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的防渗铺设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2001版)对单复合衬里结构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地基,细粒土及砂石导水层,土工膜,砂砾石,保护层,生活垃圾。而我看了一个2003粘设计的垃圾填埋场,防渗衬里结构是这样的顺序:地基,压实土层>300mm,1.5mm土工膜,300g土工布,300mm厚粘土,400mm厚砾石粒径4-6cm,生活垃圾。这里的300mm粘土是什么作用了,是规范上的保护层吗?但是又和规范上的顺序不一样了,搞不懂了。压实土层作用又是什么了?如果算作膜下保护层,这样就没了导水层了?这个是西南院的一个工程师设计的?有道理吗?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2004版)对复合衬里结构说明如下: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防渗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100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7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滤液导流层,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0cm;土工织物层,生活垃圾。我现在接触了一个填埋场的设计,我该怎么布置防渗衬里结构了?各层采用什么材料呢?如果按照技术规范上的,1米厚的膜下防渗保护层,工程量还是很大哦?
垃圾填埋场除臭技术分析
现今,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废气产生场所的垃圾废气除臭措施与除臭技术主要针对集中排放的恶臭物质,根据废气物质成分与释放的差异的废气处理方式分为吸附法、吸收法、燃烧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电化学氧化法、光催化降解法、等离子体分解法、电晕法、生物法等10种,妥善解决垃圾填埋场的恶臭问题。 1)吸附法 垃圾恶臭废气的吸附剂以活性炭居多。 由于吸附剂往往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分离效果,能脱除痕量物质,但吸附容量一般不高(约40%,甚至更低)。一般活性炭脱臭多用于复合恶臭处理的末级净化。吸附法还常常与其他净化方法(吸收、冷凝、催化燃烧)联合使用。 缺点是废气处理设备体积大,流程复杂,当垃圾废气中有胶粒物质或其他杂质时,吸附剂易失效。 2)吸收法 吸收法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分离气态污染物的方法。 吸收法净化
垃圾填埋场为何占用良田耕地
最近做的一个县的小垃圾卫生填埋场,位置就在原有的垃圾堆放场处,设计时本来是基本不占用耕地的,可是实际征地中,却“不得不”征了50多亩农田!!! 原来,以前老垃圾堆放场的渗沥液顺地表排放,把山谷下游的农田污染了,造成这些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可就是收割下来的稻穗全是空的。于是环卫处就把这些地“租”了一部分(注意是租),每年付给当地村子一万块钱了事。现在要建垃圾卫生填埋场了,环卫处以解决了渗沥液污染为由不租了,农民们不干了,聚众闹事让环卫处把地全征了,环卫处为此多付了200多万的征地费。 其实,就我设计而言,这些地浪费了,用不上,只能大面积绿化;就环卫处而言,本来就是个穷单位,好不容易搞点国债,花的真心疼。但是,想想那些黑乎乎的地,我觉得还是应该征掉的。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