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设计:36班小学 18班初中:多样化的空间布局,极简现代的立面
奔放的钥匙
2023年05月15日 09:25:33
只看楼主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湖北建艺风工程设计 书山游学,峡谷叠翠 城市已不是记忆中的街道和市井,建筑也不是当年的砖墙灰瓦,都市的汪洋中似乎没有了儿时自由自在玩耍和休息的空间,原本的“山水之间”成了建筑物的海洋。因此,我们的目标不限于建造一所足够面积和设施的学校,而是想建设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微型城市”,一个寓教于乐的呼吸校园,一个可以自由自在,释放孩子天性的“乐园”。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湖北建艺风工程设计

书山游学,峡谷叠翠

城市已不是记忆中的街道和市井,建筑也不是当年的砖墙灰瓦,都市的汪洋中似乎没有了儿时自由自在玩耍和休息的空间,原本的“山水之间”成了建筑物的海洋。因此,我们的目标不限于建造一所足够面积和设施的学校,而是想建设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微型城市”,一个寓教于乐的呼吸校园,一个可以自由自在,释放孩子天性的“乐园”。
我们希望这座校园在面对建设中的城市时,可以成为与“都市汪洋”对峙的一种温和积极的调节剂。在面对变革中的教育时,可以提供一种平台,将空间的支配权更多的还给孩子,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成为一所满足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学堂净土”。      

▼项目概览  

▼夜景鸟瞰  

与环境对话——狭长用地的思考与回应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位于北港单元深圳大道 木沉渊路的交汇处,东临公共绿地及水系,北邻住宅用地。现状用地地势平坦,但整体狭长。长宽比接近4:1。在这种尺度用地上需要打造一所小学36 班 初中18 班的规模的学校。项目用地紧张,容积率高,在满足规划 退 距的情况下,南北向放不下标准400米的跑道,甚至300米的标准跑道。是否东西向 个跑道,我们有过推敲和犹豫。
考虑到小学生、初中生在年龄,体格以及课程设置上差异较大,我们最后决定因地制宜做两个不同的球场跑道。一个标准200米球场跑道,一个非标准的300米球场跑道,放在校园东西两端,阻隔来自外界的干扰,作为与城市空间的过渡。200米跑道在小学部,300米跑道在初中部,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运动需求。
项目用地是带形的地块,顺应地形容易做成东西狭长,采光和视野均不佳的带形建筑。我们通过几个庭院划分空间,增加建筑的采光和趣味性,改善了带形建筑的限制,缓解了狭长用地带来的紧张。引入“书山游学,峡谷叠翠”的设计理念,设计一条东西向活力纽带串联起学校各个功能,在校园内部创造出一条知识峡谷。

▼校园西侧的水系及绿地

▼知识峡谷  

▼峡谷内景    

与孩子对话——学习与游玩并存的创造性学习社区

在狭长而又紧张的用地条件下,学校布局顺应场地展开。一气呵成的建筑设计,两次连续转折,再一次折回到城市界面,划定入口广场,形成中小学两个区域,如书法运笔,藏锋收锋,起承转合,在狭窄的场地中,营造多样化的空间变化。丰富了城市界面,也勾勒出面积不大,但层次丰富的入口广场。
起承转合的建筑流线结合各功能空间围合成半开放式、开放式院落空间,形成了“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结构体系。一心:指位于校园中央的广场,在校园中央设计架空平台,塑造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丰富空间环境。两轴:指东西向山水园林轴和南北向礼仪文化轴,串联活动广场和主要建筑,是校园的主体框架;三区:指小学区、初中区、功能共享区。


▼入口广场  

▼爆炸轴侧  

为避免将狭长的空间一眼看穿,我们规划了转折的空间,通过曲折 婉转 的多变空间,营造出曲径通幽的书山峡谷意境。 当孩子们去探索、疑问、沟通的时候,学习便产生了,而正是这些多变的空间组成孩子们的梦想王国。“书山游学、峡谷叠翠”,将自然的意向融入建筑之中,各种“洞穴”,“登山路径”穿插其中,让丰富的体验陪伴孩子们度过九年的青少年时光。


▼旋转坡道——“峡谷洞穴”


▼小学部中心庭院  

▼小学部趣味活动平台  

校园建筑除了室内教学空间外,还有不少公共活动空间,也称“隐性”教学空间。校园建筑转角部位,不仅仅是孩子最喜欢的“隐性”教学空间,也是重要的交通节点。但是在设计中,往往也是最难处理的。在这里我们化不利为亮点,采用开放性、趣味性的策略,将其打造成错落交织的公共楼梯。初中部和小学部的公共楼梯分别用蓝色和绿色来打造,既增加了校园的灵动性,也成为了整个校园建筑的标志性节点。
在转角公共空间嬉戏打闹,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游戏。灵动多变的开放楼梯,成为孩子们最爱使用的交通空间。追逐着,探索着,梦想着。我们希望在一个童趣柔和的环境里,追寻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境,由孩子们自已成为校园的画笔,描绘出一个有机生长的校园时光。


▼初中部交叠的转角楼梯

▼初中部错落交织的楼梯  

▼小学部错落交织的楼梯  

▼小学部错落交织的楼梯

与校园对话——人性化的功能分布与交通组织

在整个校园的分区中,小学区与初中区用功能共享区彼此隔开。小学区位于场地西部,建筑形体规整又不失灵动,构成校园城市名片。初中区位于场地东部,与主干道之间布置降噪种植带,减少噪音干扰。公共教育资源、后勤食堂和行政管理属于共享区。三区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既便于分开管理减少相互影响,又能节约公共资源降低管理成本。
传统教室均设置在北向,音乐、美术教室与教学教室分开布置,减少相互干扰。综合楼位于校园中部,毗邻主出入口,便于对外交流。体育馆与报告厅集中布置,集约利用土地。校园出入口集中在北侧支路,设置家长接送缓冲区,与城市交通形成良好的衔接。结合校园文化设计风雨廊桥将各功能空间串联,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也以场所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和交流。四座彩色天桥联系峡谷两侧,使交通更为便捷。


▼连接峡谷的彩色天桥  

▼报告厅  

建筑立面整体形态简洁现代,立面以白色和橘色为主,局部点缀明亮的红色、绿色、蓝色,严肃又活泼,突出校园青春气息。错落的体型,丰富的虚实对比,明快柔和的色彩与园林生态绿化相映生辉。


▼沿街形象  

▼城市立面  


结语: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池水漾起另一池水”。我们没有“依山傍水”的环境,也无意执着于改变现有的都市汪洋。我们借由改变释放一种期待,期待校园建筑伴随教学一起“演变和生长”,期待孩子可以无拘无束的互动、沟通、碰撞、协作和分享,让学习随时随地的发生。


技术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名称: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地点: 湖北省荆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港单元深圳大道与木沉渊路的交汇处  

设计单位: 湖北建艺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邓翔   

总建筑面积: 34328㎡  

设计时间: 2020年12月-2022年2月  

建成时间: 2022年9月  

建筑摄影: 赵奕龙


lijiawei411
2023年05月15日 13:50:48
2楼

城市已不是记忆中的街道和市井,建筑也不是当年的砖墙灰瓦,都市的汪洋中似乎没有了儿时自由自在玩耍和休息的空间,原本的“山水之间”成了建筑物的海洋。因此,我们的目标不限于建造一所足够面积和设施的学校,而是想建设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微型城市”,一个寓教于乐的呼吸校园,一个可以自由自在,释放孩子天性的“乐园”。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