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厅通报一起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使用“COD去除剂”被立案调查
thxwskzn
thxwskzn Lv.2
2024年05月13日 11:06:59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来源:污水处理工作室

使用“COD去除剂”被立案调查 【 案情简介 】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高明分局执法人员在利用“佛山市污染源在线监控和总量控制管理系统”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时发现,佛山某铝业公司废水总排放口化学需氧量(COD)的自动监测数据一直在20mg/L左右浮动,部分时间甚至小于10mg/L,呈现自来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浓度特征,不符合铝型材制造行业的废水排放特征。随后执法人员查看安装在企业的“水环境全过程监控系统”的监控视频,发现该公司总排口人为规律地切换三通阀门,向总排口交替排放清水和浑浊废水,存在造假嫌疑。

使用“COD去除剂”被立案调查

案情简介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高明分局执法人员在利用“佛山市污染源在线监控和总量控制管理系统”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时发现,佛山某铝业公司废水总排放口化学需氧量(COD)的自动监测数据一直在20mg/L左右浮动,部分时间甚至小于10mg/L,呈现自来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浓度特征,不符合铝型材制造行业的废水排放特征。随后执法人员查看安装在企业的“水环境全过程监控系统”的监控视频,发现该公司总排口人为规律地切换三通阀门,向总排口交替排放清水和浑浊废水,存在造假嫌疑。

2023年5月26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高明分局执法人员对该公司进行现场突击检查,发现该公司污水处理站在二沉池 规设置一个水泵,该水泵设置有三通阀,分别联通二沉池、污水总排放口、自来水管。 该公司通过切换三通阀,在自动监测设施采样时间段排自来水、非采样时间段排放污水的方式干扰自动监测。


同时,执法人员现场对该公司使用的药剂进行逐一排查时,发现4袋约25千克白色粉末药剂未标明成分,经进一步调查,该公司承认该白色粉末为COD去除剂,主要成分为氯酸钠,当自动监测数据接近超标的时候,污水处理操作工便往二沉池里添加该药剂。因氯酸钠属于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受公安机关管制。生态环境部门立即将该案件信息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随后立案调查,并对该白色粉末进行司法鉴定,鉴定结果为氯酸钠。该公司涉嫌通过投加氯酸钠干扰自动监测数据。  


【查处情况】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第四款:“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规定。2023年7月27日,生态环境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七)项的规定,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过程中。  


【案件启示】 生态环境部门充分运用“水环境全过程”及“自动监控”大数据平台开展非现场执法,发掘问题线索并科学研判,现场精准突击检查锁定证据,全面突出“技防+人防”的手段优势,有力打击此类作案方式隐蔽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执法效能。公安机关通过司法鉴定确认该COD去除剂主要成分为氯酸钠,属于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公安机关及时对非法贮存、使用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氯酸钠立案查处,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为后续两法衔接提供了证据支持。


"COD去除剂"原理

COD去除剂污水处理行内也叫屏蔽剂、掩蔽剂   ,其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是氯的高氧化物,主要成分是氯酸钠NaClO3,属于一种强氧化性的化学药剂,通常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状晶体。  

在常温下,氯酸钠不会与COD发生反应,只有在测量COD时,酸性条件下高温消解时才起到了氧化COD的作用。COD去除剂的目的作用是干扰COD的测量,屏蔽COD而已,水中真正的COD并没有被去除。

使用"COD去除剂"涉嫌什么违法

             

             
2020年5月,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和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现场调查发现陕西环保集团水环境(神木)有限公司运营的神木市污水处理厂使用一种“COD去除剂”处理污水。   生态环境部对该去除剂进行模拟实验,分析研究组分及COD去除功效;   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论证,并咨询法律专家,综合得出:   “COD去除剂”主要组分为氯酸钠,该物质并不能真正去除水中的COD,只是掩蔽了COD的测定过程,使得COD的测定结果偏低,该污水处理厂使用该物质处理污水,应认定为“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方式逃避监管违法排放污染物”。  

超标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

1.进水水质,造成出水COD超标              
             
进水水质主要包括进水 pH、水温过低、有机物浓度、悬浮物、存在难降解或抑制类成分等因素。    
 
进水pH  
进水pH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生化系统造成影响,导致生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系统崩溃,微生物和反硝化菌等没有合适的生存环境,必然造成系统处理水质能力下降,处理水质恶化,出水各项指标升高。   因此,污水处理厂进水pH过高或者过低时,要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在预处理或一级处理阶段对废水进行中和,污水管网沿线检测pH,异常管线段同时进行中和。   预处理和一级处理阶段对废水进行不断的内循环,防止中和不彻底,中和调节完成后再缓慢恢复进水。

若判断pH异常的废水即将影响生化系统,可以加大回流量,相当于用沉淀池的废水来稀释pH,降低其对生化阶段的影响。
 
水温过低       
过低的水温会使得各种微生物的活性大大降低,以氨氮为首的污染物指标首当其冲的出现浓度上升的趋势,紧跟着的就是总氮、COD等。   因此,为最大限度降低水温影响,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可采取如下措施:

