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筑改造浅析
半个朋友
2024年05月10日 14:14:54
只看楼主

“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民居建筑作为“美丽乡村”这一体系中重要的载体,对传承地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乡村建筑的特征

“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民居建筑作为“美丽乡村”这一体系中重要的载体,对传承地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图片

乡村建筑的特征


1.1、人文历史

我国乡村民居的建筑类型大多分为古民居、现代民居及农民自建房。古民居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如荆楚地区的古民居特点是入口大门常用青条石做门套,上设砖雕门罩,细部装饰如屋角的墀头,柱础、栏杆、门扇的雕刻,但大多屋面或墙面破损。现代民居、农民自建房的出现,更多的是农民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

图片

造成不同类型建筑并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时间的推移,农户的外出工作,导致许多能够体现村落历史文化特征的建筑,静落在土地上,慢慢失去生命力。第二,农民对建筑功能性提出新的要求,旧的建筑已不能满足农户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如窗户过小,建筑采光、通风差;屋檐过短,雨水侵蚀门头、墙面;墙面保温性能差,缺乏安全性。第三,农户人口增长,一层的建筑已不能满足居住要求等。

图片


1.2、材料

乡村民居建筑材料大致有夯土、木制、青砖、石砌、砖砌、水泥等,每种材料对应不用的时代特征,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20世纪农村大多用夯土、石砌、木制等技术建造房屋,满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几种的材料逐渐风化侵蚀,难以满足居住,而农民不愿舍弃,便会在其旁边新建房屋。进入21世纪之后,砖砌、水泥材料开始占据农村自建房的大部分,这种风格的民居虽然增加了生产生活的功能,但缺少了原有的文化特征,大多是“方盒子”,且外墙基本不做饰面。

图片


图片

乡村建筑改造面临的阻碍


2.1、城市建筑理念的渗透影响

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地区在发展趋向、建筑审美等方面受到了极大影响,进而导致农村地区传统的建筑风貌不断消失。同时,现代化、高层化的楼房建筑拔地而起,最终造成城市与农村千篇一律的同质化问题,对美丽乡村的建设造成了极大阻碍。面对这样的负面情况,建筑行业相关人员必须要明确区分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在文化特点、建筑需求、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而秉持立足实际、具体分析的建筑理念与审美观念,力求发挥出农村地区建筑产品在文化传承、风俗保护等方面的最大化价值。

图片


2.2、乡村建筑用户的组成复杂

基于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水平、教育水平、设施水平等多方面的客观差距,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走入城市,进行工作生活,使得农村地区出现了留守老人多、留守儿童多、青壮年稀少的居民状态。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在建设美丽乡村、改造农村建筑的工作当中,必须要转变统一化、年轻化的设计思想,将老年人和儿童作为建筑服务的主体角色,进而做好建筑结构中动线、无障碍设施、安全设施等方面的设计,以免对农村特殊留守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图片


2.3、乡村建筑环境调研难

“原生态”是农村地区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重要特点。在美丽乡村建筑改造当中,相关人员在城市环境中的建筑经验很难受用,所以必须要对当地的居民风俗、产业特点、自然结构、气候环境展开全面、长期的调研,才能保证建筑成果在布局安排、功能设置、交通结构等方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样一来,一方面会导致人员、时间、资源等乡村建设前期成本的大量消耗,另一方面也会给相关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

图片


图片

建筑改造的设计方法


3.1、因地制宜

带着解决问题的思想进行设计,因地制宜,制定建筑改造导则。
图片

如何解决传统文化的传承,新与旧的交替,几种建筑风貌并存,是建筑外立面改造的重点。以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路,依据国家出台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通过对已建成的民居改造实地考察,确定“尊重民意、求同存异、修旧如旧、经济适用”四大原则,满足农户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最大程度地保留村落建筑的差异化、多元化,用一种或多种元素使得整个村落风貌有所统一、有所联系。制定出一套针对民居外立面改造的导则:

①每个村落都有属于他们的符号,找寻体现当地文化特征的古建筑,对建筑各部分的构件进行分解,通过抽象、分解、演化的方式,提炼出文化符号,运用到民居改造之中;②对提炼后的建筑构件进行模块化、易操作的处理,便于后期施工,减少维护成本;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建筑有机结合;④建筑风貌与自然人文环境融合。

图片


3.2、建筑景观改造方式

(1)原生式乡村建筑景观
原生式乡村建筑景观改造,要注重对乡村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较少加入人为的改造,展现乡村建筑与天空、山、水、植物等形成的乡土的、生态的景观。如日本的合掌村,以干草堆叠覆盖屋顶,意大利的阿尔贝罗贝洛则以圆锥石屋顶闻名,这些特色的乡村建筑,成为了标志性景观,而在多年的修葺中,也是以原生式建筑景观为主,较少进行新建筑景观的融入。
(2)借鉴式乡村建筑景观
借鉴式乡村建筑景观,是指在景观设计中,将当地传统建造技法与先进技术、工艺恰当结合,再现乡村生活形态下的乡村建筑景观。借鉴式乡村建筑景观需要对当地的乡村建筑特色、地域文化、环境、气候、地形地貌、植被、民风民俗等因素充分了解,提炼出乡村建筑及其与环境融合的精华,才能进行景观提升。

图片


3.3、确定改造方式

(1)建筑进行自上而下的外立面改造:屋面、墙面、檐口叠涩、门窗、柱础、墙基、山墙等。如我国传统屋顶形式为坡屋顶,为了突出传统形象,彰显传统文化,将现有民居存在的平屋顶改为坡屋顶。
(2)将民居的生产生活功能(排水管网、空调机位、热水器、晾晒等)与建筑本身相结合。如用木格栅对空调机位进行包装,满足功能的同时,其形式与建筑形态能够融合到一起,不显突兀;对排水管网进行刷漆或刷涂料处理,与墙体颜色保持一致。

图片

(3)提炼当地建筑元素符号,运用到建筑构件中。
(4)个别建筑在不影响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增加入户门楼,方便雨水收集,丰富立面空间。
(5)就地取材,降低造价。材料的选用需要有古与今的对比,比如钢构、玻璃、锈石、混凝土等与夯土、毛石、青砖、红砖的组合,先人留下的民俗文化符号都可以运用新材料进行表达。

图片


总结

“美丽乡村”建设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大型改造工程。在此工程当中,建筑改造作为最基础、最贴近民生的阶段,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因此,农村建筑改造当中,必须要制定出针对性、实际性的建筑改造设计方案,以便彰显乡村地区独特的自然优势与文化风貌。


加倍努力
2024年05月11日 08:39:54
3楼

学习了“美丽乡村”建筑改造浅析理念,多谢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