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怒批:上午发通知、下午要情况:安全人深陷内卷式工作困局,原因太扎心!
贾维斯online
2022年04月18日 13:18:12
只看楼主

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当前,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督查,工作压力大、不堪重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2017年7月、8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现在下去督查的太多,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基层不堪负担,要统筹解决。10月中旬,中办专门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检查督查考核存在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地方和基层

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当前,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督查,工作压力大、不堪重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2017年7月、8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现在下去督查的太多,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基层不堪负担,要统筹解决。10月中旬,中办专门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检查督查考核存在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地方和基层 应接不暇、不堪重负 ,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既不利于集中精力抓落实,也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把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抓落实,最终要通过基层去落实。 可以说,基层乡镇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也是直面企业群众的第一道窗口。基层干部的每一项工作,都与百姓密切相关,服务企业、搞好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等。因此,切实为基层乡镇干部“松绑减压”,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干事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然而现实中很多地方, 不管事大事小、轻重缓急、有无必要,动不动就没完没了地开会,而且每次开会都指名道姓要求“一把手”参会 。有的乡镇干部反映,天天忙开会,哪有时间干工作、抓落实?以开会抓落实甚至成了一些地方的惯用手段。检查督导也是名目繁多,今天你去有“借口”,明天我去有“理由”,后天他去也“必要”,不间断地检查督导和“走马观花”的调研活动,使基层应接不暇、难以招架。再加上程序复杂的评比考核,让基层叫苦不迭又无可奈何。况且基层本来就人手不足,还时常被上边临时抽调和借用。此外,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稍有纰漏和失误,就难免遭受批评通报,或者被追责、问责或处分。这样一来,很多基层干部整日顶着压力和风险干工作,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督查考核,干工作、抓落实的效果自然难以保证。因此, 给基层乡镇干部“松绑减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首先,要消除“文山会海”。 文风和会风直接连着党风、政风和社风。当前,各地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问题比较突出。从上到下,会议越开越多,文件越发越长,消耗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很多基层干部把大量时间耗在开会上,根本无法扑下身子抓落实。因此,只有痛下决心消除“文山会海”,才能让基层干部彻底解脱出来。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办《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会议规则和发文规定,切实精简会议,减少文件。 对那些无关紧要、无有实际意义、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尽量不开。 但必要和重要的会议必须得开,而且要开好,注重提高会议质量和效果。不论是召开会议还是印发文件,如果过多、过滥,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种不良风气必须坚决遏制。过往实践也证明,靠会议、靠文件抓落实,往往形成“空对空”。 尤其是“上午发通知、下午要情况”这种令基层措手不及、反感至极、有悖正常工作规律的极端做法,必须叫停和打住,并防止反弹。

其次,要减少和杜绝形式主义的检查督导。 如果上边来人检查督导或调研频率过高,人次较多,基层就不得不全力以赴搞陪同和应酬,而且要千方百计做到服务周全,以让上级领导和部门满意。但这就无形中消耗和占用了基层干部抓落实、干实事的时间和精力。检查督导,是推动工作、抓好落实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但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做到“精准”二字、有的放矢。要防止“轮番式”的检查、“大面轰”的督导,那样只会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漂浮作风,起到干扰基层的“负作用”,是对党和国家事业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搞好精准检查督查,其实是对转变和改善干部作风的直接检验和考验。在检查督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慎重运用问责和追责机制。

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防止无视客观情况、不问青红皂白 ,对基层干部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和过错,抓住不放,草率实施问责和追责。应把握好适度原则,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运用好“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好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但同时也不能对那些“人在岗位不谋事、无所作为不干事、不敢担责怕伤人、只求平安混日子”的懒政干部熟视无睹、不抓不管,而应“厚爱”与“严管”并重。

最后,要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 实践证明,上边风清气正,下边一呼百应。领导干部应主动作风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多搞一些“接地气、贴民心、顺民意、实打实”的调研活动,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情况明、底数清,防止“长官意志”和“行政打压”。如此才能推动实施精准决策、精准督导和精准落实。

要善于发现人才,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基层一线是培养和锤炼干部的“摇篮”。 土味多、作风实,是基层干部的一大优点,他们经过基层栉风沐雨、摸爬滚打的锻炼,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实际本领。从基层选拔上来的干部,一般都能胜任工作、独当一面。

因此, 提拔干部要向基层一线倾斜 ,把那些对党忠诚、清正廉洁、务实为民、无私奉献、敢于担当、不跑不要的人,提拔到相应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党和组织对他们的关注、关怀和厚爱。

总之,为基层“松绑减压”,关键在“上边”。要坚持以上率下,从领导和领导机关做起,对基层干部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注支持、体察体谅,切实让广大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甩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干事业、集中精力抓落实,确保党和国家工作不断取得实绩、获得成效。

最近, 小编看到这样一条吐槽~

?

