、附图 9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熟料线工程,位于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厂内。 其中立磨基础尺寸为19m长*14m宽*7.74m深(其中下层5.8~6.9m为一次浇筑,上层1.9~0.8m为第二次浇筑),桩基础经设计变更后改为将基础加深直接落在岩层上,加深部分先用C20毛石砼填平至垫层标高位置。
设计为在基础外围设单层钢筋网片,钢筋为Ⅱ级钢;基础砼设计强度为C30,砼方量为19m*14m*6.9=1835m ,构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立磨基础结构如下图:

二、施工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较高,施工中应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混泥土材料选择
(1)水泥: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不宜用于到大体积混凝土中,但考虑到本工程水泥直接从业主厂家购买,该厂主要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因此确定采用该厂生产的标号为32.5#的复合硅酸盐水泥,通过掺入适当的外加剂及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粗骨料:采用粒径5-25mm碎石,含泥量小于1%。选用粒径适中、级配良好的碎石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粗砂,含泥量小于3%。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规定要求,拌制大体积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减少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粉煤灰掺量以试验室的正式配合比为准,一般在100 Kg以内。
(5)外加剂: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要求,混凝土中掺入FDN-3泵送剂 ,掺量为粉料的1.5%, 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现场设砼搅拌台及混凝土输送泵,根据泵送砼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提高一级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经试验室试配后的配合比为:
水泥:掺合料:砂:碎石:水:外加剂=1:1.651:2.69:0.418:0.015
3、现场准备工作
(1)立磨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毕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砼浇筑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旁站式监督管理,安排三班倒人员值班。确保施工、技术、质量、材料等方面有专人负责。确保砼浇筑顺利进行。
(3)安排电工、机械工等特殊人员值班,保障设备及材料及时供应。确保施工用电、用水不中断,确保机械设备及所需材料能连续供应,确保混凝土连续施工。
(4)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所需的塑料薄膜等应提前准备好。安排专门木工看护模板及预留预埋等、钢筋工看护钢筋,以防止模板支撑或钢筋出现异常情况。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与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温幅度大、速度块,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大体积砼施工时需对基础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控,基础混凝土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如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时应采取措施降温或减少水化热以控制温度裂缝。 主要裂缝控制措施:
(1)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进行薄层浇捣,均匀上升,以便于散热;
(2) 改善骨料级配,大体积基础混凝土可掺加15~20%块石以减少水化热。
(3) 大体积砼施工,可在基础内埋设冷却循环水管,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和拆模时间,使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表面保温或蓄水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一般内表温差不宜超过25度。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1、砼拌和温度计算
材料名称 重量m
(kg)
(1) 比热C(KJ/kg.k)
(2) 热当量Wc
(kj/℃)
(3)= (1)* (2) 温度Ti
(℃)
(4) 热当量Ti.mc
(kj)
(5)=(3)*(4)
水泥 331+85 0.84 349 25 8725
砂 687 0.84 577 28 16156
石子
1120 0.84 941 26 24466
水 174 4.2 731 25 18275
合计 2397 2598 67622
砼拌和温度T。=∑Timc/∑mC=67622/2598=26 ℃
2、砼浇筑温度估算
当气温为28℃时
砼浇筑温度Tp≈T。+(28-T。)*0.3=26+2*0.3=26.6 ℃
3、砼最高升温值估算
Tmax≈Tp+1.2Q/10+F/50=26.6+1.2*331/10+85/50=68 ℃
4、覆盖麻袋及塑料膜
保温层厚度=0.5hλi(Tb-Ta)K/λ(Tmax-Tb)
=0.5*6.9*0.14*(35-28)*2.0/2.3(67.4-35)=0.09m
为减少内表温差及保温层厚度,可在基础砼内部埋设1寸金属水管,接通循环水进行降温,具体见降温水管布置图。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砼浇筑顺序
由于立磨基础尺寸较大,砼浇筑顺序应以薄层连续浇筑、有利散热、不出现冷缝为原则。采用分层浇筑。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浇至另一端后再返回浇筑第二层,要求下料均匀,振捣充分,下料后必须紧跟着振捣。砼浇筑层厚度应不大于振捣棒作用部分的1.25倍,一般不超过400mm。当砼浇筑必须间歇时,其停顿时间应尽量缩短,下层砼初凝前必须进行上层砼浇筑。
2、钢筋
钢筋在现场加工现场绑扎,底板钢筋铺砼垫块隔离,基础高度较大,其侧面及顶部钢筋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进行固定,基础钢筋施工完毕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模板及钢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泵送砼浇筑及振捣:
(1)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地泵泵送,采用1台HBT-80混凝土输送泵,用混凝土泵管将砼泵送运到现场指定位置。砼开始泵送前应湿润泵管,用水泥砂浆进行润滑泵送,湿润泵管的水泥砂浆不得集中堆积。
(2)浇筑顺序: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 40cm,以加快散热,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先在一个部位浇筑,达到分层高度后,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推进到端头后返回浇筑第二层,这样有利于砼散热。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砼应均匀浇筑,防止砼集中倾落在一处高度过大,以免砼离析。另外砼振捣时间应掌握好,一般以表面出现气泡为止。
(3)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上下层砼之间的浇筑间歇不超过4小时,泵送砼初凝时间约为5~6h,应确保砼在初凝前衔接。
