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设计
7度0.1g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96m,28层,94年设计的,十多年前施工到7层,然后由于资金问题停工了,现在想复工,但是8~28层的图纸没有了,甲方想8~28层的重新设计,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个网上收集的资料
我在框架-剪力墙设计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各位大虾的帮助:(请多多指教哦) 基础部分: 1:地下室底板是做成筏板基础,还是直接做成一般地面? 2:筏板基础的厚度在计算时是按程序自己定,还是由自定义?荷载怎么计算哩?3:筏板基础的挑出长度是按规范取还是自定义?4:后浇带的位置怎么确定的哩?
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1层,地下一层,因某种原因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不嵌固,计算模型考虑嵌固到基础顶。问题1:屋顶出楼梯间,剪力墙没有往上伸(上伸四颗柱子),位移角要按框剪1/800控制吗?问题2:0.2Q0调整地下室框架部分,放大系数已到7,框架梁、柱(柱800x800,梁350x700)超筋特别严重,如何处理较好?
摘要: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连梁是主要的耗能构件,其延性的大小对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非常关键。本文就框架剪力墙连梁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框架剪力墙连梁设计要点、框架剪力墙连梁超筋计算处理及配筋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破坏情况;连梁设计;超筋处理 1 框架剪力墙连梁破坏情况 (1)属于脆性破坏, (2)属于延性破坏 当连梁发生脆性破坏时其承载力丧失,如果沿墙全高所有连梁均发生剪切破坏时,各墙肢就丧失了连梁对它的约束作用,并成为单片的独立梁。从而造成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结构的变形加大,并且进一步增大p一△效应(竖向荷载由于水平位移而产生的附加弯矩),最终可能造成结构的倒塌。当连梁发生延性破坏时,梁端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出现微裂缝,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并形成塑性铰,因此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会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 2 框架剪力墙连梁设计要点 根据以上对连梁的工作和破坏机理的分析,为保证墙肢和连梁一致协同地工作,在正常的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应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连梁
( 10 分) 某 16 层现浇钢筋
我在框架-剪力墙设计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各位大虾的帮助:(请多多指教哦)1:剪力墙是按墙输入还是按柱输入哩?2:剪力墙的高度是自定义还是由层高自动定?3:框架梁,剪力墙,暗柱的编号是自定义还是由程序自动定?4:洞口两边必须设暗柱吗?暗柱的大小怎么确定?暗柱的配筋是构造配吗?5:洞口上的连梁是整跨布置的还是洞口宽+搭接长?6:框架-剪力墙设计中,洞口有连梁了还要设框架梁吗?7:暗柱是单独输入还是和剪力墙一起输入哩?8:剪力墙怎么布置才能做到上下层的刚度比不会相差太大?9:上下层刚度不满足要求时,怎么调整?10:建模时框架梁和剪力墙和连梁都布置吗?荷载能传下去吗?11:计算时框架和剪力墙是分开用不同的程序计算的吗?12:框架柱带剪力墙的大样是程序自动画出来的吗?13:框架-剪力墙中,填充墙长度超规范了用不用在中间加构造柱啊?
:lol :lol :lol :lol :lol
框架剪力墙毕业设计计算书
记得老规范的时候就有含钢量从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是递增的,可现在和朋友讨论,都认为高层直接做剪力墙更省,包括十一二层的小高层,不明白是为什么,就因为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要设约束边缘构件?可约束边缘构件也只是加强区才设,而剪力墙的轴压比要求比框架柱更严,一片剪力墙差不多就能做两根柱,设了柱还能减小梁跨,不知道各位同仁怎么看,当然前提是周期位移这些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一、综述1.框--剪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因此,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2.框--剪结构的变形为剪弯型 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砍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3.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 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约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兼具了框架布置灵活、延性好和剪力墙刚度大的优点,二者通过水平刚度较大的楼盖协同工作,在水平作用下呈弯剪型位移曲线,层间变形趋于均匀,比纯框架结构侧移小,非结构性破坏轻,其
根据《抗规》6.1.5条知道框架结构是不宜采用单跨的,但问下高手框架-剪力墙能采用单跨吗,如果不能在规范哪里能找到呢?
请教各位大虾,1.为什么用框架就能做出来的结构,特别是办公楼,为什么常常要在楼梯和电梯间附近布置剪力墙,主要目的是控制位移?还是什么? 2.在哪些位置布置上剪力墙比较好,布置多少?由什么来控制? 3,此时柱子还是用轴压比还有基本构造配筋来控制吗? 疑惑多多,求各位给小弟点拨一下
房子装修打新风孔,师傅说没事儿能避开钢筋,结果悲剧了,图中123456六个孔各打断了两根横筋,目测是12cm的钢筋,从屋顶算起梁高30cm,打孔为110mm,孔上沿距屋顶3cm。求各种大侠指教,如何补救。另:房子是6层的CL-框架剪力墙结构,十分感谢。
以前做穿层柱(剪力墙)的时候配筋控制是按照正常层高和两倍层高来取大值,但是参数并没有按照两倍层高来。但始终觉得是不太妥的。 如果仅仅是局部一两颗柱子(剪力墙)存在穿层柱,在长细比(柱),高厚比(墙)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再加上配筋按照两层控制,即使参数不按两层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穿层柱(剪力墙)的面积占整个平面的1/4或者更多的时候又该怎么控制参数呢?按两层来进行控制参数的话必定参数是通过不了的。而且带来多项超限。 望大师们解答。
有兴趣的看看, 就当学英语吧
在框架剪力墙中有剪力墙的名义剪力,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得比较模糊,请问那位仁兄可以帮忙解释一下,谢谢!这个词是不是只会在框架剪力墙中才有呢?还有,看到框架剪力墙中,底部由于剪力墙水平位移小于框架的水平位移,这样剪力墙承受的荷载比外荷载大,这样框架承受的荷载与外荷载方向相反。在顶部由于水平位移是剪力墙大于框架,这样剪力墙受到扶持作用。框架的荷载方向与外荷载一致。刚开始我对这句话不怎么理解,尤其是底部框架的受荷方向与外荷载相反。后来我想可以这么看,把框架简化成弹簧支承,弹性刚度由下向上逐渐变大。但是在底部弹簧不够长,这样要保持相同位移底部弹簧受拉,其余弹簧受压。这样跟上面讲的刚好吻合。我不知道这样想对不对,恳请高手指点。