 

“内业资料、开会占据了安全人员工作七成以上, 安全培训、考试形式泛滥,新安法落实差距太大。”

 

以上可能是多数安全人的现实常态,

工作越做越多,可成效却越来越差,

企业安全管理“内卷化”越发严重,

何时才是尽头?

流程问题、职责问题、

界面问题、考核问题······

安全管理成史上“内卷”最严重的行业。

在似乎“万物皆可卷”的讨论中,

安全生产中的“内卷”现象尤应引起警惕。









重“痕”轻“绩”的检查考核    

一些地方和企业习惯于把留痕视为安全工作本身、将安全汇报材料当作工作成果,“做得好不如说得好”,于是在遣词造句上用心多、在干实事上用劲少;

有的地方和企业凡安全考核、安全验收、安全督查必看台账,各条线都要求报安全数据、报指标,安全月成了“表哥”“表姐”,“不在田间地头忙工作,却在加班加点填表格做台账”的现象并不少见;

有的地方和企业安全检查评比、安全考核达标活动过多过滥,导致基层应接不暇,有的还要费心制作精美的安全画册手册展板,检查过后便弃之一边。

这种重“痕”轻“绩”使得一些地方的工作陷入事务主义、文牍主义的怪圈,整天忙忙然却忙而无功、忙而无效,越忙越迷茫。










不切实际的创新推广    

有的地方应急为了创新而创新,拍脑袋出点子,不够条件硬是推广,给基层企业定下不切实际的指标,结果不了了之;还有的创新换汤不换药、新瓶装老酒,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只满足于引起上级领导注意,热衷于在概念上做文章、搞包装、玩文字游戏。









化简为繁的层层设限    

有的地方在对待安全工作事务审批中设置不必要的层层关卡,看似为了规范工作,实则为了彰显权威、推卸责任。

有的将安全简单问题复杂化,能口头说清的非要写成文件,芝麻小的事都要上会,议而不决、拖拖拉拉;有的不愿负责,把问题和矛盾都推给上级,层层请示;还有的对待企业群众办事索要各类证明,让办事者跑断腿、磨破嘴。

这种动辄“再研究研究”“再请示请示”的久拖不决,既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消解掉责任,寒了人民群众的心。









逐级加码的推动工作    

有的地方贯彻上级要求不是从有效落实出发,而是习惯性、想当然地增负加码。比如开展某项活动,如果省里要求的是“六个一”,市里就变成“十个一”,区县自选动作又加码到十多个,似乎数字越多工作越有力;

有的地方上级部门可能只要一个数字,为显示重视,一些干部向下布置任务时层层加码,不仅多要数据,还逐级增加了总结、调研、剖析、台账等——“本来只要一根线,最后织出了一件衣”,给基层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和负担。

此外,刷票拉票的评比推选、精心编排的经典调研、装模作样的集体加班、翻来覆去的文稿推演等,都可算得上是公权力运行中的“内卷”现象。

仔细体味,安全生产领域中的“内卷”现象弥漫着一股熟悉的味道,究其实质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作祟。

如果任由那些“简单问题复杂化”“没有意义的精益求精”“被动应付工作”等“内卷”现象扩散开来,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不了事,让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搁置。

1、以口号替代重视

口号喊得震天响,重视安全在口头。仅限于喊号子、做样子,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2、以标语替代宣贯

宣传标语、横幅的张贴、乱拉、散滥和满天飞,相互抄袭、内容雷同,雷声大雨点小。


3、规章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执行两张皮,以经验替代规章制度,凭经验干活,经验主义盛行。口头重要,落实上不要。


4、以签字替代培训,为了培训而培训

学习培训开小差,身在曹营心在汉,签个字就不见人影,或者就是找人代签字。培训工作思路不清,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内容空洞乏味,培训方式死板僵化,根本不关心培训效果,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5、以文件落实文件,文风虚浮

不对文件进行消化,直接转发,机械照搬照抄文件,以文件落实上级文件要求,为了对上级要求留痕,或敷衍了事,或疲于应付。文风存在空挡油门、蒙纸涂币的现象。


6、落实时,衰减执行、选择执行,或以会议替代落实

不针对企业实际,制定落实的分解措施,导致一些工作落实效果衰减,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效果。或是在落实时,觉得对本企业联系紧密的,上级重视的工作,执行力度上就重视一些,感觉联系不那么紧密的,就仅仅停留在开开会的层面。


7、以汇报替代检查

不在现场问题、隐患整改上下功夫,而是把力气用在了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会场布置和材料撰写上。会场布置高大上,汇报材料印刷精美报喜不报忧,用虚虚实实的数据堆砌安全成绩,用事例渲染安全效果,把芝麻夸成西瓜,虚化、淡化甚至回避问题和隐患。


