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伟大的建筑师”多西去世,一生为穷人设计居所,改变每一个人的生存状况
设计师之友
2024年05月20日 16:32:30
来自于家装设计
只看楼主

来源:景观周

      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那·多西 (Balkrishna Doshi)于2023年1月24日去世,享年95岁。多西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的皇家金奖得主,“印度最伟大的建筑师”。


     

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那·多西 (Balkrishna Doshi)于2023年1月24日去世,享年95岁。多西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的皇家金奖得主,“印度最伟大的建筑师”。


作为形式和光线的掌控者,多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产,“他是一位慈爱的丈夫、父亲、祖父、曾祖父,也是这个国家人民的真正激励者。他对建筑、艺术、生活、文化和哲学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


▲ 印多尔低成本住房的街道缩景图,1989, VS


多西的许多工作相对来说都是默默无闻的,是为穷人和工人设计的建筑。他对印度城市在现实生活中的运作方式的欣赏——它的复杂性和层次感,公共空间被用于生活的方式—— 以及最重要的是,他的同情心在他的建筑中根深蒂固。


尽管他很成功,但多西并没有走上全球建筑师的道路,在雄心勃勃的城市中设计奢华的建筑。相反,他坚持开发一种为印度的气候和文化精心定制的建筑。“我的建筑是一种混合体”,他说,"融合了希腊和印度教,西方和东方,当然还有我从勒-柯布西耶和康那里学到的东西,比如印度。印度不是最近才有的;在印度的任何一个城市散步,你可能会经过一个伊斯兰建筑、一个印度教寺庙和一个电视中心,这是几个世纪以来的融合。"


▲ 这是他当年的手稿


多西在青年时代赴法国工作,并在回国之后发誓要 为自己国家的底层群众提供正规的居所。 这个誓言,他一努力,就是半辈子。


尽管把自己限制在自己的大陆上,但全球认可还是来了。2018年,他被授予普利兹克奖,是第一位获奖的印度建筑师,2021年,在他来到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扩展教育的70多年后,他被授予该协会的金质奖章。


     


90多岁时,他仍然每天在他的办公室里工作,凭借他苗条的身材、满头的秀发和谦逊迷人的举止,他并没有出卖他的年龄。他说: “我不觉得自己老,我仍然是个孩子。建筑是关于快乐和给人们一个他们能够微笑的地方。它是对生命的一种庆祝。而生命必须被赞美。"





▲ Aranya低成本住宅街景


巴克里希那 · 多西,生于 1927 年 8 月印度浦那,一个父辈两代都从事家具行业的印度教家庭。


他一生参与建造了 100 多幢建筑,皆因能创造性地处理印度糟糕的居住环境而闻名。毕竟,在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印度,有太多拥挤贫民窟了。


▲ 巴克里希那 · 多西


由于经常会与家人一同前往寺庙和朝圣地,参加节日庆祝、诞生庆典或死亡前后的仪式。那些仪典中对生命敬畏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他常说, 好的建筑应当是对 “生命的庆典” 。而让人能站在屋檐下,就有归属感,这才是“家”的意义。


▲ Aranya低成本住宅街景


因为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和对空间的理解,在一位教师的带领下,他开始接触建筑学。并于 1947 年,也就是印度独立的那一年,进入了印度最古老的建筑机构:孟买建筑学院,学习。


也许是志向高远,又或许是无所畏惧。不久后,怀抱着加入英国皇家建筑协会的梦想,多西登上了从印度到英国的轮船,来到了伦敦。


有时候,人的一生就像水流一样,会把你推到你应该去的地方。


▲ 自然光源照射下的Premabhai 剧院


在获得为勒 · 柯布西耶工作的机会后,多西毅然决然地离开伦敦,加入了其位于巴黎赛弗尔街 35 号的工作室。


这一年,他 24 岁。一句法语都不会讲。


前十八个月没有工资,多西因为父亲再婚分得的家产已经所剩不多,曾有7个月,他都只能吃面包和橄榄、喝牛奶度日。但在跟柯布西耶学习的四年中,他却渐渐将人生的热爱和建筑设计嵌合在了一起。


柯布西耶和多西两个人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加上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柯布西耶总是会在画板上画一个小人,比划着人在空间中的行走轨迹,指引多西去感受思考。直到几年前,多西接受采访时都还说,自己是从柯布西耶那里学到的对气候的重视以及对比例的把握。


