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血泪经验分享!你们别踩坑,我自己哭就行了......
okmnwtue
okmnwtue Lv.2
2023年05月15日 10:45:04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对于大多数的水处理人来说,最令人崩溃的就是二沉池出水在自己的面前一点点变浑浊。           毕竟,一套水处理工艺,到二沉池已是收尾阶段了,


对于大多数的水处理人来说,最令人崩溃的就是二沉池出水在自己的面前一点点变浑浊。
 
 

 
 
 
毕竟,一套水处理工艺,到二沉池已是收尾阶段了,   出水水质及回流污泥的浓度,很大程度都取决于二沉池的工作性能   ,而二沉池的设计及运行的控制条件均影响其工作性能。 
01
二沉池设计计算需要注意的9个问题

一般来说,   沉淀池内出现厌氧现象,是导致沉淀池工作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在沉淀池内发生厌氧状态,球衣属等丝状菌就会大量增殖,破坏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质。同时还会产生厌氧发酵,产生氮气,降低活性污泥比重,破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

因此,   在沉淀池的设计中,最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避免厌氧状态的发生   。为了避免沉淀池形成厌氧状态,,在其设计阶段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停留时间应确定在最低限度    

废水在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应≥1h,一般是2~3h内。但有时候为了让活性污泥更充分地沉淀,停留时间会高于2~3h。

在沉淀池内的微生物作用下, 水中的溶解氧随着时间而被消耗。   若缺氧时间过长, 则产生反硝化,造成污泥上浮。    

因此,在活性污泥的沉淀分离上,应该考虑把停留时间按需要确定在最低限度,   比较常采用的时间为1.5~2h,污泥浓度高时采用低值。      

2、流速应低于初沉池    

二沉池中的污泥含水率较大,密度较小,沉速较慢。

因此,在设计二沉池时,   最大允许的水平流速(平流式、辐流式)或上升流速(竖流式)都应低于初沉池。    

3、有效水深不宜过浅    

从浅池原理来看,沉淀效率是由池的表面积决定的,与池深无关。但在实际中,   有效水深在2~4m,一般最为适宜   。这是因为 

如果水深过浅,水流会引起污泥的扰动,使污泥上浮,温度 、风等外界影响也会使沉淀效率降低;如果池水过深,会造成投资增加。

4、尽可能不使沉淀的污泥面过于降低    

过低的污泥面易受机械搅动,使已沉降的污泥重新卷起。

5、应设置不使污泥残留的集泥装置  

大量实践证明,如果集泥装置内的污泥未及时得到收集,就会变为老化污泥。因此,   设计时可考虑采用流线型结构,外表喷塑。    

6、控制出水堪的最大负荷  

沉淀池出水堪负荷过大,容易挟带污泥出流,影响出水水质。

可采用溢流堰,   堰口负荷1.5~2.9L/(s.m),限制出流堰流速不超过10m3/(m·h)   ,防止挟走污泥絮体。

7、应设沉淀池的撇渣设施  

沉淀池出流处会有浮渣积聚。设置撇渣设施,可   防止浮渣随出水溢出影响出水水质。    

8、进水要布水均匀  

进水要布水均匀,利于泥花结大。

9、 灵活控制表面负荷


为了保持较低出水SS值和COD值,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规定活性污泥法中二沉池的表面负荷,但其实 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水质情况灵活控制。  

02
二沉池运行管理应该注意5个问题

1、供给充分的氧,曝气池充分曝气  

废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应保证在1.5~2.0mg/L。   如果溶解氧浓度较低,则会造成厌氧环境,丝状菌会大量繁殖,影响污泥的絮凝和沉降。    

另一方面,废水中的有机氮化合物,会在曝气池中被分解为NH3,又进一步被活性污泥氧化为 NO-2和NO-3,然后流入沉淀池。

如果污泥在沉淀池内呈厌氧状态,NO-3就会被还原转化为N2,产生的微细的N2气泡被污泥絮凝体所吸附,结果就产生了比重降低的活性污泥。

因此,   要想沉淀池不形成厌氧状态,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供给充分的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方法虽然有效,但由于在沉淀池内不能供氧,所以只能在曝气池内充分曝气,提高流入沉淀池内处理水残留溶解氧浓度。

