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坡面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
独立的墨镜
2024年01月15日 14:06:37
来自于水土保持
只看楼主

    主要包括山坡、塬坡、梁坡、峁坡和沟坡。按照坡度的大小可分为<25°坡面和>25°坡面,由于不同坡度的坡面水土流失特点不同,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也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主要包括山坡、塬坡、梁坡、峁坡和沟坡。按照坡度的大小可分为<25°坡面和>25°坡面,由于不同坡度的坡面水土流失特点不同,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也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1)<25°坡面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


坡面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耕地和非耕地两大类。
①坡耕地综合防治措施配置
坡耕地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要做到坡面径流最大限度地就地蓄渗、就地利用,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强农地的抗旱能力,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平缓的坡耕地,采用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等高耕作、沟垄种植、覆盖耕作、草田轮作、少耕和免耕等,这些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地形粗糙度,拦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的抗蚀能力。
在坡度较大的坡耕地,除了农业防治技术措施之外,在地少人多的流域,应大力修筑梯田,使其变为高产农田,梯田修成以后,可种植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既能保证粮食自给自足,又能增加群众的收入。在梯田面积中,埂坎面积一般约占3%-20%,为了充分利用这部分土地并保护埂坎,应采用生物固埂措施。我国各地在梯田埂坎种植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植物种类有乔、灌、果木和草本植物等(6-1)。
表6-1我国各地梯田埂坎植物种类

在地广人稀的流域,可直接利用缓坡耕地,或将坡耕地修成坡式梯田或隔坡式梯田,在垄上或梯田窄带上营造等高灌草带(也称生物埂),例如,我国东北和黄土丘陵区,沿等高线一条宽2-2.5m的反坡梯田带,条带上带植紫穗槐,沙柳、乌柳、沙棘、柠条、桑树、山楂、苜蓿、黄花菜等在南方一些地方采用箭麻、火棘、马桑、桑条、山茶树等植物埂,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减轻土壤侵蚀,改良土壤的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一些地区在坡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同时,沿等高线栽植松、杉、泡桐、杜仲等乔木树种和价值较高的经济林木,如苹果、梨、杏、枣、柿子、花椒、茶等。实行短期林(果)粮间作形式在黄土高原和南方部分地区很受欢迎。
除此以外,坡面道路侵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途径之一,沟坡道路多为土质路面,坡度较大,暴雨产生的径流常沿路面形成股流。为分散径流,节节拦蓄,路面应修成拱形,在路边土崖崖根挖水槽,土崖脚每隔20-25m挖一蓄水窑窖,土崖上坡面修梯田或者挖一道壕沟,路肩和边坡种植草灌。当道路穿过梯田时,可将道路径流引入旁边的农田或果园。
南方坡耕地在修梯田的基础上,将梯田道路修成“之”字形,“之”字形的间距约100m,在每一个拐弯处打1-2个蓄水池,每弯长6-7m,一般一弯两梯比较合适。梯田排水一般在梯田角的一端,上下相邻的呈交错排列。


②非坡耕地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
在土石山区和黄土地区,长期的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或者土壤干旱瘠薄,造林立地质量较差,在坡面应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做到适地适树,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纯林、针阔混交林或乔灌混交林。
在能源缺乏的流域,靠近村庄应营造造护坡薪炭林,一般用燃烧性能好,再生力强的灌木,如沙棘、柠条、马桑、灌木桑等,也可将一些乔木树种灌木状经营,以解决农户生活用柴,并能防止坡面水土流失。
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阳向坡面,可营造护坡经济林,选择的树种主要有杏、柿子、板栗、枣、核桃、漆树、杜仲和茶树等。
造林时应采用集流整地工程,如水平阶、反坡梯田、水平沟和等高撩壕整地形式,以工程养林木,以林木护工程,林分郁闭后代替工程,达到坡面径流就地入渗拦蓄,发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防护功能。


(2)>25°坡面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


>25°的陡坡面,面蚀强烈,一些流域的坡面已由面蚀发展成为浅沟、切沟侵蚀,崩塌、滑坡、泻溜等重力侵蚀严重。应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控制坡面径流,固坡保土,防止浅沟、切沟扩张,减少崩塌和滑坡的发生。为有效地控制强烈的侵蚀,应退耕还林还草,造林前在25°~35°坡面采用水平阶、反坡梯田、水平沟和等高撩壕等集流整地工程,在支离破碎处和36°~45°的坡面,采用鱼鳞坑整地。在南方山地坡面除了造林整地工程之外,还应修水平沟、竹节沟、沉沙凼、蓄水池、引洪渠和排洪沟等坡面水系工程,形成沟、渠、凼、池相通的坡面排水系统,使洪水安全下坡归沟。

陡坡坡面造林时,应选择根系发达,萌蘖性强,枝叶茂盛,固土作用大,耐旱耐瘠薄的树种。选择树种时要考虑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的水肥气热状况。黄土区阳坡光热条件好,水肥条件差,可栽植一些较喜光、耐旱、耐瘠薄的树种,如刺槐、侧柏、柠条等。阴坡光热条件较差,但水肥条件较好,应栽植一些耐旱耐瘠薄稍差的树种,如油松、榛子等。长江流域土壤瘠薄处栽植马尾松、柏木,在土壤肥沃处栽杉木、楠竹等。造林密度应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和土壤侵蚀特点来确定,在凸形坡的中下部、凹形坡的中上部及凸凹坡交接处,侵蚀强烈,应加大造林密度,防止径流入沟。此外,除了营造纯林外,应大力营造混交林,在立地条件差的陡坡,应全部栽植灌木或以灌木为主的乔灌混交林。>45°的坡面,侵蚀十分严重,造林不便施工,幼树不易成活,应封坡育灌育草。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