在每年的11月中旬前后开始,可有计划地逐步减少排泥量来缓慢提高污泥浓度,通过提高活性污泥的菌群数量,保证生化处理阶段的处理效果。

水温过低时也可适当降低生化系统进水量,减小回流比,增加废水在生化阶段的停留时间。
 
有机物浓度    
进水水质发生变化,有机物浓度过高,进而对活性污泥产生较大影响。   遇到高负荷时,会发现生化池白色泡沫增多,出水在线COD检测仪表数值升高;   在做污泥沉降比时,会发现污泥沉降性能降低,上清液浑浊;   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降低,好氧区溶解氧下降,化验人员观察生物镜检时会发现原生动物增多。
 
此时,应及时大幅度降低生化系统进水量,有条件的可停止进水,降低回流比,提高曝气量,通过闷曝来让系统恢复。
 
进水存在难降解(或抑制类)成分    
发现出水COD升高,有些同行会做闷曝试验:   取生化池混合液50L左右,首先取少量混合液沉淀,取上清液过滤测试未进行曝气试验的COD 浓度,然后通过化验室小型曝气机一直闷曝,模拟增加生化系统停留时间,每间隔4小时取少量混合液沉淀测试COD浓度。

受到有机负荷影响时,在24-48小时内,上清液的COD去除率较低,在48小时后,上清液COD去除率能够达到50%并继续平稳降低。    而如果72小时COD去除率仍无变化,则要怀疑是否系统进入了难降解或浓度较高的抑制类物质。
 
存在难以生物降解物质的大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BOD占比较低,甚至B/C小于 0.20;另外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对活性污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活性污泥的泥水分离也产生了影响,表现为上清液浑浊。   受到此类废水影响时,需加强对厌氧生化处理工序的运行管理。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投加活性炭来吸附此类有机物。
 
悬浮物过高   
生化系统来水悬浮物偏高,当进水悬浮物过高时,我们在一级处理阶段可通过投加絮凝药剂来增加沉降效果,及时排除沉淀污泥可很快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问题不一定是外部因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一级处理工段沉淀的污泥过多未及时进行污泥处理,泥层过高后随废水一道进入生化系统引起的。    

2.工艺控制因素,造成出水COD超标    
废水处理工艺控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溶解氧、回流比、污泥浓度等。    
 
溶解氧  
AAO工艺一般厌氧段控制0.2mg/L以下,缺氧段0.5mg/L以下(控制好内回流比),好氧段控制在 2-3mg/L,好氧段溶解氧是运行操作人员根据在线溶氧仪或手动式溶氧检测仪反馈数值的升高或降低来及时调整风机运行频率或者氧气使用量。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偶尔会出现进水水量增大或者进水COD浓度增大,操作人员忙于现场事务没有及时发现或者长时间未做调整,导致好氧区溶解氧过低,甚至低于0.5mg/L,最终出水氨氮、COD 等指标超标。
 
这就要求我们操作人员有一定的责任心和业务技能,尽可能地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一旦出现此情况,要及时增加风机频率或者氧气量,并适当降低进水量,若此现象维持时间较长,则需对二沉池或后续工段进行取样分析,水质超标则需停止进水并将废水回流处理。
 
回流比  
污泥的回流,保证了生化系统的污泥浓度,也就保证了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水质异常时,通过回流比的控制,来尽量增加废水在系统内停留时间,利用微生物将废水降解得更加充分。
 
一般情况下,污泥回流比一般控制40%~70%,回流比降低,增加了污泥在二沉池底部的停留时间,且回流污泥浓度更高,污泥活性也变得更大,增加了降解和吸附有机物的能力;
 
硝化液内回流控制200%为宜,保证缺氧区溶解氧低于0.5mg/L;这样保证了厌氧区释放磷、缺氧区反硝化脱氮的功能进行,聚磷菌释磷阶段和反硝化菌反硝化阶段也消耗了相当一部分低分子有机物。 
 
3.污泥浓度    
合适的污泥浓度,是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达标的保证。   根据进水浓度和季节变化,一般认为MLSS控制区间在3000-5000mg/L之间,足以应对处理日常的市政污水。

工业废水则需根据污水的水质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污泥浓度,一般不超过10000mg/L,因为污泥浓度越高,相应的能耗比就越大。
 
日常运行期间,污水处理运行人员注重的更多的是MLVSS数值。因为MLVSS更能直观地反映活性污泥的数量,其结果已经排除了活性污泥中无机物的影响, 它一般对MLSS占比在0.6-0.7左右。

若像上文所提因悬浮颗粒造成的污泥浓度升高的假象,MLVSS占比会在50%以下,活性较差,操作人员根据污泥浓度过高的数据再进行大量的排泥,则造成系统不堪重负,导致水质超标的水质事故发生。
 
因此, 日常我们运行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MLVSS数值,并熟悉与MLSS对比值,一般会有个比较稳定的比值,出现较大波动,特别是降低到0.5以下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污泥中无机成分太高,需要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yj蓝天
2024年05月14日 05:48:12
3楼

关注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