▲ 左:柯布西耶,右:多西


如果说柯布西耶的影响解释了多希建筑的某些方面——雕塑般的混凝土、对公民存在和公共开放的欣赏——另一部分则源于他自己在浦那的背景。


“我的父亲有一个家具制造的生意。我实际上住在车间里,在上层,我一直看到我下面正在组装的东西。车间里堆满了原木和大块的木材和材料……?一个植物如何变成椅子或桌子的概念,对我来说一直是个奇迹"。


他再次回到印度是 1954 年,为了勒·柯布西耶在印度昌迪加尔和艾哈迈达巴德的项目。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发誓要为印度的低收入群体建造正规的住宅。


“我应该许下此誓言并毕生铭记。” 他说了这句话,并且一做就是半辈子。


在与柯布西耶在印度合作后,多西在将另一位现代主义大师带到印度方面发挥了作用。当多西被推荐到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新印度管理学院工作时,他被建议与路易斯-康合作。


该项目于1974年完成,是一个不朽的砖块建筑群,它与气候、光影配合,创造了晚期现代主义的伟大地标之一。“我从他那里学到了空间的神圣性、它的性质和形式”,多西说,"我就像他的学徒,他会问一些基本问题,'什么是门'或'什么是窗'? 对建筑和气候有一种敬畏之心。最重要的是,他想要一个有意义的建筑"。


离开柯布西耶的工作室后,年仅 28 岁的多西成立了工作室 Vastu-Shilpa。 其名字来源于vastu shastra,这是一门古老的印度科学,用于规划住宅以获得最大的舒适度和能量流动,有点类似于风水学。


▲ 印度环境规划技术中心


他说,我想要为那些没有能力改善居住环境的人服务,帮助那些没有钱住好房子的人,并服务那些不懂得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的人们。


他的低成本住宅项目 Aranya 为上百个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居所。有趣的是,几年之后,工作室对这里的住户进行回访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原来住的低收入人群,已经变成中等收入人群了。


好的建筑物对人是有吸引力的。多西说,如果走进一个由专业建筑师设计的空间里,人首先感觉到的是舒服,紧接着是惊奇,然后是有巨大的吸引力。 “吸引着你想回到这里” 多西说,这才是好的住宅应该给人感觉,这才是“家” 应该有的样子。


多西认为   建筑师的态度应该是 “给生活一个机会”   ,而不是“像对待任务一样对待一个项目”。

倾向于分析社会结构和日常习惯在空间中的展开。通过对传统生活方式、乡土传统和无名建筑师建造的住宅结构的观察和研究,他试图超越美学考虑。 他的建筑不是孤立地构思的,而是以组为单位,将结构、空间和文化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 "整体环境"。


▲ 印度人寿保险公司混合收入住宅区

上世纪70年代初,多西主持建造了印度人寿保险公司混合收入住宅区。这是一个包含324套复式梯田状建筑的住宅区,三种不同收入的人群,居住在同一栋建筑的三个楼层。就像一座永久展开的吊桥,在每栋住宅的中心有一条笔直的楼梯,像微型的紫金塔一样,底层的大型单元为上面的小型单元提供露台,这些单元又为顶部最小的两个公寓提供露台。


将“穷人置于富人之上 的显眼想法让许多人感到惊讶,但他证明了怀疑者的错误,这个项目是关于赋予居民权力,创造相互依赖和改变观念。这种设计不仅能适应不同阶层的家庭需要,而且有利于恢复和增强社区凝聚力。


▲ Aranya低成本住宅街景

多西认为,"即使是砖头做的,住房也不能被认为是永久性的","最重要的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虑这个项目。 住房不是惰性的。它是一个有生命的实体 "。


多西最广为人知的为低收入人群设计的项目是  Aranya  低成本住宅项目 。很多人惊叹于这一项目的科学设计和巨大规模,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多西自己争取来的。


1982年,多西受邀在印多尔城(Indore)附近设计一处富人区,对这片基地进行考察时,多西留意到对面一处开阔的空地,询问之后才知道,这是政府预留的为“经济弱势群体”建造住宅的公共项目用地,未来一部分居住在贫民窟的人们将搬到这里。


