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设计原则
1、河流形态空间的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南水北调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这涉及到了中国南北方的重要流域,根据河流形态空间的异质性原则,我们要打造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为动植物提供更广阔的生活家园。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地区的环境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测,建立关于河流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所谓的环境因子就是河流、河势、水温、水位、水质、以及水文的周期变化等。生物因子就是包括各种微生物和动植物等、使二者之间进行相互合作,环境为生物提供家园,同时生物又可以保护家园,这样的设计是符合生态发展的。 2、景观尺度原则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还必须要考虑到景观尺度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问题,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此问题,生态水利的建设,不是只顾局部地段的建设,而是全面的进
【聚焦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中线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公里的孤柏湾处。主要建筑物包括穿黄隧洞及其进出口、退水闸(洞)、南岸连接渠道、北岸明渠和新老蟒河倒虹吸及其他交叉建筑物等。 穿黄隧洞是在黄河游荡性河道下淤泥、淤沙层中建设两条长4250米、内径7米的输水隧洞,其中过河隧洞长3450米,南岸邙山隧洞长800米。施工采用两台泥水平衡式盾构机自隧洞出口(北)向进口(南)推进。隧洞采用双层衬砌,外层为装配式普通钢筋混凝土管片结构,管片厚0.4米,环宽1.6米、7等分模式;内层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0.45米。内、外层由防排水弹性垫层分隔,分别受黄河的外水压力和土压力,以及输水水体的内水压力,内、外水压力均在50米水头以上。由于隧洞埋深很深,每条过河隧洞两端需各建设一座内径18米的施工工作竖向深井,主要用于盾构机始发和检修。工程设计流量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320立方米每秒。[ 本帖最后由 hebe5871 于 2011-3-5 20:28 编辑 ]
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两点认识
来源地址不详!认识之一: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和修复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般认为,南水北调的目标是缓解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从海河流域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表明,如果充许地下水超采和大量利用水质不合格的污水,继续牺牲生态环境,再维持若干年也还是有可能的。所谓流域现状缺水70~80亿m3,是在不允许继续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不超采地下水条件下的缺水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破坏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局部地区已危及人类生存。主要表现在地下水严重超采、湿地消失、河道干涸、河口淤积、水污染严重等方面,既表现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反映了缺水的严重程度。地下水严重超采是海河流域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南水北调实施后,城市地下水实行限采就有了条件。城市要大大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不但要实现采补平衡,而且要进一步限采,使地下水资源得到恢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农村地下水限采较为困难,可通过地表水源调整、增供经处理污水等方式增加供水量,减少地下水开采。
重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1)(2)(3)
重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1):调水超过100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激辨热潮时,本人正患重病住院(复发脑中风),一直未能参于,近来浏览各方高论.旧话重提.想说几句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意见: 西南地区每年流出国境的总水量的确有5000亿立方米,但能调水的河流只有雅鲁藏布江、 怒江、澜凔江,而三江流出国境的总水量不过3000亿立方米,目前提出的调水方案的调水河段、除 雅鲁藏布江以外、均处于河源地区,引水量极其有限,而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上游河源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而下游临近国境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超过5000毫米,从而造成流域内的径流分布也极不均匀。上中游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的70%以上,而多年平均径流量、却不到全流域总量的30%。虽然雅鲁藏布江出境总水量达1400亿立方米,但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径流量还不到400亿立方米,因此、目前所提出的各种大于1000亿立方米的调水方案,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定线中RTK的应用及探讨
1 概述 定线测量即线路放样,是把图上设计的物体按照已定的尺寸或坐标在实地上标定下来。传统的线路放样方法有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等。一般需要事先根据坐标计算放样元素,再在实地使用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测设出待放样线路。因其在实施过程中受测区通视条件和已知点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耗人耗时、效率低下,且缺乏实时有效的精度控制检核措施。 GPS RTK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好地解决了实时而简便的检核工作模式,进而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RTK作业设备(电子手簿)一般都内置有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能够很方便实现线路放样的要求,投入人员少、精度可控、作业方式灵活、效率高。 通过GPS RTK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定线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对该工程的几个关键技术、精度满足程度、可靠性以及技术保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 GPS RTK线路放样的工作原理及方法 2.1 工作原理 GPS RTK定位系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摘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前期工作,在大量的野外勘测和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最终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四横三纵”基本格局。经党中央国务院审议并原则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由规划转入实施。但对中线工程规划中的工程规模、分期实施和输水方式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文章结合总体规划的研究情况对“中线工程规模、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和管道与明渠的比选”等问题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规划 总体规划 1中线工程规模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规划目标与调水规模,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目前我国的工农业用水已出现“零增长”,今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仅仅是生活用水将有一定的增长,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的总调水规模2010年只需30亿m3,2030年只需60亿m3。另一种认为黄淮海平原是国家的粮食基地,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不能只解决城市缺水,要求中线工程按调水145亿m3的规模一次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