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态旅游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和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合会(IUCN)认为,发展生态旅游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没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生态旅游可言。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在旅游开发中,还普遍存在重旅游、轻生态的倾向。如:修建旅游设施不顾生态安危,随意开山砍树,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在景区内滥建宾馆、商店和游乐设施;旅游管理失控,入区游人过多,秩序不良,景区游人容量超载运转,导致区内自然资源和环境受损,干扰破坏生物的生存繁衍,威胁生态安全;重视开展观景游乐,忽视生态科学文化的宣传教育,缺少生态旅游应有的科学文化内涵。 因此,在发展旅游事业中应当注意: 第一,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生态旅游既要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更要考虑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生态旅游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规划和安排。 第二,坚持适度开发。要依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一是要通过专家科学考察和论证,并据此确定旅游发展的规模;景区内旅游路线的设置、各项旅游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要力求做到不破坏自然景观;旅游服务设施要本着
有关农地整理中的生态考虑
论文摘要:土地整理应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与和谐,不恰当的农地整理方式和技术将改变农业区域的生态多样性,造成该区域的生态破坏。本文分析了农地整理对生态的影响,并就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整理 生态保护 生物多样性 农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当前,土地整理过多地关注耕地数量的增加,而对由此引起的生态问题重视不够。不适当的整理方式和技术,使土壤性状发生变化,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最终使生物量减少,甚至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破坏。因此,探讨土地整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重视土地整理生态设计,以减少对生物链的不良影响,保持生物多样性,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土地整理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与湿地相互依存的关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通过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旨在认证、保护并促进合理使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系统。相应于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许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对各类广义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的行动中,包括在规划人类居住区时更多地考虑体现其自然环境的意义。文章将以城
关于生态厕所类型的研究与探讨
1、生态厕所概念的提出 厕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每天接纳、蓄集并排除人类日常生理活动中排泄的绝大部分污染物。这些粪污排入城市下水道后变成了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也是城市污水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的排泄物通过“厕所→城市下水道”这一途径而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下游水体。这一过程在城市基础设施健全的区域,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在下水道不完善或根本无法完成厕所收集的粪污的二次输送的区域,人类自身的粪污所带来的污染,往往是惊人的。像北京这样现代化的大都市也同样面临着粪污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例如在城市的城乡接合部、新建的房地产社区、郊区县的乡村、郊区旅游景点、临时会馆等场所,粪污污染较为严重。这些地区粪污的运输和消纳令环卫部门十分头痛。粪污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当地群众和管理部门的重视。寻找这些粪污的出路成为了问题的关键。在当今提倡“环保”、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厕所或环保厕所就应运而生了。生态厕所(或环保厕所)是指具有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能充分利用各种
对南四湖生态补水的思考
南四湖,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微山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四湖相连,为与历史上的“北五湖”对应,故名南四湖。 流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的南四湖,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之一,也是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渔业基地。然而,近几年来,南四湖“太渴 了”。流域连续遭遇枯水年份,湖内蓄水一直很少。2002年,南四湖流域降水量严重偏少,总来水量只有2.25亿立方米,仅是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0%。去 年7月15日和8月25日,南四湖上、下级湖分别出现了当年最低水位,其中上级湖为历史最低水位,南四湖基本干涸。南四湖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其中 部分地区的旱情达到了200年一遇。为了拯救南四湖的生态环境,12月8日,一场向南四湖应急补水的特殊战斗打响了,干涸已久的南四湖盼来了长江水。流量 每秒达30立方米的长江水通过古老的京杭运河,经9级泵站提升,长途跋涉400多公里,源源不断地补向南四湖。 实施从长江向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是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实现新世纪治水思 路转变的具体体现。是继黄河、黑河、塔里木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