随行的当地官员说:“我想,像您这样知名的建筑师肯定不会对此感兴趣的。”多西答:“不,这恰恰是我感兴趣的。”于是,他主动参与这个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在多西看来,建筑师不仅要精通建筑的形式、材料和结构,还要对社会、经济、自然有所认知。对于大家族聚居的印度民众而言,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同样重要。在设计 Aranya 低价住宅项目时,他就充分考虑了这一点。 房子的基本结构十分简单,每户面积约30平方米,砖块打造地基,有厕所,通水电。

更重要的是,他给了居民像玩乐高玩具一样的体验,等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逐步对房屋进行合适的改造和扩建。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居住者的需求、资源和愿望,住宅开始增长,创造出错落有致的空间,从私人房间到室外楼梯到共享庭院到街道到开放空间到道路。


此外,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兼顾个性和群体的生活空间,多西设计时采用了印度传统的聚落形态,小型广场和室外活动空间沿线性空间铺展开来,既保证了每家每户独立的生活空间,又为他们提供了参与社群活动的便利条件。


▲ 多西的工作室


在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委们看来, 多西的设计充满了东方建筑的灵韵。 其中不仅包含着对东方文化和自然力量的敬畏,更是通过对印度建筑的深刻理解,将设计理念与当地的建筑材料、工艺相结合,从而塑造出了一种具有鲜明个人化风格的建筑。


从多西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是和他融为一体的。他幼年时奔跑过的街道、神庙里的灯、屋檐下木漆的味道,都深深地融入到了他的建筑风格里。


?? ▲ 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管理学院

在他的建筑中,最著名的是另一所印度管理学院(1962-74),这所学院位于班加罗尔。  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景观校园,其混凝土建筑围绕着凉爽的庭院和阴凉的柱廊而建。里面的树木生长在屋顶线以上,植物在原始的混凝土拱廊上郁郁葱葱。它的人行道、内部街道和楼梯都向外界开放,与当时流行的空调、封闭、全球化的建筑截然不同。


它有勒-柯布西耶和康的味道,但多西独特的尝试是将自然融入建筑,利用微风和树荫使建筑舒适、容易和廉价的维护始终存在。他说:"你生活在印度文化中,但试图为当代世界建造。我第一次了解到阴影的重要性,阴凉的感觉"。


▲ 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管理学院


▲ 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 内部景观


▲ 多西的工作室

然后是他自己的工作室 ? ,Sangath(1979-80),一个由梯田和台阶组成的独特景观,通向一系列由开放式混凝土拱顶定义的结构,吸引空气通过室内。它们几乎像一个村庄,中心是一个有阶梯的下沉式广场。


在他的工作室更名为 Vastushilpa Consultants 之后,他招募了 5 名合伙人和 60 多名员工,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了 100 多个建筑项目。 Vastushilpa是一个梵文术语,意思是 "建筑环境的艺术",印度建筑师说的是 "人居环境" 而不是 "建筑"。


在已完成的建筑物中,有机构建筑、综合建筑群、私人住宅、公共画廊,以及低收入住宅项目。



在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语中,评委们认为巴克里希那 · 多西 “通过不断的实践向人们证明,所有优秀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需要的不仅仅是统一的结构和目的,还需要考虑到场地、气候、技术、工艺以及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除了是一位卓越的建筑家之外,多西还致力于教育。他创立并指导了艾哈迈达巴德建筑与规划学院,该学院于 2002 年更名为 CEPT 大学。多西是这所学院连任三届的校长,从 1966 年一直到 2012 年。


▲ Aranya低成本住宅


而他于 1978 年,为了发展适合印度本土文化环境的建筑而创立的 Vastushilpa 环境设计研究和研究基金会,已经成为了印度建筑学界和业界之间的纽带。


哦对了,2017年,他还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办过一次展览。名叫:“栖居的庆典 真实· 虚拟· 想像”。多西认为通过展览,可以与不同生活背景、年龄阶段的人们进行对话与交流。


这里是当时办展览时候的视频,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位老人。



当然,要是觉得给穷人盖房子不是什么大事儿,那看看其他地方的贫民窟:



再回来对比一下改建过的:


▲ Aranya低成本住宅


或许,就会有感觉了。


多西说,他曾经历过困苦,所以了解困苦的样子。他知道艰难,因而更愿意伸出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个世界并不全是由大房子和豪华汽车组成的,也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花园。 多西坚持认为,“建筑师是站在高处的。他们没有往下看,那里有很多的客户”。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