2、避免流入水量突然增大  

在沉淀池中,沉降下来的   污泥如果受到搅拌,往往会重新翻起上浮到水面    

这种搅拌   可能是因为流入沉淀池中的水量突然增大   ,也可能是因为沉淀池中的集泥装置的搅拌。 

3、清理沉淀池  

大部分污泥由沉淀池底部排出,但   在沉淀池贮泥斗的死角处,积存的老化污泥容易产生厌氧发酵现象   ,产生CH4、CO2与H2等气体,这些气体吸附在污泥上,使污泥比重降低。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除了要在设计时避免产生死角外,还需要对已有设备,   定期清扫沉淀池的池底。    

4、提供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曝气池中进水水质除了直接影响曝气池处理效果,也会影响二沉池的处理效果。    
进水的BOD负荷高时,微生物呈游离的各自分散状态。

虽然有少量的集合菌体和较短的丝状菌体,但不形成絮凝体,   当进水BOD负荷过低时,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形成内源呼吸,结果造成絮凝体解体。    

进水中碳氮比例过高,有利于丝状菌繁殖,造成污泥膨胀影响二次沉淀池沉降效果   进水中悬浮物含量,也影响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悬浮物能增加活性污泥比重,加速其沉淀。

进水pH值低于6.5真菌即开始与细菌竞争,   pH值降低到4.5时,真菌占据完全优势,原生动物将全部消失,严重影响沉淀效果。      

控制曝气池内处理水pH值在6.5~8.0,控制进入曝气池中处理水的BOD负荷,保证微生物所需营养,控制有毒物质的流入。

5、经常观察二沉池液面是否有污泥上浮现象  

若局部污泥大块上浮,且污泥发黑带臭味,则二次沉淀池存在死区   ;若许多污泥块上浮又不同于上述情况,则为曝气池混合液偏低。

总之,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影响出水水质。
03
二沉池常见问题与对策总结

1、二沉池飘泥,原因及对策    

二沉池出现问题

问题a:   二沉池发生反硝化    

对策a:一方面是加大污泥回流量、缩短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另一方面是控制曝气池末端的DO值,避免混合液在二沉池形成缺氧环境


问题b:   二沉池藻类附着    

对策b:定期地检查清理


问题c:   刮吸泥机故障    

对策c:及时修理刮吸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问题d:   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    

对策d: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


好氧池出现问题

问题a:   好氧段污泥培养不成熟    

对策a:这类问题是暂时的,污泥培养成熟后,沉降性能提升,飘泥现象自然消除


问题b:   丝状菌膨胀    

对策 b :可以阅读文章   《丝状菌膨胀的原因、处理措施、判断方法(通俗解析版)》    


问题c:   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过高    

对策c:加大剩余污泥排放


问题d:   污泥老化    

对策d:及时调整活性污泥工艺控制参数,避免活性污泥发生过度老化


问题e:   好氧池曝气过猛    

对策e:曝气力度要控制适中


进水发生变化

问题a:   水量变大    

对策a:设置调节池,池体要充分考虑水量波动的情况


问题b:   负荷增高    

对策b:在预处理阶段调节水质,提高MLSS来抗击负荷


问题c:   营养元素失衡    

对策c:投加营养,避免营养比例过于失衡


问题d:   气温低、PH 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    

对策d:加强预处理,加大排泥,置换受抑制的活性污泥


问题e:   悬浮颗粒物未去除    

对策e:确保预处理效果,避免颗粒物进入后段工艺


2、二沉池出水浑浊,原因及对策    

原因a:   污泥膨胀引起的出水浑浊    

对策a:先用消泡剂和絮凝剂稳住局面,再通过镜检确定膨胀种类,然后把BOD:N:P控制在100:5:1,同时pH不低于6.5


原因b:   污泥解体引起的出水浑浊    

对策b:调整营养物质C/N比,加大污泥回流量保持好氧池污泥浓度,如果是进水含有毒物质,则需要用调节池稀释


原因c:   污泥老化引起的出水浑浊    

对策c:加大好氧池的曝气量


原因d:   污泥分散引起的出水浑浊    

对策d:加大好氧池的曝气量,减少进水量


原因e:   污泥上浮引起的出水浑浊    

对策e:减少好氧池的曝气量,减少污水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及时排泥或者增加回流比。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3年05月17日 07:03:18
2楼

资料很好,把常用的二沉池原理、运行和管理介绍得比较清楚,值得一看,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