8、以台账替代现场

名目繁多的台账资料已经成为了安全检查考评的标配。把时间、精力用在了收集、整理台帐上,追求漂亮而无实质内容。或掩耳盗铃,虚报和夸大,虚假台账层出不穷。现场安全管理不细不实,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见惯不惊、抓大放小、避重就轻。


9、安全监督走马观花、神仙过路,或光查不督

好人主义,功利主义盛行。安全监督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在面上。或惩处的力度宽软软,或光查不督,导致问题隐患查了一大堆,整改落实却不了了之,隐患问题查而不治,老生常谈,司空见惯。


10、官本位思想严重,或工作推进上流程反复、推诿扯皮

官本位思想严重。或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时涉及做决策,害怕担责任,从而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有的工作服务不到位,对下级工作指导不够,导致一些流程反复流转,拉长了决策周期。


深度揭露安全管理乱象!


一、我们总是在每次事故后强调安全监管不到位


我们一直以来都过度相信安全监管的力量,认为只要监管到位,企业就不会发生事故。


所以每次事故背后的指向,基本都会涉及“安全监管不到位”。


可是,大家要明白,监督之于管理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没有不行,但有也不见得一定行。


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各类责任主体做好自律,自律落实到行业、属地、企业三个层面:行业要管好安全、属地也要管好安全、企业要管好安全。只有当自律做不好,才需要监管。


而高质量的监管是要把握好分寸和界面,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监管过度。


所以,过度监管堪称又低效又代价高昂的一种管理方式。


记住,安全绝不是靠监管出来的!


各种安全检查一轮接着一轮,一出事故就大检查,但为什么没有预期的效果呢?


不是说不要安全检查,必要的安全检查也是监管的环节,但要对安全检查的频次、范围和深度做科学的安排。我们要明白:安全管理的执行过程必须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安全检查和碎片化的隐患查找有一些帮助,但不能替代系统性的安全管理。


如何做好监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但我们必须明白,运动式的粗浅的安全检查方式不应该是监管的主旋律。


2 、安全职责错位必须纠正


我们很多企业安全做不好,一个核心症结是安全职责错位,认为安全就是安全部门的职责(不少企业最高管理层也有这样的误解),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展下去,企业搞好安全的愿望自然会落空。


企业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明确直接管理者对安全负责,安全才能管得好。譬如,项目经理是项目执行过程中安全的真正负责人,车间主任是这个车间安全的真正负责人,工艺装置经理是装置安全的真正负责人,维修经理是维修部门(包括维修承包商)的真正安全负责人,维修班长是这个维修班组的真正安全负责人。真正对安全负责的不是企业的安全部门,而是上面这些直接管理者。


企业安全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本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监督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执行的主体是前面说的那些人),当然安全部门需要为执行过程提供技术和法规方面的支持。最后面这一条是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的,但在很多中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忙于应付日常琐事,没有时间深入学习和自我提升,因而没有办法承担起专业支撑的职责。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专门配备化工过程安全工程师,正是为了建立起比较强的技术支撑能力,为项目、生产和维护维修等部门提供安全技术专业支持。


安全职责明晰是构建有效的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3、“背锅”式追责促生避责式的安全管理,形式主义泛滥


可以说,找不出一个100%尽责的安全管理人员!只要专家查,肯定会查出问题,只是问题的大小问题!这就导致很多“专家”来找问题,然后安全管理人员天天就忙于“怎么应付各类检查”,忙台账、做资料,根本没时间去管现场!这里面的道道,每位企业安管人员都很清楚,敢怒不敢言。只要出了事故,“不到位、不及时”等描述总能给安全管理人员定个罪。难逃背锅的结局


一个个追责案例,让安全人如履薄冰,胆战心惊,工资不高,责任却比天大!每一位安全人都是带着满腔热血和责任感从事这个行业,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为了生存,为了避责,形式主义不得成为安全人的首选!迫不得已而为之。处处留痕才能避责免责,不然在法官面前百口莫辩。


“痕迹”就是“护身符”,“痕迹主义”在安全生产领域已经蔓延到一个很严重地步了。


安全生产的目的是安全,不是通过各种没有意义的形式主义来证明安全。追责安全人,能搞得好安全生产?


写在最后的几点希望......


希望 ,新《安全生产法》的施行能成为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重要转折。

希望 ,各级政府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

希望 ,每一位企业主真正具备企业家精神,效益不是全部,还有社会责任。

希望 ,每一位管理者真正能够担负起安全责任,成为一名合格职业经理人。

希望 ,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能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到知行合一。

敬于才华
2022年04月19日 18:29:10
2楼

 不管事大事小、轻重缓急、有无必要,动不动就没完没了地开会,而且每次开会都指名道姓要求“一把手”参会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