(4)砼振捣:由于泵送砼流动性大,自然流淌及振动流淌使砼斜坡面较长,因此在泵管出料口沿砼斜面布置前后2~3台振动棒,前台为密振,将新浇砼振实流平,中后部为以散振缓振为主,及时将砼散开将下部斜坡流淌砼振捣密实。
(5)砼斜面分层时振动棒应插入接缝下层砼5cm左右以消除接缝,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振点均匀,严格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以砼表面泛浆和冒气泡为止,作到不漏振、不过振。不应出现骨料下沉及表面为砂浆层现象。
(6)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在满足泵送混凝土的条件下,尽量 减小水灰比,有效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大于 40cm。
4、毛石砼施工
为进一步减少水化热防止温差裂缝,经与业主、监理及设计部门协商认可后,在砼浇筑过程中,可掺入一定数量的毛石,毛石掺量一般不超过砼量的20%,毛石必须随砼分层抛掷、均匀抛掷,毛石周围必须有砼包裹,不得集中堆积。
5、砼收浆抹面
(1)砼振捣平实后及时用刮尺刮平表面并进行初次收浆抹面,初次收浆后约3小时左右(在砼初凝前,手压砼表面有压痕)进行二次收浆抹平压实。泵送砼表层易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砼终凝前有必要时进行第三次抹压。
(2)泌水处理: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表面会产生水分,泵送砼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泌水应集中赶排到一端后排出,进行砼二次收浆时,一方面要清除表面泌水浮浆,另一方面要用木抹压平表面,消除砼表面的收水裂缝、消除浮浆并愈合砼表面微裂缝,同时作好后续养护工作。
6、混凝土测温监控
(1)为了掌握砼内部实际温度情况,基础浇筑前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 根据基础平面形状,厚度尺寸进行布点,在保证能全面反映砼内部各点温度的情况下,做到尽量减少布点数量。一般在中心点、角点等代表性部位布点,测温点布置见附图1。测温点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
(2)采用钢管,下端砸扁加焊,每组测温管设3根,可沿浇筑高度测量底部、中部及表面的温度,测点距边角和表面大于 100mm,测温管上端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另外,设大气测温点一个(距砼面1.5m左右);设砼表面测温点两个(中心表面及边缘表面各一点)。
(3)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技术交底。采用0~100℃普通温度计进行测温,测温人员应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4)测温方法:砼内测温管端头封严,测温时打开封口将温度计插入孔底再封闭,约三分钟后取出读数,温度计不应接触钢管以免影响读数;测砼表面温度时,将温度计置于草包底层砼表面。测温记录应在砼浇完后立即开始,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前三天内每隔2小时测一次,三天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当砼内表温差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停止测温后测温管内用C30 细石砼填实。
(5)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7、混凝土养护
(1)为了防止砼表面水分过早挥发,在砼完成最后一次抹面压实进入终凝后,开始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工种,(视天气温度情况,也可以先在混凝土表面覆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再错缝覆盖二层草席,以防砼产生温差裂缝和收缩裂缝)。覆盖厚度应根据砼测温结果随时调整,在保证砼内外最大温差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覆盖厚度。
(2)在砼浇筑后的1~3天,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 砼是处在升温阶段。如施工期间气温较高, 则可适当推迟覆盖时间。因为过早的保温不利于热量的散发,只会提高砼内部的最高温度,对防止深层裂缝不利。所以如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在开始可仅采用适当覆盖遮阳,浇水润湿,以免发生龟裂。如砼浇筑时气温较低,则必须及时覆盖养护。
(3)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在砼终凝后(8小时以后)视表面干湿情况开始适当洒水养护,第二天起派专人定时进行浇水养护(或表面蓄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润湿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8、砼试块留设
本工程为C30砼,连续浇筑超过1000m ,现场按每浇筑2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2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
9、雨期施工
如施工中可能遇到下雨天,混凝土浇筑应做好如下工作:
(1)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时将砂石中所含水量计算在内,严格控制坍落度,确保混凝土强度。
(2)应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尽量避开雨天,知道天将下雨时,不宜浇筑混凝土。已入模振捣成型后的混凝土要及时覆盖,防止突然遇雨,受雨水冲淋。
(3)合模后如不能及时浇筑混凝土时,要在模板的适当部位预留排水孔,防止突然下雨模内积水。
(4)在浇筑混凝土时如突然遇雨,小雨不停,大雨搭设防雨棚或临时施工缝方可收口,除应及时调整水灰比外,对已浇捣砼应及时加盖塑料薄膜遮盖,雨后继续施工,要对施工缝进行处理,后再浇筑。
 五、主要管理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搅拌,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理论计算基本相近。
2、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外加剂,掺量要准确。
3、定时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坍落度偏差控制在±3cm以内。
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
5、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6、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进行养护。
7、组织措施:
施工负责人:李毛毛 技术负责人:黄军
浇捣负责人:黄文华 砼操作班长:周建明
养护负责人:周建明 测温负责人:丁云辉
六、附图表












砼测温记录表

测温时间 2009年 月 日 时 2009年 月 日 时
测温点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7 9
砼内部温度A
砼表面B
环境温度
冷却进水温度
冷却出水温度
砼内外温差
(A-B<25℃)




由于基础较高大,为了固定基础面层钢筋网片、固定基础侧边模板、固定冷却水管及测温管,要求在立磨基础内部搭设满堂脚手架,其立杆间距为1.8m*1.8m,纵横向设水平拉结管,其间距为2m。浇砼时满堂脚手架埋入砼中不取出。
回复
ghp258
2010年04月27日 13:07:05
8楼
谢谢
:victory:
回复
linghonghua111
2010年05月21日 10:42:37
9楼



确实是这样,在这方面规范还比较空白。地下室发上上浮的事故也是时有发生,大家小心谨慎为好
回复
daegui
2010年05月22日 13:01:17
10楼
学习了。。:lol
回复
mythqin
2010年06月02日 16:42:01
11楼
多谢楼主,很好的学习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